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和指导公司的员工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和工作品质,不断发掘人力资源潜力,使员工不但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员工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脱产培训的管理及因培训产生的培训费用的承担、服务期的建立及违约责任的承担等相关事宜。

三、培训的基本原则
1、战略性和长期性;
2、针对性,即目的明确,对象清楚;
3、实用性,即切合企业实际,能解决问题,讲求效能;
4、分级分类进行,即因材施教,考虑参训对象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5、人才平等竞争,即保障员工人人有培训提高、发展成长的权力和机会;
6、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
7、注重培训效果,严格考核。

四、公司和员工的义务、责任
1、培训是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职能,也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2、公司将依法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投入和使用一定的培训经费,根据公司实际,有计划地尽可能为每位员工提供培训机会,进行职业培训;
3、公司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都应是合格的培训者;
4、员工应依法履行劳动义务,遵守本办法的管理规定,积极参与公司的培训活动,自觉提高劳动素质和职业技能;
5、员工在接受相关的培训后,应当将培训所得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产中,不断提高个人的操作能力。

五、工作职责划分
1、按部门职能划分
1)人事课统筹公司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员工培训职能管理和年度培训规划、报批,并负责公司职能部门培训的职能管理和具体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工作;
2)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培训的职能管理和具体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员工培训的申报和核实工作;
3)培训主管部门(人事)或由人部门负责具体培训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等职责;
4)授课部门及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培训课程的教材、考核试卷的安排和拟制;
5)凡受训人员于接获培训通知时,除因重大疾病或重大事故经该部门课长出具证明免于受训外,应于指定时间内向主办部门报到;
2、按培训类别划分
1)入职培训由人事部门及相关部门配合。

2)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由用人部门或该项培训的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协助,相关部门配合。

六、管理细则
1、培训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是要通过培训让受训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意识和能力,养成高尚的品德,处理业务能力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成为自强不息的从业人员;同时使员工深切体会公司的使命和前景,并激发其求知欲、创造心,充实自己不断努力向上;同时也应意识到未能满足企业和岗位要求而将被社会淘汰的后果。

2、培训需求认定
1)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为了使其尽快适应公司的文化、环境,融入整个员工队伍中去,需进行入职培训。

2)上岗培训:在新员工入职、内部转岗或升迁有对岗位知识、岗位技能掌握不够的情况时,需进行上岗培训。

3)在职培训:各部门根据岗位要求、外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个人能力现状等需求,提出本部门的在职培训项目。

4)特殊人员培训: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或需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工种,比如质检员等五大员、防雷设计人员资格证、防雷施工人员资格证、电工、高压电操作、行车操作、叉车操作等。

3、培训的时机
1)入职培训在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后未正式到岗之前,一般在新员工报到之日由人事课组织进行,培训时间为期两天;
2)上岗培训在该员工正式上岗前进行,一般在新员工入职、转岗、升迁三天内由用人部门或岗位调动部门组织进行;
3)在职培训每年由各部门填写《培训申请单》提供培训需求计划,由人事课汇总经公司总经理审核后,安排在当年或次年进行;
4、培训内容
企业培训根据目的的不同分为两类:全员普及型和精英骨干提高型。

培训的内容分为入职培训、素质能力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劳动安全培训和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五大类。

1)入职培训:
入职培训至少安排一天,入职时由新员工学习《员工手册》及相关人事、行政制度,人事培训专员负责安排并作相关解释,经过学习认可后由新员工在《新员工入职培训签名表》上签名确认;
A、公司简介:公司发展概况、公司组织结构、公司发展远景;
B、企业文化:公司标识设计含义、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经营宗旨、员工行为规范等;
C、所属部门简介:组织结构、部门职能、运行流程;
D、公司规章制度:聘用制度、薪酬制度、福利制度、考勤制度、办公管理制度;
E、参观工厂及生产现场,切实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
2)素质能力培训:
A、企业文化、员工手册及规章制度的培训
B、管理培训
C、培训者培训等
3)专业技术培训
A、岗前培训:部门职能、岗位职责、作业标准书、工作汇报、工作联系等
B、岗位专业技术培训:岗位应知、应会内容,如作业指导书、岗位说明书、岗位工作标准、规章制度要求等
C、特殊专业技术或岗位资格证书培训(仅对紧缺岗位,紧缺人员进行,否则必须持证上岗,只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
D、质量控制培训等
4)劳动安全培训:
A、公司安全教育
B、车间安全教育
C、施工安全教育
D、特殊工种安全教育
E、消防安全教育等
5)知识技能更新培训
A、相关新法规、新标准的培训
B、新理论、新知识的培训
C、新兴科学技术的培训
D、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技巧的培训等
5、培训考核
1)原则
各类培训,均应对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成绩进行考核,考核(含试卷)由培训讲师和培训主管部门负责进行。

2)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课程,安排不同的考核方式。

公司的考核方式有笔试(开卷、闭卷)、口试、实践操作或其任意组合。

3)考核成绩
A、考核成绩分为四种:优(90分以上)、良(80-90分)、及格(60-80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等。

B、考核成绩需记录在《员工个人培训记录表》内。

C、考核不合格的需补考直至合格为止,特殊岗位可以考虑调换岗位,再进行岗位培训,并且将相关岗位调动、岗位培训信息记录在《员工培训情况跟踪表表》和《员工个人培训记录表》。

D、考核成绩可作为员工年度考核、调薪、升职、奖惩等参考依据。

6、培训档案
1)档案内容:比如实施计划表、培训签到表、培训资料、培训考核试卷、培训评价表、培训个人记录、培训总结、资格证书等均应收集管理。

2)档案管理:收集、编目、保管、查阅、销毁规定
A、收集:人事课在每次培训项目结束后,将培训信息登录在《员工个人培训记录表》内,收集诸如试卷、培训资料样本、证书复印件等进行归类整理。

B、编目: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可以按照员工姓名或工号进行编目分类,其他培训档案按项目或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目归档。

应将员工资格证书、学历证复印件、培训试卷等放入该员工档案内。

C、查阅:非经公司授权或其他相关方正当要求,任何人不得随意查阅员工个人档案。

D、销毁:员工培训档案保存期为该员工离职后3年,期满后由人事课集中销毁。

7、培训教材的选用
1)直接选用公司颁布的有效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作为教材,比如作业标准书,操作手顺书。

2)直接引进外部成熟且适用于本公司的教材。

3)由授课人根据培训目标和任务自行准备培训材料,经人事课审定、确认。

4)由公司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企业内部教材。

七、海外研修和服务期约定
1.公司因企业发展或是生产需要等的相关情况可以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其中包括外派到海外的研修或者是脱产的培训),并且产生的所有培训费用由公司承担;
2.公司有权利对符合上述第1项内容的员工,根据其培训产生的培训费用和培训内容,对该员工要求约定培训完结以后的服务期。

服务期的约定需要经双方协商一致以后确定,并且服务期另行计算,不在原劳动合同的服务期限内;
3.若员工与企业签订了相关的服务期合同,但在合同期限内出现合同上所明确规定的违约行为,那么企业有权利对员工追究违约责任和要求签订服务期合同的员工赔偿相关的培训费用;
7.培训费用的计算按照:总赔偿额=年赔偿标准*违约年限
八、适用表单
1、《年度培训计划》;
2、《培训申请单》;
3、《员工培训内容实施计划表》;
4、《员工培训情况跟踪表》;
5、《员工个人培训记录表》;
6、《新员工入职培训签名表》;
7、《培训服务期劳动合同》
九、附则
1)本制度解释权归总务部;
2)本制度的制定、修改与废止需报总务部审核;
3)本制度自2009年9月1日期生效。

xxxxxx有限公司
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