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管理总复习题

人力资源管理总复习题

选择题在我国,人力资源的劳动年龄()A.16~60岁 B.18~60岁 C.16~55岁 D.男性16~60岁,女性16~55岁2.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B.生产力C.生产关系D.人力资源3.研究资料表明,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是()A.德鲁克B.熊彼特C.康芒斯D.舒尔茨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

A.舒尔茨B.泰罗C.德鲁克D.贝克尔5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A.事务性机构B.服务性机构C.非生产非效益部门D.生产与效益部门6.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A.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关于员工的观点B.在管理方法上,“法治”多于“人治”C.对员工的考评上,不重实绩,都看表现D.员工缺乏精神支柱和工作热情7.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指一家企业能够()的所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①获得②保留③开发④使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8.下面哪一种行为是属于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A.部门性质是生产效益部门B.管理活动轻开发C.管理视角是成本、负债D.管理地位是执行层9.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A.把人当作“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B.把人当作组织中最具有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C.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D.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10.以“任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是在哪种人性假设基础上提出来的:()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11.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是()A.有效管理员工佣金B.达到组织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协同发展C.提高组织的生产力D.组织目标的达成与组织战略的实现12.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最大的区别是人力资源具有()A.不可剥夺性B.主观能动性C.再生性D.增值性1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特点是()A.以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B.以工作为中心C.强调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D.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14.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称为()A.企业人力资源管理B.人力资源微观管理C.社团人力资源管理D.人力资源宏观管理15.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A.产品的竞争B.管理的竞争C.经营理念的竞争D.技术和人才的竞争16.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其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和恢复,人力资源的这种特性称为()A.生物性B.时效性C.增值性D.再生性17.人力资源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A.能动性B.时效性C.再生性D.社会性18.直线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职权不包括()A.指导新员工B.为其他部门提供人力资源问题解决方案C.培养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D.控制本部门的人事费用19.在齐白石“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徐悲鸿来到北京。

他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

这时的齐白石年已六十有六,但在徐悲鸿看来,在中国画这个天地里,他仍然是一匹能够负重奔驰的千里马。

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

一个画展上,徐悲鸿率先把“徐悲鸿定”的条子挂在齐白石的画幅之下。

在这之后,大家对齐白石的画另眼相看,齐白石也凭借自己多年的功力,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师。

()A.金钱不是衡量人才价值的可靠标准B.“是金子迟早会闪光的”C.选拔人才的人首先应该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D.文凭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20.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工作分析方法()A.访谈法B.工作日记法C.问卷法D.罗列法21.()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A.工作分析B.职务分析C.薪酬管理D.培训22.在工作分析中遇到争执通常由()来做最终决定A.人力资源部主管B.基层主管的直接上级C.总经理D.监督部门主管23.关于编写工作说明书,下述不正确的说法是()A.主管与下属直接参与工作说明书的编写活动B.需要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反复磋商才能敲定一份工作说明书C.可以由下属直接描写工作说明书后,主管进行修改直接敲定D.可以由主管自己描写工作说明书后与下属进行讨论24.为使分配公正合理,必须对每一职务在企业中的相对价值、贡献和地位,进行客观、准确、数量化的评估并加以排序。

这是职务分析的哪一项主要内容:()A.职务评价B.人员的选拔与使用C.绩效评估 C.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25.下面哪一种分析的目的是决定组织中哪里需要培训()A.组织分析B.任务分析C.人员分析D.工作分析26.在工作分析的方法中,能使员工和管理者相互沟通的方法是()A.观察法B.访谈法C.问卷法D.岗位实操法27.根据柯克帕里克的四层次评价标准框架下面哪一评价层次的重点是评价员工工作行为的改进()A.反应层 B.学习层 C.行为层 D.结果层28.应用观察法获取职务分析信息,一般只适用于()较强的职务,或者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A.工作重复性B.工作特殊性C.工作持续性D.工作实用性29.员工调配规划属于()A.职业生涯规划B.人员培训规划C.人员配置规划D.人员补充规划30.下列方法中属于定性预测技术的是()A.德尔菲法B.趋势分析法C.比率分析法D.回归预测法31.关注和研究组织人员搭配是否高效合理,指的是人力资源规划的()A.结构方面B.数量方面C.质量方面D.层次方面32.下列不属于人力需求预测技术方法的是()A.主观判断法B.技能清单法C.德尔菲法D.比率分析法33.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是()①人员招聘②招聘准备③评估阶段④录用决策⑤人员甄选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②⑤④C. ②①⑤④③D. ②①③⑤④34.专门为雇主“搜寻”和推荐高级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人员的一种独立的招募渠道是()A.职业介绍中心B.雇员推荐C.猎头公司D.人才交流会35.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如果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在人选上意见冲突时,应尊重()A.人力资源部的意见B.用人部门的意见C.企业主管领导的意见D.相关部门的意见36.适合于测试应试者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的人员测评工具是()A.公文处理B.无领导小组讨论C.角色扮演D.管理者游戏37.企业获得潜在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雇员的一种重要途径是()A.校园招募B.人才交流会C.广告媒体D.职业介绍机构38.培训开发的主体是()A.员工B.社会组织C.企业D.政府39.下面培训方法中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方法是()A.学徒培训B.辅导培训C.工作轮换D. 案例分析法40.对受训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工作行为的变化的考察,反映了培训评估中对()的评估。

A.反应层B.结果层C.行为层D.学习层41.主张集体奖,而不主张个人奖。

这是哪种人性假设的思想()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的人D.复杂人42.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A.绩效改进B.决定晋升C.薪酬决策D.实施奖惩43.一名工人的绩效,除了产量指标完成情况外,质量、原材料消耗率、能耗、出勤,甚至团结、服从纪律等硬、软方面的表现,都需要综合考虑,逐一评估,这体现了绩效的()的特点。

A.多因性B.多维性C.动态性D.不确定性44.员工获得的随其工作行为和业绩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报酬称为()A.职位工资B.绩效工资C.激励工资D.福利45.绩效考核是注重工作过程还是注重工作结果,取决于组织文化和考核追求的目标,后者考核内容主要集中在()A.员工行为B.员工努力程度C.员工工作态度D.员工的工作实际产出46.员工获得的随其工作行为和业绩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报酬称为()A.绩效工资B.基本工资C.激励工资D.福利47.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关键是优秀人才的()A.资质B.薪酬C.优秀绩效D.职位48.下面哪一种评价内容主要决定了基本工资()A.工作业绩B.工作态度C.工作环境D.工作能力49.薪酬模式不包括下面哪一种()A.高弹性模式B.高稳定型模式C.交叉模式D.折衷模式50.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A.培训费用B.工资C.津贴D.福利51.将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最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薪酬模式是()A.职位工资制B.技能工资制C,计时工资制 D.计件工资制52.下面哪个是属于宽带化薪酬管理优点()A.有利于职位轮换B.便于操作C.有明确标准D.反应对企业的直接贡献53.人员流动形式中不改变隶属关系的是()A.辞退B.辞职C.调出D.借调54.组织人员年度总流失率的公式为()A.人员变动率=年内离职人员数÷年内在职员工平均数×100%B.人员变动率=年内离职人员数÷年内内部调动职工平均数×100%C.人员变动率=年内离职人员数÷年内在职员工数×100%D.人员变动率=年内离职人员数÷年内内部调动员工数×100%55.企业中的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一种()A.行政关系B.利益关系C.契约关系D.社会关系56.劳动关系是指()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所发生的关系。

A.用人单位与劳动者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C.上级与下级D.工人与干部57.以注重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自由就业政策、实行制度化的管理、对抗性的劳资关系和强调物质刺激的工资制度为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属于()A.欧洲模式B.美国模式C.日本模式D.中国模式58.下面是属于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是()A.年功序列制B.合作性劳资关系C.弹性工资D.制度化管理59.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这反映了企业文化的()A.集合性B.人本性C.独特性D.可塑性60.企业文化的核心是()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目标D.企业形象答案:1.D2.D3.A4.C5.D6.B7.D8.A9.B 10.A 11.D 12.B 13.D 14.D 15.D 16.D 17.A 18.B 19.C 20.D 21.A 22.C 23.C 24.A 25.A 26.B 27.C 28.A 29.C 30.A 31.A 32.B 33.C 34.C 35.B 36.B 37.A 38.C 39.D 40.C 41.B 42.A 43.B 44.B 45.D 46.A 47.C 48.A 49.C 50.B 51.D 52.A 53.D 54.A 55.C 56.A 57.B 58.D 59.C 60.B人力资源是不可再生性资源。

F未成年就业人口是属于人力资源数量的一部分。

T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石。

F传统的人事管理与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区别: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战略性的,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战术性的。

T工作分析的结果只有说明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