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文化资本、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Ξ陈 珏,何伦志(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要素,文化资本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及对多家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旨在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资本、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做出分析,以说明文化资本价值作为经济增长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变量,已成为经济利益主体核心竞争力来源的重要组成因素。
关键词:文化资本;文化产业;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820(2007)0420005204 在全球化和文化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已远远超出了文化艺术、文化科学、精神文明与意识形态及文化活动等范畴,而立足于全球化文化产业的生产力结构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博弈力体系上去探讨文化、文化资源、文化商品与服务、文化符号,等等。
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是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本要素,文化资本必将在后工业文明中对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对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文化资本”一词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 ierre B rou rdileu)首次提出的文化社会学的关键概念。
他将“资本”概念广泛应用于文化分析,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资本的文化”领域。
他在其著名的论文《资本的形式》中第一次实证地提出了文化资本理论,他认为,社会界是一个积累的世界,为了理解社会界的积累性,必须引入资本的概念,因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是一种强调社会界内在规律的原则。
”布尔迪厄认为社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赌场,赌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机会均等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有惯性、没有积累的世界,既无继承权,也无固定资产”。
赌场上每个人有同样的输赢概率,机会是平等的。
而社会不同于赌场,社会活动的参加者以异质性的身份参与的,这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他们拥有不同质和量的资本。
资本在场域中是不平均分配的,它是积累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资源。
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资本分布结构,体现着社会的资源的权力结构,因而人们的竞争是不平等的[1]。
布尔迪厄将资本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经济资本,这种资本可以直接转换成金钱,往往是以私人产权的形式制度化的;(2)文化资本,这种资本能转化为经济资本,往往是以教育资质的形式制度化的;(3)社会资本,它由社会义务所构成,一定条件下也可转换为经济资本,往往是以某种高贵身份的形式被制度化的。
布尔迪厄又将文化资本细分成三种形式存在,即(1)个体积累的具体形式:与身体相关的人力资本,或以“性情”的形式存在的;(2)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即以物质性、信息性与符号性的文化产品的形式存在,如文学、绘画、工具、器械等;(3)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即以一种客观化的,必须加以区别对待的形式存在;如学术资格、文化能力、学历、合法的资质等等,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机制等,它具有无限重复博弈与边际效益递增的资本扩张与知识资源特征。
在布尔迪厄的资本概念体系中,以资本为工具将场域(field)的分析扩大到整个社会,资本不仅是场域活动竞争的目标,同时也是用以竞争的手段,而其中核心就是文化资本。
他的资本概念超出了马克思的经济范畴,将资本与权力概念相结合,分析人的利益与行为,研究出文化资本分配的不平等性与人们在场域中竞争的不平等性。
不管怎样,他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资本的角度看待文化,也2007年7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July.2007第35卷第4期Journal of X injiang U niversity(Ph ilo sophy Social Science)V o l.35,N o.4Ξ收稿日期:2007204217作者简介:陈珏(1974-),女,山西太原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
为后人用文化资本去研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 “资本”是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看,资本通常是指与物质再生产过程密切联系的一种能够带来增值的生产要素。
马克思在此方面作为权威论断,“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在于价值增值。
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劳动与资本(物质资本)被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而资本在形式上是为了再生产和获取更大收入(利润)的资产储备。
当时斯密将货币当作资本的一般形式,他将精神生产作为非生产性劳动看待,脑力劳动“不生产价值,既不固定或实现在耐久物品或可出卖的商品上,亦不能保藏起来供日后雇佣等量劳动之用。
”到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以三个重要的模型为代表:即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在这三个模型中,除了“资本”(物质资本)、劳动等要素外,“非物质”要素很大程度上假定不变,被抽象化处理掉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增长理论大多关注了知识和技术因素。
E.F.丹尼森(E.F.D en sen)和西蒙・库兹涅茨以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资本(有形资本)形成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知识进步才是经济增长最大的最基本的原因。
而后来制度学派又将制度引用经济增长的解释中,他们强调了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制度(包括文化)因素[2]。
可见很久以来文化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研究中一直不被经济学界主流所接受,原因就在于文化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在数量模型为主的经济学界是很难操作的。
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也在文化资本问题上进行了探讨。
1998年6月15日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戴维・思罗斯比(D avid T h ro sby)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十次文化经济会议上明确将“文化资本”引入经济学范畴,指出在经济学范畴中“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
同时他还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3]:在时间t内,某个经济过程中所拥有内在的文化资本积累为k,这种积累也许低于(或贬值折旧)d,它需要维持(保证)投资I,那么如果加上新的投资I,资本的积累就会进一步扩大。
如下公式:k c t+1=k c t+(I c m t-d1k e t)+I c m 他进一步认为这种资本变量也许可以运用到文化和经济增长决定论这个广泛的模型中。
在这个模型中,文化资本可以和生产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资本一起发挥作用,并且为了维持或增加文化资本积累而所需投入的资源和其它方面所使用的资源是相互竞争的。
在将文化资本引入经济学研究范畴的同时,“文化”一词又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新热点。
从经济学角度看,文化是指人们习得的与遵从的一系列价值观、信念、看法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人们所进行的任何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都需要一系列价值观、看法和思维方式来帮助判断,做出决策。
而费歇尔(F isher)对资本的概念进行拓展,他认为“资本,就资本价值的意义讲,只不过是将来收入的折现,或者说是将来收入的资本化。
任何财产的价值或财富权利的价值,是它作为收入源泉的价值,是由这一预期收入的折现来求得的。
”[4]1022103依此定义,文化作为资本是人类习得的一种特殊资本形态,人们为了将来的收入现在在教育、学习、技能、制度上进行投资,并可能带来巨大的价值增值。
科尔曼(J.Co lem an)也曾经讲过,文化因素对于如何有效地转化劳动、资本、自然这些物质资源以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文化资本”。
涵含在文化资本中的是人类一系列的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正是这些已经习得的东西帮助人们做出分析判断的同时减少了所消耗的资源和精力,是未来收入的资本化。
随着全球化信息社会非物质经济中财富结构的变化,资本非物质性边际效益的非物质扩张功能日益增强,资本与文化的概念在信息、符号、媒介进入资源与财富的流通领域后得到了最大的拓展与扩张,形成了文化资本的新增长方式以及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将是推动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新的强劲动力[4]1032105。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 (一)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属于经济范畴,但最早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 heodo r A dono)的霍克海默(M ax Ho rkhei m er)在他们于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论法》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当时是批判文化工业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一词渐渐发展成一种中6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性概念,许多学者破除以文化角度来研究文化产业的模式而转向从经济学研究文化产业。
目前,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但还是有些共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的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简言之,文化产业指的是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的传播,亦即文化产业首先是个产业,文化是文化产业的内容和基础,产品与服务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将工业化的方式和手段运用于对大众文化的传播[5]5。
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而文化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性质;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文化产品价值的虚拟性的符号性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移或附加到任何实用商品上,成为具有产品差异性的标识。
文化产业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其复制生产能力无限扩大,因而产品的价值增值集中体现在其内容的原创性上;文化产业在生产中所使用的文化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资源,它具有重复使用和自我再生能力,同时文化生产又可以通过不断开发新的文化生产资源,来扩大生产范围和规模,具有强大的产业生命力[6]。
也可以说文化产业就是将稀缺的文化资源中的文化价值资本化,带来价值的增值。
(二)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这种积累引起物品的服务的不断流动,形成了本身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商品。
文化资本一方面以文化积累和财富的形式直接生产出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文化产品和财富;另一方面以智力投入、创意的形式融入生产过程之中,获得超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化形态的体验附加值、审美附加值、知识附加值、科技附加值等文化附加值[5]125。
对于一种文化产品,其经济价值可能远远高于它的物质存在,因为其文化意义提高了它的身价,即文化价值可能会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
而文化资本通过市场生成经济价值,文化资本的经济运营形成文化产业。
所以文化产业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进入市场机制运行,一方面转化为经济价值,一方面实现文化价值的一种特殊产业过程。
文化资本具有虚拟性、个体性、垄断性及与其它资本的转换性,更重要的是文化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它是随着社会效益的满足边际收益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