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地理格局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

基于地理格局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

观光游览区,封山育林区,温 泉疗养区 温泉疗养,阳山碑材,汤山猿 人洞
祖堂山,南唐二陵,将军山
Planning World
基于地理格局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
Geography-based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Capital Landscape in Nanjing
姚亦锋
YAO Yi-feng
摘 要:以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 遗址为研究思路,探讨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 划形成的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地理格局网络。 研究表明:南京应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 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 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 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 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 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理格局;研究;古都 风貌规划;景观变迁;历史遗址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530(2007)01-088-05 收稿日期:2007-01-28 修回日期:2007-02-10 Abstract: Subject to an investigation in the relics of ancient capital along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it analyze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ancient capital, which was formed by the geographical landscape analysis and planning. The research proposed that Nanjing should connect its relics by the integrated mountains and river ranges and that i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Ming Dynasty’s cityscape, historic blocks and the spotting ancient architecture.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tudy; Ancient Capital Planning; Landscape Changes; Historical Relics
本研究认为从地理格局角度分析古都风貌现状: 1 顺自然河流水系和山岭脉络分析现状城市的遗址,分析古都遗存的风貌格局。 2 考察分析目前古都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主要冲突地段。 3 调查现存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周围自然环境情况,分析体现古都风貌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岭。
风景园林 2007 第一期 89
Planning World
割据
317-420年
同东吴
一致。
宋 割据
420-479年
同东吴
同东晋

齐 割据

梁 割据
陈 割据
南唐
割据
南宋
割据
479-502年 502-557年 557-589年
933-976年
1129-1138年
同东吴 同东吴 同东吴 城市均呈矩形,轴线约 南偏西14度。中华路与 雨花台的连线为轴线
同南唐
同东晋 同东晋 同东晋 城池扩大南移,于洪武路、内桥 一带; 石头城、秦淮河被包括 入城市内。 长江河道西移。玄武湖大部分被 填埋。
山林植被良好,山体完 整。 景点之间被城郊道路分割
山峦被采矿严重破坏
钟山南麓风景区、古城墙、玄 武湖公园、白马公园、红山公 园
城市中心景观,六朝风光带景 观走廊
清凉山、莫愁湖公园、石头城、 国防园、乌龙潭、古林公园
纪念中心区,青少年活动区, 风景林区,花卉区
燕子矶公园,三台洞,江滩风 光区
虎山景区,龙山景区,沿江景 区
表 1. 南京历代城市景观概况表
朝代
性质
起讫时间
城市及轴线
城市地理景观概况
以沿长江幕府山、石头城建立军
城市均呈矩形,轴线约
事堡垒,以北极阁、覆舟山等山
东吴
割据
229-280年
南偏西14度。北极阁与
脉为依托建业城、宫城;玄武湖
雨花台的连线为轴线。
南岸建有华丽的园林。
图1
城池略扩大,轴线、形态与东吴
东晋
城市南部远郊
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
市级风景 名胜区
市级风景 名胜区 市级风景 名胜区 市级风景 名胜区
国家级森 林公园 市级城郊 疗养区 市级风景 名胜区
人文资源:3处国家级文物;9处省级文物;33处 市级文物。景区内古城墙保存较好。 自然资源:钟山及余脉山峦、紫霞湖等湖泊;木 本植物113科600多种;动物以禽鸟类较为丰富。
在自然界景观演化变迁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环境,也越来越远离城市曾经与自然密切关联的历 史底蕴。如何在建设现代化城市同时使古都面貌在城市空间内仍然继续体现?这是个迫切问题。F.Steiner, 著作《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Landscape Planning》、R.T.Forman 著作《Land Mosaics》中提出为了实现地 理生态区域内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理景观系统的总体规划是极其重要的。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 并且构建新的格局,形成人文建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景观。M cHarg 在著作《Design with Nature》中的 提出应用生态学观点进行环境设计,理解城市的自然形态和特征,用地理和生态学理论研究城市自然系统和 有关区域土地的自然状况。把研究自然景观与城市规划结合,整个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与 风景规划结合为一体,使地貌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与人工建设环境共同繁荣。F.L.Olmosted 提出:城市与景 观规划应该尊重大自然的面貌 , 在设计中尽量体现自然地形和环境特征 , 极力体现自然的美。
大体为 4 个阶段:六朝时期、南唐时期、明朝初期、民国时期;反映在城市布局上有 3 个轴线。
传说诸葛亮与孙权策马察看南京天然地形,发出名言:“虎踞龙盘,真乃帝王之宅!”东吴定都建业是
南京城市发展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也是南京城形成的开始。这里的地理形势优越,可以因山为域,因江
为池,恃江山险之为固,很适合于当时战争频繁的军事形势。
1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
地理环境中的河流、湖泊、山岭景观系统对于形成古都城市格局的有重要作用。探寻历史时期古都城与 自然环境变迁的准确关系,是制定古都风貌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人在参与南京的城市古都景观保护规划工作中发现:目前古都风貌保护规划研究往往是从建筑学角 度出发,从保护单体文物建筑,扩展到历史街道,再扩展到整体历史城市,以历史个体或群体的建筑空间保 存来研究古都风貌保护规划。而缺少对产生历史城市的自然环境变迁分析,以及相应的从地理格局角度研究 的古都风貌规划。即使对于个别河流或地貌的保护,也缺少整体系统自然环境面貌格局分析研究。
内部结构或边缘影响最大,后来也是商贸、文化繁荣的重要枢纽。金川河在明朝以后成为交通运输重要通道。
长江始终作为北部天险,对于城市北部边缘景观极其重要。历史湖泊景观方面:玄武湖是六朝时期皇家园林,
燕雀湖是六朝时期贵族别墅聚居区,莫愁湖是明朝时期富贵游览胜地。
在 2500 多年的城市建设历史中,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自然山水环境而构思规划。
88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7/01
规划天地
图1、2 南京地理山脉形势与古城市关系示意图
时代原始居民村落遗址也分布在这两河沿岸。古代河流是南京城市边界,也是规划城市道路系统的依据,主
要表现有:秦淮河对于城市南部边缘影响比较大,清溪对于城市东部边缘影响比较大,这两条河流对于城市
城市蜿蜒于山水之间, 西北以长江为天堑,外城将聚宝
轮廓似葫芦形,宫城、 山、钟山、幕府山等山岗均包纳在

统一 1368-1402年
皇城、都城、外城共4 内,周长120KM。都城将石头城、狮
层。御道街为轴线,南 子山、北极阁、覆舟山等包纳在内,
偏西5度。
周长34KM。燕雀湖大部分填埋。
南明
割据 1644-1645年
表 2 南京自然山脉景观现状调查
名称
位置
等级
景观资源
现状分析
景区规划研究
钟山系列山系以 及玄武湖
鸡笼山、北极 阁、鼓楼山系 石头城,古林公 园,狮子山山系
雨花台、菊花台 丘陵山系 燕子矶、幕府山 山系
栖霞山山系
江浦老山山系
江宁汤山
牛首山系
城市东部
由东部延伸进 入城市中心 城市西部
城市南部 城北部,沿长 江延伸 城市北郊 远郊,长江北 部, 城市东部远郊
2 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古都风貌形成的作用
宁镇山脉西段在南京地区形成 3 个分支: 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马鞍山—石头山—三山,海拔 130 ~ 286m;是中生代后期发生的地壳强烈上升和大断裂所致。长江也就是沿此断裂带发育,通向太平洋。 有些断崖特征至今仍然清晰可见,沿江的有些景点也都与此有关。这系列山岭位于古南京外围郊区,古代在 这系列山岭多处建设有战略城堡;有“白石垒”、“幕府”、“石头城”等),其中最著名的军事要塞是石头城。 中支由东边钟山脉延伸入现代南京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 凉山—石头山,海拔 32 ~ 486m;这个第二道系列山岭呈半圆形拱卫,古代顺应这系列山岭建设城墙、寺庙、 山庄、园林等。这个第二道系列山岭之中形成小型盆地。连绵山峦是古代城市北部的依托,以南至雨花台丘 陵之间大约 3000m,为平坦相望的秦淮河冲积谷地,海拔在 40m 以下。六朝时期,在这一带建设城市。现在这 系列山岭依然是影响南京市区最重要的地貌景观。 这 2 道山脉的汇集点是石头山,六朝时期长江直抵石头城下,支流秦淮河入江口也在附近,石头城战略 地位极其重要。唐朝以后石头城下逐渐沉积形成河西平原。 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 95 ~ 382m。牛首山有自然双 峰突起,位于城廓中轴线南端,东晋时期被宰相王导指定为城市“天阙”,意思是城门前两座天然石华表。 在自然河流水系方面,以钟山西延伸的山脉为分水岭,形成秦淮河、金川河南北 2 片冲积平原。新石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