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气候效应
低地的安全。
阳伞效应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 灾等活动,向大气排人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
中的烟尘能散射并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这种
合,就能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相对湿度,湿润的空气适
合生物生长,就可形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条件。这种水与 空气混合产生降温增湿的结果与沙漠中绿洲的形成十 分相似,因此称为“绿洲效应”。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进行大面积的人工灌溉可以引起气候变化,产生“绿洲
一、自然原因形成的气候“效应”
焚风效应运动着的暖湿气流遇到山地阻挡时, 在山地迎风坡被迫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
应,称为绿洲的“
洲上空的这种效应, 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高中地理厉 ℃
忒 夕
使湍流发展较弱
非常有利于植物
F旱地区的绿洲节约
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由于水汽凝结要放出潜热能,
因而上升气流温度降低较慢,每上升100米,温度约 降低0.6℃(湿绝热递减率);气流越过山顶后,在背 风坡成为缺少水汽的干空气,它沿坡下沉升温的速
的比热小,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增温比绿洲快得多,戈壁沙
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
水比郊区多60毫米,相当于每年多了一场暴雨雨量。“雨 岛效应”会加剧城市积水、内涝的危害。▲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122000)
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下层冷空气保持稳定, 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这种特殊的气象效
做“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
10C,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 高出6℃以上。城市内有大量的人T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
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 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
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 显高于自然下垫面。城市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பைடு நூலகம் 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城市
水汽和其条件适合时(如有足量凝结核),便可产生城区的 对流雨.此现象叫做“雨岛效应”。“雨岛效应”会使城市降 雨的次数比城市化前增加10%一20%,另外,暴雨和冰雹的 次数也会大幅增加。近年来,北京城区降水量大于郊区平 原的趋势也日趋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区年降
地区适宜建设风力发电站。
冷岛效应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发现在地球上的干旱 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 30。度左右,蒸发量大约少一半。这是由于戈壁沙漠较绿洲
率约是1%1100米(于绝热递减率),从而形成又干
又热的干热风,通常称为焚风。这种在迎风坡成云致 雨,在背风坡形成干热风的整个过程称为“焚风效
应”。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 基山等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我国的天山、太行
山、大兴安岭等焚风出现也比较明显。焚风冬季能造
长波辐射后使气温升高,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
在寒冷季节的夜间,若是底部面积不大的盆地,常因周围 山坡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盆地底部
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若盆地封闭性不强,则因 其位置和开口方向不同,阻挡或汇集的气流性质不同,而 产生增温或降温的不同反应,叫做“盆地效应”。我国长江 中下游平原一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要低,就是 明显的“盆地效应”。
作用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被称为“阳伞效应”。
凡神重翼曲气候效皮
●金建辉
“阳伞效应”的产生使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能减少,且 阴、雾天气增多,影响城市交通等。据联合国政府问
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包括人类活动在内造 成的地球大气中炯尘粒子的“阳伞效应”,其降温值 相当于全球温室效应升温值的20%。换句话说,如 果没有烟尘粒子的“阳伞效应”,人类活动造成的全
球变暖幅度将更大。 熟岛效应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叫
效应”。如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在62000千米2
的土地上进行灌溉,结果使当地初夏增雨1 0%。 盆地效应温暖炎热时期,在盆地内部,常因地 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 的辐射冷却,加之周高中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
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人峡谷地带时,由于
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这 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作用,称为“狭管效应”,在山区
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
·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
峡谷中和城市中较为常见。城市中高层建筑物越多、体积 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效应”的机会越大。气象部门测
向地面,对地表起到保温作用,叫做“温室效应”。“温
成雪崩,春季则加速积雪融化,温暖季节促进农作物
早熟,强烈时可使植物枯萎,甚至引起山火。 绿洲效应沙漠地区炎热干燥、水源稀少,冈此 不适宜生物生存。如果沙漠中有水源,水分与空气混
室效应”的产生,使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两极冰川部 分融化,全球海平面升高,危及部分岛屿和大洲沿海
姥理轰育2009年第5期 万方数据
13
几种重要的气候效应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金建辉 辽宁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122000 地理教育 EDUCATION OF GEOGRAPHY 2009,""(5)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ljy200905008.aspx 授权使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wfshgcjs),授权号:792cd4b2-fe4e-4b03-9a33-9db80140c837 下载时间:2010年7月19日
试显示,在城市刮起六七级大风时,“狭管效应”能使通过
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雨岛效应“热岛效应”的存在,使城区气压相对四周 气压偏低,当大型环流微弱时,这种因局部温度场而产生
高楼之间的瞬间风力达到12级,“身单体薄”的广告牌和
一些院墙很难抵御。山区由于“狭管效应”产生较大风力的
的气压梯度,导致热岛环流,即四周的气流聚合到城区,城 区气流上升,并在四周下沉,再流向城区。上升气流中一旦
水源、种草种树和发展农业都极为有利。 二、人为活动原因引起的气候“效应” 温室效应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半个多世纪以 来,由于工厂、交通运输以及家庭等大量燃烧煤、石 油等化工燃料,再加上滥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浓度逐年增加。二氧化碳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
到达地面,使地表温度增加;同时,它又能吸收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