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ppt
7.种类 8.方法 9.证据 10.标准 11.准则 12.程序 13.审计报告
1.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是:
[审计主体]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审计对象]对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的经济活动 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和分析, [审计标准]对照一定标准, [审计目的]评定经济效益的好坏、高低、优 劣以及现状和潜力, [审计作用]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 提高经济效益的审计活动。
五、现代审计特征
(一)国家立法机构领导审计 (二)民间(社会)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要力量 (三)效益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业务主流 (四)审计标准国际化 (六)审计人才复合化 (七)服务范围和领域多元化、全球化和规模化 (八)审计信息网络化 (九)审计报告诚信化
六、美英德澳效益审计。效益审计--现代审计的主流 (1)时间、立法和业务比重
钦定台规 审计法 审计法审计组织法
(四)恢复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以后,宪 法、审计法、审计署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公司、铁路、银行产生 了内部审计 1818年, 北洋政府《会计师注册章程》 ,1927 年8月22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颁布《会计师注册 章程》,1930年《会计师例》,我国社会审计产 生
(一)产生和发展时期(西周、春秋、战国、 秦汉)
时间
朝代
审计机构 审计立法
西周 春秋战国
宰夫 御史大夫
官计制度 《吕刑》
同上
秦
御史大夫 上计制度
汉
御史大夫 上计制度
《上计律》,最早
审计立法
(二)昌盛时期(魏、隋、唐、宋)
时间
朝代 魏 隋 唐 宋
审计机构 审计立法
刑部-比部
刑部-比部
刑部-比部
勾院-审计司- 宋刑统、庆元
发布成果
英
1、项目的研究和选择;2、制定战略计划;3、初步评估;4、
全面调查评估;5、写审计报告;6、交换意见;7、向公共帐
目委员会报告;8、与有关部门沟通;9、审计效果评估;10、
公布
德
1、制定审计工作方案;2、下达审计通知书;3、实施审计调
查;4、处理审计结果;5、公布审计结果
澳
1、战略规划;2、初步研究;3、制定审计工作规划;4、现场
实施审计;5、审计报告;6、公布审计结果;7、跟踪审计
(4)审计报告内容
审计报告内容
美 1、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2、审计成果;3、建议和意见; 4、审计成果影响因素;5、重大问题和处理;6、经营和管理 重大缺陷;7、被审计单位意见;8、被审计单位显著成绩;9、 公开和禁止公开内容
英 1、项目背景;2、工作目标、范围和内容;3、审计标准;4、 审计的手段和方法;5、问题和原因;6、评价;7、建议
府各级部门的组织机构、运转机制和人员编制;4、国防采购;5、Biblioteka 现代信息技术引进。澳
1、联邦机构工作效率和运营管理;2、知识产权管理;3、浪费舞
弊控制;4、运用互联网服务效率;5、可持续发展;6、政府雇员
(3)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
美
1、任务审查;2、接受任务;3、承诺委托;4、设计方案模型;
5、实施审计和内部协商;6、写审计报告;7、征求意见;8、
经济效益审计理论和实务
外资运用审计处 王天广
第一部分 西方审计发展趋势和现代审计特征
内容提要 西方审计发展趋势 现代审计特征 效益审计理论基础 企业效益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
一、中国审计简史:
(一)产生和发展时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 (二)昌盛时期(魏、隋、唐、宋) (三)衰败时期(元、明、清、北洋政府、民国政府) (四)恢复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以后)
审计范围
审计目的
审计职能 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 审计处理 审计方法
财政预算和决算 国有企业和资产 真实、合法、有效。财务 收支为主 监督、公证、评价、司法
书面证据为主
格式化正在进行
处理处罚
传统方法为主
西方
议会领导的审计机构 利用国家资财单位和部门,包 括军队 财政预算和决算
效益审计为主
监督、公证、评价 书面和音像并重 格式和规范化 审计报告公开 现代审计方法为主
达到立法和权威机构确定的预期目标和收益;5、组织、项目、活
动和功能的有效性;6、机构的遵纪守法。
英
1、审计和评价政策执行结果;2、严重损失浪费、低效益效率、控
制薄弱现象;3、特定部门、重大项目工程;4、政府部门管理活动;
5、其他小规模审计。
德
1、基建项目—高速公路、航道、机场;2、对外援助项目;3、政
开始时间 立法依据 目前业务
比重
美
1970
国会预算与拨款控 90
制法案
英
1983
国家审计法
88
德
1982
宪法、预算条例、 80
审计条例
澳
1997
审计长法
50
(2)审计范围和内容
范围和内容
美
1、是否经济和高效地取得、保护和使用人、财、物和空间资源;2、
低效益和不经济的原因;3、是否遵照经济性和效率性的法规;4、
审计院
条法事类
(三)衰败时期(元、明、清、北洋政府、民国政 府、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82))
时间
朝代
审计机构 审计立法
元
明
清 北洋政府
民国政府 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982)
御史台(1268) 户部
比部-都察院 户部
都察院、户部、审 计院()1906
中央审计处 审计院(1914) 审计院(1928) 审计部(1931) 审计委员会
二、西方审计简史
西方皇家审计,产生于公元5年,古罗马澳古斯达 皇帝时代 20世纪20-30年代,公司、铁路、银行,竞争产 生了内部审计 13、14世纪,希腊、罗马出现民间审计,18世纪, 欧洲产业革命,股份公司出现,民间审计快速发 展
三、中外审计比较分析
审计主体 审计对象
中国
政府领导的审计机构
利用国家资财单位和部门
德 1、内容概要;2、确定的事实;3、评价;4、被审计单位意 见;5、联邦审计院的最终评价;6、联邦审计院的意见
澳 1、审计背景;2、审计目标和标准;3、审计结果评价(成绩 和问题);4、被审计单位意见;5、审计结论和意见
第二部分 效益审计学基础理论
1.概念 2.主体 3.客体和对象 4.性质 5.职能 6.作用
四、西方审计发展趋势
(一)财务收支、违法违纪审计-效益审计-战略审计 (二)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效性审计-分析预测性审计 (三)制度审计-风险审计-环境审计
以风险审计为先导,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和程度。环境是风险产生 的条件和根源。 (四)事后事中审计-事前审计 从回顾历史-着眼未来 (五)从独立性-注重价值、从说服到协商 独立妨碍参与、交流、协调、合作 (六)从书面凭证审计-电脑会计、网络系统、信息技术审计 (七)从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