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肿瘤

第六章肿瘤


六、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 疼痛(pain); 5. 恶病质(cachexia) 恶性肿瘤晚期病人 出现进行性消瘦、严重贫血(anemia)及全身 衰竭等综合征,称为恶病质; 6.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副肿瘤综合征的发现,对早期发现恶性肿瘤,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图6-3 恶性肿瘤细胞的多形性
二、肿瘤的异型性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恶性肿瘤细胞的核, 一般明显增大,核浆比例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 各异,可出现双核、多核、巨核等;核染色加深, 呈粗颗粒状;核膜增厚,核仁大而且数目多,核分 裂相明显增多,可出现 不对称性、三极、多极、 顿挫型等病理性核分裂 相(pathologic mitosis) (见图6-4)。
三、早期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early invasive carcinoma) 是指原位癌已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但浸 润的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3~5mm,且无淋巴 结转移。此时若能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第六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肿瘤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一、上皮组织肿瘤
(一)良性肿瘤 1.乳头状瘤(papiuoma)(见图6-9)。
图6-4 恶性肿瘤细胞的病理性核分裂相
二、肿瘤的异型性
3.瘤细胞胞质的异型性 瘤细胞胞质染 色大多偏嗜碱,且染色深浅不一。有时胞质 中出现特异性物质,这有助于判断肿瘤来源。
(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指肿瘤组织在空间排列上与其起源组织 的差异。良、恶性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 结构异型性,但良性肿瘤异型性小,恶性肿 瘤异型性大。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是确定 肿瘤良恶性的重要形态学依据。
图6-18 纤维肉瘤
二、间叶组织肿瘤
2.骨肉瘤(osteosarcoma)(见图6-19及6-20)。
图6-19 骨肉瘤1
图6-20 骨肉瘤2
患者,女性,58岁,上腹胀满、食欲不振四个 月,有时伴有上腹隐痛,发病以来明显消瘦,体重 减轻15kg,无柏油样便、反酸、嗳气,无胃内烧灼 感。临床检查:上腹部有轻压痛,可触及 4×3×2cm3的肿块,不活动,上消化道造影现示胃 黏膜萎缩。左锁骨上可摸到三个黄豆至蚕豆大小淋 巴结,移动度大,质硬,无压痛。切取一个淋巴结 做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广泛纤维性增生,其中有 大量腺腔样结构,腺腔排列紊乱,大小不等,细胞 多呈柱状或立方形,胞核大,核浆比例明显增大, 胞核大小、形态不一致,核膜变厚,核仁大而明 显,核分裂相多见。
图6-9 皮肤乳头状瘤
一、上皮组织肿瘤
2.腺瘤(adenoma)(见图6-10)。
图6-10 结肠多发性腺瘤来自一、上皮组织肿瘤根据腺瘤的肉眼形态特点和组织结构特点,可 把腺瘤分为:息肉状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 (见图6-11)、囊腺瘤(见图6-12)等。
图6-11 多形性腺瘤
图6-12 卵巢粘液囊腺瘤
二、肿瘤的分类
肿瘤根据其组织来源可分为五大类,每类 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生物学特征,分为良性 和恶性两种。
一、上皮组织 二、间叶组织 三、淋巴造血组织 四、神经组织 五、其他肿瘤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与肉瘤均为恶性肿瘤,但其组织来源 不同,病理特点及临床特点也不相同 (见图6-8)。
图6-8 癌与肉瘤组织学特点的区别
一、上皮组织肿瘤
(二)恶性肿瘤 1.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见图6-13)。
图6-13 鳞状细胞癌
一、上皮组织肿瘤
2.腺癌(daenocarcinoma)(见图6-14)。
图6-14 腺癌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一)良性肿瘤 1.脂肪瘤(lipoma)(见图6-15)。
第三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现将良性肿瘤(benign tumor) 、恶性肿瘤 (malignant tumor)的区别简要归纳如(见表6-1)。
表6-1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组织结构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高,异型
分化程度低,
性小,与起源组 分 异型性大,与起源
化程度低,异型性大, 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1.癌 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carcinoma)。
“~ ~癌”
2.肉瘤 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
肉瘤(sarcoma)。
“~ ~ 肉瘤”
当一个肿瘤的组织结构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
成分时称为癌肉瘤(carcinosarcoma)。真性癌肉瘤
罕见。
一、肿瘤的命名
(三)特殊命名 1.母细胞瘤(blastoma) 即起源组织+母细胞瘤。 多数为恶性肿瘤,如肾母细胞瘤、视神经母细胞瘤 等;少数为良性,如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等。 2.在肿瘤名称前加“恶性” 如恶性畸胎瘤、恶性 神经鞘瘤、恶性淋巴瘤等。 3.沿袭习惯名称 如白血病等。 4.以“瘤”字命名的恶性肿瘤 如精原细胞瘤、黑 色素瘤、骨髓瘤等。 5.用人名命名 如霍奇金病、尤因肉瘤等。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 是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杀手。 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 疾病的首位,在西方国家也居第二位。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前十名 的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结肠癌、 白血病、淋巴肉瘤、宫颈癌、鼻咽癌、乳腺 癌。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与起源组织的形态相似。核分裂相多可见病
核分裂相无或稀少
理性核分裂相
通常生长缓慢
生长较快
第三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续表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生长
多呈膨胀性或外生性长,
侵袭性或外生性生长,无
方式 常有包膜或蒂,边界清楚,活 包膜,边界不清,常黏连固定,
动度大
不活动
继发 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感染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 下,局部组织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调控 异常,出现异常增生 而形成的新生物 (neoplasm)。这种 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 (见图6-1)。
图6-1 颈部肿块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与 组织结构特点
二、肿瘤的异型性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四、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五、肿瘤的复发 六、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第五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早期 浸润癌
一、癌前病变 二、原位癌 三、早期浸润癌
一、癌前病变
常见的癌前病变归纳如下表(见表6-3)。
表6-3 常见的癌前病变
生殖系统
慢性宫颈炎伴宫颈糜烂;纤维囊性乳腺病;
外阴、阴茎黏膜白斑;隐睾等
消化系统 其他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胃、结肠、直肠 的息肉状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 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伴有结石 的胆囊腺瘤、结肠慢性血吸虫病、口腔黏膜白 斑等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 二、肿瘤的分类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一、肿瘤的命名
肿瘤的命名,原则上应能科学地反映出肿瘤的生
长部位、组织来源或形态特点、良恶性。
(一)良性肿瘤的命名 “~ ~ 瘤”
(二)恶性肿瘤的命名
所有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根据起源
组织不同,又把恶性肿瘤分成癌和肉瘤两种。
皮肤慢性溃疡,色素痣,日光角化病等
二、原位癌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是指癌变仅 限于上皮层内,尚未突破基底膜者。原位癌是 一种最早期的癌,肉眼很难发现。常见于宫颈 或食管等处的鳞状上皮。少数患者的原位癌可 长期存在,甚至可以消退。诊断原位癌主要靠 病理组织学检查,如能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 可治愈;反之,则可发展成浸润癌。
形成及感染等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很少复发
易复发
对机 体的
影响
主要为压迫、阻塞
除发生在重要部位外, 一般危害性不大
除压迫、阻塞外,可因侵 袭生长
扩散破坏重要器官,出现 恶病质或严重并发症,危害性 大
第三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某些肿瘤,它们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 特性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的,称为交界性肿 瘤(borderline tumor)。
二、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组 织之间的差异称为异型性(atypia)。机体的组织、 细胞从幼稚发育到成熟的过程称为分化 (differentiation)。
肿瘤的异型性(见图6-2)。
图6-2 肿瘤的异型性
二、肿瘤的异型性
(一)瘤细胞的异型性 1. 瘤细胞的多形性 大多数恶性肿瘤,瘤细胞 的形态不一,大小不等,一般比起源组织的细胞 大,常可见到瘤巨细胞(tumor giant cell)(见图 6-3)。少数恶性肿瘤,瘤细胞小而一致,不呈多形 性,如肺小细胞癌等。
六、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局部压迫和 阻塞作用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转移且呈浸润性生长, 因此对机体影响大,除局部压迫、阻塞作用及内 分泌影响外,还有下列不良影响: 1. 侵袭和破坏作用; 2. 出血(hemorrhage)和感染(infection); 3. 发热(fever);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续表

肉瘤
组织学特点
癌细胞呈实性条 索、片块状结构(癌 巢),实质与间质分 界清楚,间质中常有 淋巴细胞浸润
肉瘤细胞弥漫 分布,实质与间质 分界不清,间质中 血管丰富,纤维组 织较少
网状纤维染色
癌巢被网状纤维 包绕,但癌细胞间无 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有 网状纤维,并包绕 瘤细胞
转移途径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正确区别癌与肉瘤(见表6-2),对临 床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