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1.1 适用范围1.1.1 本规程适用于LJ 系列计量泵,此系列计量泵为卧式单作用可调式容积泵,分柱塞计量泵和隔膜计量泵两大类,根据需要可以派生双头型、高温型、高粘度型、液化气型和悬浮液型及强腐蚀性特殊介质的计量泵等系列,以满足各种工艺流程的需要。
其型号意义如下:L J 3-MF400/2.0-X F/BY-n液缸过流部分主要材质代号(见表1)派生特殊功能和、代号(见表2)额定排出压力(MP a)额定流量(L/h)M 为隔膜式;MF 为隔膜限位补油结构(不标注为柱塞式)计量泵机座代号电机立式安装R22 装置选用型号为:P-303A/B L J4-M1600/2.0-VP-307A/B L J4-1250/2.5-I VP-305 L J4-1250/2.5-I V j1.1.3 柱塞计量泵主要用于氟化厂中和液、碱液等腐蚀性介质的定量输送。
1.1.3 隔膜计量泵用于氟化厂AHF 等强腐蚀性介质的定量输送。
为防止隔膜破裂后对泵液压侧和工艺管道系统的污染,按需要可配隔膜破裂报警装置,当隔膜破裂后立即报警停车。
标准型计量泵输送介质温度一般为常温,粒度小于0.1mm,粘度低于800mm2/s. 当排出管道无缓冲器时,不适用于脉动小的化工工艺流程。
1.1.4.1本系列计量泵在额定条件和最大相对行程时的计量精度为±1%(机械隔膜泵的计量精度范围为±5%)。
1.1.4.2在开车和停车时泵流量均可调节,行程可在零至最大相对行程范围内无级调节,计量精度随泵的行程减少而降低。
柱塞计量泵经济使用的相对行程为40%~100%;隔膜计量泵经济使用的相对行程为60%~100%。
从10%~100%之相对行程范围的流量,泵出厂前均用常温清水作出厂标定,并在合格证中附有“流量—行程”的标定曲线。
在使用时必须根据氟化厂工况重新标定“流量—行程”曲线,以便泵在操作中,按实际工况复试的曲线进行流量调节。
1.2结构简述1.2.1.1泵的设计采用了准确性高的N 形轴调节机构,利用N 形轴轴向移动直接改变旋转偏心距来达到改变行程的目的。
本结构与其他形式的调节机构相比较,具体情况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精度高、承载能力强等特点。
泵的总体结构主要由传动箱和泵缸头两大部件组成。
1.2.1.2电机与蜗杆直连,并带动蜗轮、蜗轮套、N 轴作旋转运动。
N 轴装在偏心块内,与衬套、连杆和十字头相连接,组成曲柄连杆机构,使十字头在机座滑道孔内作往复运动。
因柱塞与十字头直连,柱塞也作往复运动。
当柱塞移向后死点时,泵容积腔形成一个行程容积真空,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将吸入阀打开,液体被吸入;当柱塞向前死点移动时,此时吸入阀关闭,排出阀打开,液体被挤出排出阀外,使泵达到吸进和排出液体的目的。
1.2.1.3隔膜计量泵也是借助柱塞在隔膜缸体内作往复运动,使隔膜腔内的油液产生压力,推动隔膜在隔膜腔内前后鼓动,从而达到吸排液体的目的。
由于有隔膜将柱塞与输送介质隔离,可有效防止工作介质的渗漏和降低柱塞磨损.。
1.2.2安全阀为了保证隔膜泵正常工作,在缸体上装有安全阀组和限位补油阀装置,其原理和调节方法介绍如下:1.⒉⒉⒈ 泵的排出压力超过了泵的标定压力1.05-1.15 倍时,安全法打开,以免压力升高引起泵的故障。
实际上后缸体上的安全阀与泵排出管路上的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是不完全一致的,主要是:a.隔膜工作时的变形压差。
b.泵腔内的油和工作液体的性质、工作条件不同,因此两腔中的压差不完全相同。
1.2.2.2. 安全阀的调整:安全阀如果失灵,在泵的实际排出压力超过泵的额定压力的1.15 倍时,安全阀仍没有跳开;或泵的实际工作压力还未到额定工作压力时,安全阀过早跳开,都不是正常的现象。
应放松或压紧弹簧,改变安全阀弹簧力,来保证安全阀的正常工作。
在此必须指出,泵头上设置的安全阀只对泵的充油缸起安全保护作用,不宜作工艺流程管道上的安全阀使用。
1.2.3限位补偿阀装置限位补偿阀是隔膜泵的自动补油系统。
由补油阀和限位阀组成,可限制隔膜后腔室的过量补油,保护和延长隔膜片的使用寿命。
限位补偿阀是在隔膜运动处于后死点时,将限位阀滑阀打开,使隔膜后腔室与补油阀接通。
由于后腔室吸入负压低于补油阀油腔的大气压力,将补邮阀推开补油,因此,该阀在维修装复时因注意:a.补油阀:阀球与阀座孔应密封可靠,阀球起跳应灵活。
b.限位阀:应注意滑阀运动的灵活性;滑阀在关闭时的密封可靠性。
1.3泵的流量调节和调量表的使用1.3.1泵的流量调节:旋转泵的调量表转盘,调节螺杆转动,拖动调节螺母和N 轴轴向移动,改变偏心距,从而达到泵的流量调节之目的。
N 轴偏心块可以从0~100%任意改变行程大小。
从后窗口往泵缸头方向看,当N 轴向左移动时,偏心块的偏心量增至为最大,即相对行程为100%。
反之,偏心量减小至零,此时相对行程为零。
1.3.2调量表的使用调量表紧固在调节转盘上,当旋转调节手轮时,调量表上“短”、“长”二指针借助于重锤式差动轮系带动二指针转动。
由于泵的行程与流量的变化是线性的,行程变化与流量变化的百分数也是相对应的,当转动调量表手轮时,具有从0~100%的相对行程值,即流量也具有从零到最大流量的相对流量值。
其中,LJ3 型泵调量表手轮转10 圈,其相对行程为32mm;LJ4型泵调量表手轮转25 圈,其相对行程为50mm。
当调量表调完后应旋紧锁紧手柄,防止调量表转动。
2、完好标准2.1零、部件2.1.1主辅机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控制装置、压力表、压力调节装置完整齐全,灵敏可靠。
2.1.3基础、机座稳固牢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紧固齐全,规格统一,螺纹外露1~3 扣,符合技术要求。
2.1.4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2.2运行性能2.2.1设备运行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无异常振动、松动、杂音等现象。
2.2.3压力、流量应符合要求。
2.2.4设备生产能力应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2.3.1设备履历卡、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2.3.2设备运转必须有运行记录。
2.3.3设备总装图与易损配件图纸齐全。
2.3.4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4设备及环境2.4.1设备清洁,外壳无灰尘,无油垢,无杂物,基础、底座和环境整洁,无积水、油垢等,做到“沟见底、轴见光”。
2.4.2阀门、管线、接头、法兰和轴封等均达到无泄漏标准。
3、设备的维护与使用3.1日常维护3.1.1开停泵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1.2经常保持机体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1.3执行“五定、三级过滤”润滑制度。
3.2泵的专业维护3.2.1传动箱内应保持指定的油量,不宜过多或过少,注入的润滑油应干净无杂质,并注意适时换油。
换油期限请参照表3:3.2.2填料密封处的漏损量严重时应适当拧紧填料压盖,但不得使填料温升过高,至使抱轴或烧坏柱塞和填料密封圈。
若拧紧填料压盖后,漏损量仍严重时,应更换新填料密封圈。
若因柱塞表面磨损严重引起的漏损时,应及时更换新柱塞。
泵在运行中,主要部位温度规定如下,电动机表面允许最高温度为70℃,传动箱内润滑油温度不得超过65℃,填料箱温度不得超过70℃。
3.2. 3 泵运行3000~40000 小时后,应酬停机检查和清洗内部零件,适当调整装配间隙;注意N 轴轴承压盖螺钉的紧固,以消除运动间隙产生的异响。
注意检查连杆衬套及阀组部分易损件的磨损情况,并修复或适时予以更换。
3.2.4 泵若长期停用时,应将泵内的介质排净放干,并把表面清洗干净,外露的加工表面应涂防锈油,存放期内应置于干燥处,并加罩遮盖。
3.3泵的使用3.3.1泵在运转前的准备工作:⒊3.⒈⒈检查各连接处螺栓是否拧紧,不允许有任何松动。
⒊3.⒈⒉新泵在开车前应洗净泵内的防腐油脂和污垢,洗时应用煤油清洗,不得有刀刮。
3.3.1.3传动箱内应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注入N68 或N100 机械油至油标线,LJ3 泵约5 升,LJ4 泵约11 升。
3.3.1.4隔膜泵应在泵托架内注入适量变压器油至柱塞上母线。
3.3.1.5高温泵的缸头部位应先通保温蒸汽0.5~1 小时。
3.3.1.6盘动电机,使柱塞前后移动数次,不得有任何卡阻现象。
3.3.1.7检查电机线路,并使泵以规定的旋转方向运转。
3.3.1.8打开进出管道上的阀门。
3.3.1.9启动电机,泵投入运行。
3.3.1.10新泵建议空载跑合24~36 小时后,再逐渐分级加载至额定压力。
⒊3.⒉负荷运转3.3.2.1依据工艺流程对流量的需要,核对流量复试曲线表,需要得出相对的行程数值,把调量表指针转到指定刻度,旋转调量表时,应注意不得过快和过猛,应按照从小流量往大流量方向调节,若需从大向小调节时,应把调量表旋转过数格,再反方向旋转至刻度。
行程调节后,泵的流量约需1~2min 才稳定,行程长度变化越大,流量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尤其是隔膜泵更明显。
3.3.2.2检查柱塞填料密封处的漏损和各运动副温升。
3.3.2.2.1柱塞泵填料密封处允许有微量滴漏。
在泵的额定压力下,其泄露量在该泵额定流量的万分之一左右。
当泄露量过大时,应适当旋紧填料压盖,但应注意不得过紧,以免引起发热。
3.3.2.2.2当温度迅速升高时应停车,松动填料压盖,并检查原因,是否有金属间的摩擦后再投入运行。
3.3.2.2.3检查传动箱及其它运动副,各处的温度不得超过65℃。
3.3.2.3泵开车后,运行应平稳,不得有异常噪声。
否则应停车检查原因,并消除产生噪音的根源后再投入运行。
3.3.3停车3.3.3.1切断电源,停止电机运行。
3.3.3.2关闭进出口管道阀门,但开车前必须打开。
3.4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见表 4)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紧急停车:a.泵内发生严重异常声响;b.振动突然加剧;c.轴承温度突然上升超过规定值;d.泵流量下降;e.电流超过额定值,并继续上升不降;f.其它危及安全的情况。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检修周期检修周期见表5。
4.2.1小修4.2.1.1更换密封填料。
消除泄漏点。
4.2.1.2检查,清洗泵内入口和油系统的过滤器,更换润滑油。
4.2.1.3检查、紧固各部螺栓。
4.2.1.4检查、修理进出口阀组零部件。
4.2.1.5检查、修理联轴器零件。
4.2.1.6检查、调整或更换易损零、部件。
4.2.2中修4.2.2.1包括小修项目。
4.2.2.2修理或更换进出口阀组零部件。
4.2.2.3修理或刮研各部轴瓦,检查或更换轴承。
4.2.2.4检查或修理柱塞、十字头、滑块,曲轴等主要部件。
4.2.2.5校验压力表、安全阀、计量调节机构等。
4.2.2.6检查、清晰减速机。
4.2.3大修4.2.3.1包括中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