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西部
16.5
16.0
16.4
14.1
13.8
-2.7
一、主干知识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三大经 经济差异
济地带
发展速度:
一、主干知识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水平:东部>中部>西部
三大经 经济差异
济地带
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表1:地带性经济差异形成原因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三大经济带
10
9 12
一、主干知识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三大经 济地带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面积、人口占全国比重表:
面 积% 人 口%
东部 16 41.1
中部 27 35.7
西部 57 23.2
1、归纳三个经济地带的面积、比重规律:
从东部到西部,面积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一、主干知识
四、西部大开发
1.范围:10+广西、内蒙古
2.开发整治重点: ①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②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 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0.73
39.8
中部
27
35.7
5407
0.70
29.8
西部
13
23.2
4217
0.92
25.4
(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90
1985
1990199519 Nhomakorabea9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58.8
+6.5
中部
31.2
31.1
29.8
27.6
27.4
-3.8
社会 经济
民族 思想观念开放,竟争意识 心理 强
思想观念保守
因素 历史 近代工业起步早
基础
工业基础薄弱
开放 政策
改革开放起步早
开放程度低,外资、 技术引进少
三、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地 带


优势
主要问题
基础设施
最好,城 东 市化水平 部 和科技水
平最高
承东
中 部
启西
西 部
发展 落后
发展方向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东部
中西部
自然 因素
气候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 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
地貌 势低平,利于开发
高,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地理 区位
面向大海,有开放性和便 利的海运,利于发展开放
距海远,长期封闭,不利 于发展
型经济
产业 结构
产业结构较优,二、三产 一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 业远大于一产业,生产力 水平较低 水平较高
A、发挥资源优势,建成 能源和原材料基地,B、 大力发展农业C、加强东
西向运输通道建设,扩大 对外贸易D搞好大江大河 大湖治理 A、稳定农业播种面积,
提高单产,改善生态环境 B、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开发能源,建设动力
便
基地
总结:每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重点都不一样,为了实现 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发展,应采取“协调发展”的 战略。一是地区间的协调:即各地区的经济发 展差距逐渐减少;二是产业间的协调:各地区 产业的发展应该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逐步形 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东部加快 产业结构升级,中部加快能源、原材料基地建 设,西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国家急需资 源)
经济国际化程度
三大地带科技文化水平
东部
科研机构 数量
2346
高等学校 数量
350
科学家工 程师人数
907437
中部
1936
266
378919
西部
1122
165
258654
三、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与发展
地 带


优势
主要问题
发展方向
东 部
基础设施 最好,城 市化水平 和科技水 平最高
AB交D高科F、、、、通技城主工经便文市要业济利化分的发国水布农达际平最业化高密基程集C地度E、、AB缺 有 D年、 、 、汛环能 大北C期境、源 江方防污城原 大淡洪染材 河水镇问料 下资密题不 游源集突足 涝短区出A贸 基 高 三、、 产新地发国业技B挥、际和术沿技金集产海术融约业优创、化C、势新海农发建,洋业展设开开第外拓发
划分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水平:
三大经 经济差异
济地带
发展速度:
请阅读下列图表,分析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 差别有哪些?
(1)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1999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 人口总量 值(%) (%)
人均 GDP 人口自然增 每万人高校 (元) 长率(%) 在校生(人)
东部
59
41.1
10089
承东 中 启西

西 发展 部 落后
A、能源、矿产丰富 B、林牧业发达,粮
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C、有色金属、重工
A、铁路运输力不 足B、生态问题突 出
业发达
C、黄河长江洪涝
D、交通以铁路、河 问题
运为主,有边境优势
A、沿边经济有较
大优势 B、资源丰富,尤
其是能源、矿产、 旅游资源前景可观
A、工农业基础较薄 弱,教育、交通落 后B、西北地区土地 荒漠化严重,西南 地形崎岖,交通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