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经济危机和中美关系——杯葛、印钞、制造业回流一、危机之下,美国因何不采取2008年方案,与中国对抗:2008年危机解决方案让美国损失了大部东亚霸权和部分美元主权本次经济危机美国增发的货币首先用于给美国诸多企业的违约贷款续贷,其次给居民直接发消费券和支票。
从危机释放角度,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实质上是以牺牲美元信誉为代价,暂时稳定美股和短期的债务逾期,并未解决长期问题,后患无穷。
为什么美国没有采取已经证明有效的2008年方案?因为美国统治阶级认为,采用该方案损失和后患更大。
2008年危机解决方案是中美联手:美国超发货币拯救美国金融市场,中国则用自己的生产力给美国的超发货币赋能,用中国的新增需求重启世界经济,救美国救世界。
这次危机之前,美国通过减息加息操作推动美元潮汐,收割其他经济体:减息时其他经济体美元资金充裕、投资积极、资产升值、市场繁荣、经济发展,加息时美元回流其他国家流动性锐减、投资消极、资产贬值、市场萎缩、经济停滞进入危机后,美国资本以救世主的姿态入场抄底“救市”。
但2008年,美国的次级房贷飙升让美联储加息反噬自身,量化宽松资金首先拯救的是美国金融市场,国外资产抄底战绩平平。
相反,中国通过生产力赋能美国超发货币得到了大量的顺差美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完成了制造业产能扩张和上下游产业的布局。
可以说,2008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是以让渡东亚霸权和部分美元主权的代价暂时获得喘息之机:美国东亚则霸权从2010年开始,就已仅仅存在于纸面和媒体的宣传,最高时近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则让中国在独立的银行体系基础上获得了影响美元发行和流动的能力。
二、美国本次危机的行为逻辑:零和思维主导下的不甘和自救沿用第一部分逻辑,继续采用2008方案无疑会让美国进一步丧失美元主权,去化制造业,加速霸权旁落。
因此美国朝野共识一定是尽快主导或切割美元与中国生产力之间的锚定关系。
美国如继续采取2008年的危机应对方案,诚然会以较快的速度让经济危机得到缓解,同时也能保障美元的信用。
但由于美国实体经济其实一直没有走出危机【08年至今,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金融市场提振,GDP增长4万亿美元,股市市值增长则是GDP的数倍】。
而本次危机增发的美元规模是2008年QE规模的数倍,如将增发美元与中国生产力链接,可预见的后果必然是中国进一步承接美国的生产力,并获得巨量的顺差美元。
2008年危机之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最高时超过4万亿美元。
这次危机如采取同样模式,中国很有可能获得数倍于2008年的顺差美元外储。
在中美生产力差距进一步增大的的同时让中国获得如此规模的顺差美元储备,相当于让中国成为美联储大股东,获得调控或直接干预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能力。
美国在金融领域的一切先发优势和创新手段都会在这个规模的第三方顺差美元面前失去意义,贸易战中国也会不战而胜。
这是美国统治集团不能接受的。
于此同时,我们也能透过本次危机美国救市方案及其后果看到美国实际国力的断崖式衰退。
2008年背靠中国生产力赋能,美国首轮QE总额6000亿【1000亿美元购买直接债务,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美元,这次美国救市首轮就是2.3万亿【数据可能略有差异】,还不包括前期降息操作。
而在实际效果上,增发的巨量美元仅在数字上让美国的金融数据不是那么难看。
没有足够的生产力赋能和外部市场锚定,即使找几个发达国家搞所谓美元互换也改变不了这次美国牺牲美元信用救市救美股但不救美国的本质。
三、堂皇的口号,艰难的抉择——美国制造业回流(一)制造业回流不是为了强化美国制造业,而是为了打压中国的制造业相对优势制造业是美国霸权基础,霸权是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基础,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美国全球金融高地地位基础,全球金融高地地位是美国收割全球的工具【美国股市市值已是GDP的两倍左右,远超其他经济体,危机之前支撑美国股市市值的基础是美国股市对标全球实体经济。
没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美股市值就没有支撑】。
制造业回流会伤害美元世界货币地位。
因为美元必须作为国际贸易支付手段花出去才能完成全球流通,支撑起世界货币地位,这要求美国必须成为最大的消费国家,向全世界输出购买力。
这也是美国自二战以来国家债务越来越高的原因,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及与之匹配的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其实是以牺牲美国制造业为代价换来的。
制造业回流,相应减少美元输出,削弱美元世界货币地位、伤害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这和美国基本国策相悖。
在中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制造业规模未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时候【红线是美国制造业规模的60%】,美国并不需要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因为它可以利用以其为主的世界金融体系,以美元为工具,根据自身需要调配全世界的生产力为自己服务,支撑自己的霸权。
如果可以选择,美国更想用干掉挑战者的方式确保自己的霸权体系千秋万代,这也是川普发动贸易战的基础动机。
中国之前任何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的60%的国家【苏日欧】,都被美国以围堵和打压方式解决掉了。
美国统治阶级做梦都想中国步苏联后尘,主动倒下让西方分而食之。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底层逻辑就是其部分政治经济利益集团不想或无法承受长期围堵中国胜利遥遥无期的代价,想毕其功于一役,短时间内解决中国制造业升级威胁,把中国彻底钉死在打工者的位置,搭建完全符合美国利益的中美关系。
贸易战一开始美国就明确了遏制中国制造业,让中国安心给美国打工输血的要求,任何一个能代表中国整体利益的政府和领导人都不会接受。
美国敢这样提出条件是基于其解决之前挑战者【苏日欧】的经验:即扶持买办,收买官僚,鼓动宣传,促成中国政府成为一个依附于美帝的买办政府,并让一些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家族实现长期传承,帮助这部分人成为能够跨越国界和政治周期的世界公民。
国内也确实有期待成为世界公民的人群,且这部分人力量不小,有较强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软实力【死抓新冠疫情前期地方政府的应对延迟攻击的某方日记事件已经让这部分人隐隐浮现】。
只是在当下国际国内环境中,这部分人的声音和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较之2000年前后明显削弱,不得不暂作蛰伏或改头换面。
总而言之,中国抓住2008年的机会,一举跳过60%的门槛,制造业规模直接超越美国【2010年,中国制造业规模登顶世界,至今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超过美日德之和】,以此为基础的军事动员力和生产力已经足以保护自己并破坏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平衡、危及美国霸权。
一个围堵恐吓无法解决的中国,这对美国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二)新冠疫情,中美关系转折的节点:合作大于斗争转为斗争大于合作接上文,为了应对当下中国这个全新的课题,中美已经关系已经从2008年之前的合作大于斗争逐步转变。
中美关系大概率会以疫情为节点,进入斗争大于合作的新阶段。
2008年至今,美国已经针对性“优化了”美元环流方案应对中国对环流的影响:首先,推高美股诱惑外部美元高位接盘;其次,利用经济周期,诱发危机,湮灭这部分外部美元债权;再次,用各种方式【战争、舆论和金融做空】打压中国相关资产价值,减少外部美元回流障碍;最后,利用各种条约、法律工具,阻挠中国使用顺差美元截胡优质海外资产。
美国上市公司在没有业绩支撑的情况下,借债买股推升指数,吸引了海外美元配置美股资产。
浑水之类的机构和各类西方媒体则配合了美国打压中国资产的战略,各种贸易争端乃至贸易战围堵中国。
都是本次经济危机前兆和发生背景下,中美博弈的表现。
(三)无法回流的制造业:木已成舟积重难返先说结论,制造业不可能回流美国,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
正面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制造业回流和美国现有产业结构存在矛盾。
美国去工业化【美国制造业只占其经济总量的11.4%】后,优质劳动人口大量聚集于第三产业。
制造业人口低端化、老龄化。
大量的GDP来自金融、法律和其他所谓的高端服务业。
如果制造业回流,首须解决的就是制造业劳动人口数量不足、质量不够的问题。
这不是引进几个墨西哥移民、非洲拉美球星或者印度总裁就能解决的事情。
制造业人口需要充足的公立教育和足够的就业岗位匹配才能维持。
这些在美国已经消失20多年,短期无法恢复。
其次,制造业回流也会激化美国阶级矛盾。
冷战结束后美国中产大量富集于第三产业且收入长期停滞。
制造业如回流,产品价格肯定高于同类同等中国或者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
美国是负债驱动型经济,很多美国家庭没有储蓄。
没有廉价外国产品,回流的制造业会迅速推高美国家庭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除非美国搞消费补贴性质的产业政策,但这同样需要中国量级的外部生产力对这部分补贴美元赋能,否则这种补贴并不会减轻美国家庭负担,只会让产品涨价。
而让国外生产力对补贴美元赋能本质上就是进口国外产品。
反面分析,结果如下:如美国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制造业回流。
其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封闭国内市场,为实现进口替代保证国内市场份额。
其次,重建可靠的公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大量引进优质劳动力;并以不低于现行第三产业的工资将这些劳动力安排到制造业;再次,架构完全符合制造业需求的产业结构,降低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资源挤占,释放优质劳动力,也就是要降低,金融、医疗、律师行业的产业规模和从业收入;最后,按进口产品的价格出售自造产品,相关亏损由国家补贴或美国统治阶级承受,逐步完成本国制造业对本国市场的占领,身土不二。
但这些都不可能,封闭国内市场,退出全球市场体系的代价就是撕毁美元信用,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因为大概率会直接导致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崩溃,美国霸权瓦解;重建国内公立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则会进一步加重美国的财政负担,在财政赤字高企且美国主动切割中国生产力的背景下,美国继续举债或者增发货币解决这个问题都会导致美元金圆券化;重构产业结构则会触动美国最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即包括金融、法律在内的各种高端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任何提出这一构想的政治家或者政党都会死无葬身之地;最后一条实质上就是强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模式甚至计划经济,能推行这个的只有列宁领导的苏共,其难度不亚于美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和中国开战。
最后,不少人说美国技术发达,可通过人工智能解决合格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人类社会工业化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升级会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同时增加劳动力需求,而不是相反。
简单说,人工智能本身也会形成产业链,需要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美国更加不能满足。
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最大障碍不是中国的竞争,是美国现有产业结构对人力、资本的配置与美国制造业回流诉求之间的矛盾。
美国霸权是建立在美国现有产业结构基础上的,回流制造业会改变美国产业结构,动摇美国霸权;矛盾的是,霸权又是美国驱动产业回流的底气,这几个矛盾或者说悖论在美国现有制度下,是无法解决的。
四、结论: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综上所述,笔者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关于经济危机,在真正意义上山穷水尽之前,美国不会选择2008年危机应对方案,理由已做论述,此处不赘;其次,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将会用一切方式阻挠中国的进步,除非中国认输或失败,从此安心做美国的马仔,否则在中国全方位胜利之前,中美关系将是长期的斗争大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