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浅谈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 黄建华.欧盟、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J].中国海关,2004,(11). [2] 聂毅.美国欧盟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简介[J].电子知识产权,2005,(4). [3] 黄道雄.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之不足与完善[J].政法论丛,2001,(6).
—170—
[责任编辑 张宇霞]
第二,海关保护程序简便。欧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从保护的 申请、案件的调查处理等方面都体现一个简便的原则。从保护的申请 方面来看,权利人只要递交一次申请,海关就可以给予 1 年以上甚至 更长期间的保护;海关在启动保护程序方面具有较大的主动权,不必 每一次扣留都需要权利人的再次申请;在案件调查方面,对于侵权事 实的调查尤其是对于相对比较容易认定的假冒货物的调查方面,实 行侵权推定原则,只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发货人不能提供有效实施 知识产权证明的,海关即可推定构成侵权。
第四,进一步降低权利人寻求海关保护的负担。传统知识产权理 论认为,知识产权属于私权,保护知识产权应当更多地走民事救济途 径,权利人应当自行承担维权成本,但随着知识产权与国家经济政治 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政府 行政管理的主要职责之一,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已经使知识产权保护问 题远远超出了私权保护的范畴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是国家维 护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内容之 一,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权利人不应承担过 多的义务。所以,在海关保护程序中,法律也应当减轻权利人寻求海关 保护的负担,一方面,取消或降低权利人申请海关保护时递交的担保; 另一方面,由国家承担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所需的有关费用。
第二,增加海关主动依职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力。新《条例》虽然 加大了海关对侵权案件的调查权,但在海关主动依职权方面,较之原 条例却没有做多大修改,海关主动依职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力依然 不足。如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必须有权利人的申请,这就大大限制 了海关对进出口侵权货物行为的打击力度侵权货物涉及的利益方方 面面,对于那些涉及公共利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进出口侵权货物, 即使没有权利人的申请海关也应当有权予以扣留,以保护社会公共 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现代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制度中 应有的题中之意。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但随着国际 贸易的迅猛发展,在实践中也逐步反映出法律制度本身还存在一定 的立法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新《条例》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方面的改进
(一)关于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担保制度,根据世贸知识产权协 定的规定,作了两方面修改,使其更灵活、更利用操作
1. 对权利人请求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担保方式作了灵活规定。 对权利人请求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担保,旧《条例》只规定了担保金 一种方式,新《条例》第十四条将旧《条例》的担保方式修改为“不超过 货物等值的担保”,从而没有限定担保方式。
第三,知识产权权利人申请海关保护的负担轻。在欧美海关保护 制度中,海关具备较大的执法主动权,权利人的负担较轻如《欧盟条 例》[2]规定在没有权利人申请的情况下,海关也可以中止货物的通关, 权利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海关补交扣留货物的申请。海关扣留侵 权嫌疑货物时,在大多数情况下,权利人不必向海关提交担保,在美 国,权利人甚至不必承担货物在海关扣留期间的费用。
三、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第一,扩大海关保护的知识产权的范围。当前,我国海关保护知 识产权仅限于传统的商标专用权,但一些新兴的知识产权如地理标 志等,还被排除在海关的保护范围之外。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 国家不断利用知识产权问题给发展中国家制造贸易壁垒的情况下, 这种保护范围的局限性将日益突现扩大海关保护的范围,对于我们 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应对新的国际贸易争端,保护国内产业及权利人 利益等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对收货人、发货人提供担保后可以请求放行的货物范围作了 限制。旧《条例》对收货人、发货人在向海关提供规定的担保金后,可 以请求海关放行有关货物的范围没有限制。新《条例》第十九条将收 货人、发货人提供担保金后可以请求放行的货物仅限于涉嫌侵犯专 利权的货物。
(二)关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职责和程序,新《条例》作了三方面 的修改,以达到即保护了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又不影响通关速度的目 的
新《条例》实施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 护,同时,海关在权利行使方面也有了更为具体可行的法律参照。可 以说,此次修改对我们应对加入 WTO 后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提供了强 有力的法律依据。但是,与欧美一些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方面起步较 早的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 有利于完善我国在此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
第五,建立起与各国海关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制度。WTO 的 《海关实施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的国内立法样本》第 26 条规定: “国家行政部门间应建立联络渠道,交换贸易中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 信息。”[3]欧盟十分重视社会各界尤其是权利人的作用,帮助经营规模 较大的权利人建立自己的专职知识产权部门或专职人员,或与社会 共同培养专职的中介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践中权利人与 海关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随时向海关提供确切信息。而在我国,目 前由于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权利人应当向海关提供信息的范围,也 没有明确规定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过程中权利人所享有的权限及所处 地位,因此,往往会发生两个极端:一部分权利人出于权利人内部各 部门之间利益的冲突和认识上的差异而导致权力的滥用;而另一部 分权利人则往往错误的认为只要在海关备案,海关就承担起对备案 权利的全部保护责任,从而消极行使自己的权力。因此,我国应在法 律上明确规定权利人应当向海关提供信息的范围和所享有的权限及 所处地位。同时,应在知识产权进出境保护工作中大力推广建立 MOU(合作备忘录)制度,在人员培训、情报交流、执法互助等各个方面 加强同各国海关、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社会中介组织、 权利人及权利人协会等社会各界的合作,通过为企业培养熟悉商标 保护的法律人才,聘请企业商家讲授商品辨别知识等互动的方式,唤 醒社会各界尤其是权利人维护自身权益和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意 识,提高海关的执法水平,以便更好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1.新《条例》取消了强制备案的要求。但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海关 对知识产权的主动保护职能,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将其知识产权向 海关总署申请备案。
2.缩小了海关认定侵权嫌疑货物是否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的范 围。旧《条例》规定,海关在扣留侵权嫌疑货物后,要对所有被扣留的 货物是否侵权进行调查、认定,从而严重影响通关速度。新《条例》第 二十条规定:海关只对进出口货物是否侵犯已经备案的知识产权实 行主动查验,并仅对主动查验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备案知识产权 嫌疑的案件进行调查、认定。至于其他案件中侵权嫌疑货物是否侵犯 知识产权的问题,权利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认定。
二 、盟、美国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方面的借鉴
第一,保护的范围广泛,保护进口为主兼顾出口。欧盟海关保护 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证书权、植物品种权、
收稿日期:2010-02-26 作者简介:赵静(1981-),女,山东莱阳人,博士,从事金融法、商法研究。
— 169 —
原产地标志和地理标志等。欧盟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环节主要以进 口环节保护为主,兼顾出口环节的保护。《欧盟条例》[1]规定各国应当 建立一套程序使海关能够有效地禁止来自第三国的侵权货物进入共 同关税区,包括转运、进入共同体自由流通、以任何方式存放或寄存 在免税区和免税仓库同时,对于正在出口、复出口的侵权货物海关也 可以采取措施。即欧盟海关对于进口的保护是强制的而对出口的保 护则是可选择的。而美国海关可以主动采取措施实施保护的知识产 权仅限于商标、商号名称和版权。美国海关仅在进口环节对知识产权 实施保护。对于出口的侵权货物以及在美国境内的生产流通和销售 环节的侵权行为,美国海关是没有权利处理的。
2010 年第 11 期 总第 85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11,2010 Serial No.85
浅谈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赵静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0063)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海关面临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严峻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因此,我们应 该正视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他国先进经验,提出增强海关保护的对策。
第三,建立程序简便、责任明确的执法程序制度。比如在知识产 权侵权的认定上。商标类似与否的判断是商标侵权行政保护的难点, 口岸海关在货物中止放行后,往往通过逐层上报请示的方式提请上 级海关来决定是否有足够的理由认定侵权,以此来降低自身的执法 风险。这样拖延时间很久,即便是有足够的理由,当事人也往往因时 间的拖延而产生对海关行政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质疑,转而启动 司法救济程序。因此,在程序的建立上,不妨吸收欧盟海关的立法经 验,确立“法定期间依法扣留货物海关免责”的制度,在减少海关行政 风险的前提下,明确工作期限,规定易于操作的标准,建立一套简便 快捷的执法程序,确保知识产权保护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中图分类号:DF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169-02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又称为知识产权的边境执法或知识产权的边 境措施,是指海关依据国家法律的授权,在边境采取的制止侵犯受国 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境或者出境的行为。知 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属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内容的一部分。我国海 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始于 1994 年中美知识产权谈 判,并于 1995 年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以下简称旧《条例》),但该法在施行中暴露出诸如程序复杂、效率低 与担保金和有关费用的规定不尽合理等问题。2003 年 11 月 26 日国 务院通过了新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2004 年 5 月 25 日,海关总署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 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对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程序作出了重大调整, 进一步提高了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