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关于死亡的哲学思考
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科技的发展让曾经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从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自我满足,逐渐开始主宰这个世界,可是人无法改变的是自己终将和其他所有生物一样,在某一天离开这个自己生存的世界,所有自己在这个世界辛苦得到的一切,都将随着死亡的到来,化为乌有。

那么,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对死亡产生恐惧?我们死后到底变成了何种物质?这种对死亡的思考不断困扰着人们,死亡也成为了哲学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所以,认清死亡的本质,或许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心灵上的解脱。

一、何为死亡
要研究死亡是什么,我们就要先搞明白究竟什么是人。

按照物理主义者所言,一个人只是一个正常运作的人体,一个可思想、可感知的生物。

倘若我们接纳了这一观点,死亡究竟是什么?答案似乎再简单直不过了:我拥有一具肉体时,我就活着;而当我们不再拥有这样的肉体,当肉体功能停止正常运作的时候,我便死亡了。

当然人体除了肉体功能还有一系列较高层次的人格功能,我们在死亡时几乎是同时丧失两种功能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患了重症,丧失了所有隶属人格功能的较高层次认知行为能力,但身体依然可以进行普通的肉体功能行为。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格功能的停止远早于肉体功能。

那么死亡是在人格功能停止时,还是在肉体功能停止时发生?这就取决于我们接受的是肉体论还是人格论。

假设我们接受人格论,这就意味着,我存在,我的人格就必须存在。

如果一个人丧失进行人格功能的能力,而且是永久性丧失,便是死亡。

根据肉体论,如果我存在,那么我的肉体就存在。

但我们死后的尸体仍然是肉体,我的尸体存在,那么我的身体也仍存在。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作为非人的状态存在下去。

在我看来,只要我们是物理主义者,死亡就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

一具健康的人类身体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功能活动,只要相关的低级肉体功能活动也在发生,那么身体就是存活的。

当然,如果一切正常,身体也足以进行较高级的认知活动,那么我们眼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如果身体开始损坏,丧失了人格功能,这时我们眼前的人就不再是活生生的。

而最终肉体功能也将丧失,即肉体的死亡。

简而言之,人体运作着,接着垮掉了,这就是死亡。

二、自杀的合理性
人终有一死,我们无法对此作出选择。

但是如果一个人选择在死神来临之前结束生命,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传统观念中,有自杀倾向的人一般都是有心理疾病者,都会对自杀抱有一种鄙视、不认同的态度,认为自杀是不道德的。

但是不道德就意味着不合理吗?我们讨论事情合理性的时候,至少在讨论自杀是否符合理性时,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判断其是否符合个人的利益。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有没有一些时候死了确实比活着好,而且这种想法实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已经确认是对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会是件坏事,因为它会夺走我们生命中本能拥有的美好事物,而只要我们活着就可以得到这些美好事物。

这种判断只有将我死后的状态和我活着的状态进行对比时,才能成立。

但是,如果我自杀了,我就是不存在的。

不存在不是一种状态,所以无法满足对比的前提条件。

因此,我不
能说活着会比较好,正如我不能说死亡对我来说会是坏事。

我们再次假设一个人得了重病,现在他有两个选择,一是进行手术,但风险很大,成功率底;二是选择结束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决定不自杀,你就必须继续忍受折磨;或许有些许的可能,最终你会好起来,过上有价值的生活;但在很大程度上更有可能的是,你的痛苦会一直持续,甚至加剧。

另一方面,如果你自杀了,你的痛苦就结束了。

这种情况下,自杀可能就是一个合理的决定。

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从理性自利的角度评估自杀的问题,如果感觉你的生活生不如死,你可以有理由相信自己正身处其中而且能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在这种情况下,自杀是合理的。

当然,我并不是再说任何时候选择结束生命都是合理的。

我们的生活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故,失恋,失业,或者发生事故……有时我们只能看到生活每况愈下,自然地你就会想到“还不如死了”。

这种想法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在大多情况下,我们的生活并不是非常糟。

事情暂时性变差了,而就在最低谷处,你无法看到如果自己坚持下去,事情会逐渐好转。

在这种情况下,自杀显然是个错误决定。

所以说,假如人们可以认清现实,明确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的面貌,自杀在某种情况下才会是合理的。

三、面对死亡的恐惧
每个人面对死亡都会产生多多少少的恐惧。

当我们害怕死亡的时候,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我们害怕的具体对象到底是什么?多数人是害怕死亡本身,害怕处于死亡的状态。

他们害怕,不知道死了会是什么样的。

而在现代医学看来,死亡仅仅是体验的终结,因为死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也就没有什么坏的感觉。

其实,死亡剥夺了人们生命中享有的美好事物,人们更多是恐惧死亡对于人们的剥夺,并不是恐惧死亡本身。

永生对我们来说不是好事,被宣判永远活着是一种惩罚,而不是赐福。

所以我们终有一死的事实,也就是我们最终会被剥夺生命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件好事。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对死亡涉及的剥夺感到恐惧。

更确切地说,如果我们害怕的是不可避免地失去生命,那么我们的恐惧对象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死亡不是一个愉快的话题,人们都试着将它抛诸脑后。

死亡如此可怕,可怕到我们一想起它,恐惧、害怕和焦虑就会袭来。

生命如此美妙不凡,无论怎样,结束它都是不合理的。

我们会为死得太早而悲伤,但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至少曾经活过,这何其幸运,或许就能抵消这种悲伤情绪。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真正明白死亡的真想,或许在真正面临死亡的那一刻,就会无所畏惧,不存幻想。

主要参考书目:《自杀的道德与理性》理查德•勃兰特著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谢利•卡根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