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5-15体外预应力安装及张拉18

75-15体外预应力安装及张拉18

102
1 目的
用于指导体外预应力施工作业,控制施工质量、环境影响及操作人员职业安全健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工程施工中体外预应力作业。

3 相关文件
3.1《桥梁施工技术规范》
3.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4 施工工艺流程
钢绞线下料钢绞线清洗穿布钢绞线(齿板浇筑完成)联接器安装预应力张拉(齿板砼强度达到85%以上时)边跨钢绞线穿布边跨预应力张拉。

5 主要施工方案
5.1 钢绞线下料
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钢绞线下料,严禁采用气割或电弧熔割,钢绞线工作长度取值为80cm。

钢绞线下料完成后,根据工作长度及延伸量,剥除钢绞线外层PE套,并将油脂清洗干净。

5.2 边跨P锚锁头挤压
P锚主要由锚板、锁头、约束环、螺旋筋组成,钢绞线下料后将钢绞线一端利用与锁头配套的挤压机挤压锁头,挤压过程中作好挤压记录。

5.3 钢绞线编号、穿束
钢筋绑扎完成后,即开始进行钢绞线穿束,钢绞线采用人工单根穿束。

钢绞线在穿束前每根进行编号,使钢绞线在两端锚具的同一对应孔位,避免相互缠绕。

钢绞线由P 锚锚板孔穿入,波纹管、约束环、螺旋筋按厂家要求布设,另在钢绞线穿束、锚板安装固定后,锚板与螺旋筋间增加部分井字架钢筋。

5.4 钢绞线张拉
新增砼养护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85%,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钢绞线采用整束、分级张拉。

不采用超张拉,边跨钢束采用一端张拉,中跨钢束采用两端张拉。

钢绞线在张拉前用单束千斤顶进行牵引拉直,然后上夹片锚固,锚固后在同一横向断面每根钢绞线作标志,以量测延伸量及检查钢绞线是否滑丝。

张拉的操作步骤为:1)、初张拉P0(20%P),持荷5分钟,量测标志位置L1,2)、张拉至P1(50%P),持荷5分钟,量测标志位置L2,3)、千斤顶回油,量测标志位置L3,4)、再张拉至P1,量测标志位置L4,5)、张拉至设计张拉力P,持荷5分钟,量测标志
103
位置L5,6)、千斤顶回油,量测标志位置L6。

延伸量为钢束上标定平面位置距锚垫板间的距离,不能以油缸伸长值代替延伸量。

千斤顶回油后检查千斤顶和锚具有无滑丝,查看每个千斤顶张拉的L3-L2、L6-L5是否大于7毫米,如大于7毫米,则表明出现了整体滑丝,查明原因后继续张拉,再检查钢绞线尾端标定平面是否仍为一平面,如平面出现了变化,说明个别钢绞线出现了滑丝现象,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为保证两束钢绞线4个千斤顶同步、对称张拉,张拉过程中由一人统一指挥,在得到指挥员的命令后,油泵才能开始加压,每次油泵加压完成后向指挥员通报,便于指挥员协调各千斤顶的操作。

每束钢绞线张拉完成回油后通知观测人员进行观测。

5.5 管道灌浆、封锚
每跨钢绞线张拉后,切割外露多余钢绞线(按封锚钢帽深度确定),安装锚头钢帽后即可进行管道压浆、封锚,管道压浆由一端向另一端逐个压浆孔移动。

压浆水泥浆水灰比0.35,掺入适量外加剂及UEA微膨胀剂,水泥浆强度超过40Mpa。

5.6 张拉过程中的施工观测
钢绞线张拉前对箱梁挠度、裂缝千分表数据进行初读,每束钢绞线张拉完成,监控人员接到指挥员通知后进行箱梁挠度、裂缝千分表数据读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现场指挥小组。

5.7 施工注意事项
5.7.1 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指标,以延伸量为主,延伸量为钢束上标定平面位置距锚板间距离的变化值,不得以油缸伸长量代替延伸量。

张拉千斤顶与油表配套标定、配套使用。

5.7.2 钢绞线下料时采用切割机切割,严禁气割或电弧熔割。

下料钢绞线应堆放整齐,并顺直无旁弯,切口无松散。

5.7.3 穿夹片时应使钢绞线在自然状态下插入夹片,用套筒轻轻将夹片打入锚环内。

5.7.4 张拉用设备、仪表由专人使用,并负责维护管理。

油泵安全阀应调整至规定值后才能开始张拉作业。

5.7.5 安装千斤顶时应使千斤顶管道中心线与钢绞线中心线相重合。

张拉过程中认真操作,准确控制油表读数。

张拉时油表读数、伸长值读数等准确填写在张拉施工记录内。

5.7.6 张拉时千斤顶应同步缓慢分级加载进行,千斤顶升压、降压速度应缓慢、均
104
匀,切忌突然加压、或降压。

5.7.7 张拉过程中,千斤顶后方不得站人,测量伸长值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5.7.8 在切割多余钢绞线时,应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如确需气割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夹片不受热。

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