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八章感觉器(耳)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第八章感觉器(耳)
视网膜视部的神经层主要由3层 神经细胞组成: • 外层为视细胞(视锥和视杆 细胞) • 中层为双极细胞,将来自感 光细胞的神经 冲动传导至内层 的节细胞。 • 内层为节细胞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 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
能感受强光和颜色
只能感受弱光
解剖教研室
节细胞 双极细胞
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
10
1.纤维膜(外膜) 晶状体
眼轴 角膜 巩膜静脉窦 睫状体 睫状小带
瞳孔
⑴角膜 占前1/6,略向前凸 无色透明,无血管, 玻璃体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⑵巩膜
占后5/6, 乳白色, 不透明
视神经盘 视神经
巩膜静脉窦
解剖教研室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中央凹
3
解剖教研室 4
2.血管膜(中膜)
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解剖教研室
三、乳突小房
乳突小房为颞 骨乳突部内的许多 互相连通含气小腔, 腔内覆盖着粘膜, 其上方借乳突窦与 鼓室的粘膜相通。
乳突窦
解剖教研室
乳突小房
31
三、 内耳
又称迷路,是前庭蜗器的主要部份。 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解剖教研室 32
一、骨迷路
1、前庭 后 方:骨半规管 前 方:耳蜗 外侧壁:前庭窗、蜗窗
第八章 感觉器
视器 前庭蜗器
解剖教研室 1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附属装置构成,如耳、眼等。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过感觉神 经传导至中枢,最后到达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解剖教研室 2
第一节 眼球
眼球壁
后房
前庭神经 面神经 壶腹嵴 蜗神经
蜗管
膜壶腹 椭圆囊 椭圆球囊管
椭圆囊斑
解剖教研室
球囊斑 球囊
壶腹嵴
内淋巴囊
38
3、蜗管
前庭膜 基底膜(螺旋膜)
螺旋器(Corti器)—听觉感受器
解剖教研室 39
(三)声波的传导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声波
锤骨→砧骨
前庭阶外淋巴→前庭膜
↓
↑↓
↑
↓
耳郭→外耳道 →鼓膜 •镫骨→前庭窗 鼓阶外淋巴→蜗管内淋巴→螺旋器 →听神经→
解剖教研室
一、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
解剖教研室 22
(一)耳郭
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覆皮肤,富含丰富的神 经和血管。下部无软骨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名为耳垂,是 临床常用采血的部位。
解剖教研室 23
(二)外耳道
软骨部 外1/3
骨部
内2/3
•耵聍腺——分泌耵聍
外耳道
全程呈“~”状弯曲、皮 肤薄、缺少皮下组织
咽鼓管
25
松弛部:上1/4的三角形区 紧张部:下3/4
解剖教研室
光锥
26
鼓膜穿孔
解剖教研室 27
二、中耳
组成: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
解剖教研室 28
(一)鼓室
锤骨
砧骨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镫骨
⑴锤骨 ⑵砧骨 ⑶镫骨
解剖教研室 29
二、咽鼓管
是连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鼓室口
小儿咽鼓管短而直,接近水平位,小儿咽部感染易引起中耳炎
上斜肌 上直肌 提上睑肌
额窦 滑车
上斜肌腱
内直肌 外直肌
外直肌
视神经 下直肌
解剖教研室
下斜肌
16
解剖教研室 17
解剖教研室 18
解剖教研室 19
第二节 前庭蜗器
解剖教研室 20
前庭蜗器又称耳,包括前庭器和听器两部。
包括:听觉感受器——感受声音 位置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变动和运动速度等
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⑴虹膜
前房 视轴 虹膜
•虹膜中央有圆形的称瞳孔。
•在虹膜的基质内有两种平 滑肌纤维,环绕瞳孔周缘 呈环行排列的,称瞳孔括 约肌可缩小瞳孔,由副交感 神经支配; •瞳孔周围呈放射状排列的 平滑肌,称瞳孔开大肌,可 开大瞳孔,由交感神经支 配。
视神经
眼轴 角膜 巩膜静脉窦 睫状体 睫状小带 瞳孔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中央凹
小儿外耳道短而直,鼓膜 近于水平位,检查时拉耳郭向 后下方
外耳门
耳垂 乳突
解剖教研室
鼓膜
内耳
鼓室 颈内动脉
鼓膜张肌
咽鼓管
24
(三)鼓膜
呈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鼓膜周缘 较厚,中心向内凹陷,为锤骨柄末端附着处,称鼓膜脐。
外耳道
外耳门
耳垂 乳突
解剖教研室
鼓膜
内耳
鼓室 颈内动脉
鼓膜张肌
晶状体核 晶状体囊
晶状体皮质
晶状体是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
㈢玻璃体 玻璃体凹
解剖教研室
玻璃体凹 玻璃体
晶状体后面 晶状体前面
晶状体核 晶状体囊
12
二、眼副器
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 球外肌、眶脂体和眶筋膜等结构, 有保护、运动和支持眼球的作用。外眦
(一)眼睑
睑缘
位于眼球的前方,分上睑和下睑, 是保护眼球的屏障。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 裂两侧上、下睑结合处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睑的游 离缘称睑缘。
2、骨半规管 每个骨半规管皆
有两个骨脚连于前庭, 其中一个骨脚膨大称 骨壶腹
解剖教研室 33
(三)耳蜗
位于前庭的前方,形似蜗牛壳。 •前庭阶 •蜗管 •鼓阶
前庭阶 前庭膜 螺旋膜
鼓阶 骨螺旋板
蜗轴
解剖教研室
蜗顶 螺旋板钩
蜗管
34
解剖教研室 35
(二)膜迷路(内容内淋巴)
可分为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蜗管
解剖教研室
内眦
13
(二)结膜
一层薄而光滑透明、富含血管的粘膜,覆盖在眼球的前面和眼睑的后面。
按所在部位可分三部: 1.睑结膜 2.球结膜
移行于角膜上皮 3.结膜穹隆
球结膜
睑结膜
当上、下睑闭合时,整个结膜形成囊状腔隙称结膜囊 。
解剖教研室 14
(三)泪器
泪腺 分泌泪液 结膜囊
上、下泪点 上、下泪小管
睫状体部 虹膜部
视网膜盲部
视部的后部最厚,愈向前愈薄,在
视神经起始处有圆形白色隆起,称
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盘)。在视神
经盘的颞侧稍偏下方约4mm处,
有一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的黄色
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
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
黄斑
解剖教研室
中央凹
视神经盘
9
分为两层:
• 外层为单层色素上皮层 • 内层为神经层
↓ 蜗窗
└──┬──┘ 液体波动
大脑皮层听觉 中枢 大脑将神经冲动 进行分析综合
外耳
中耳
内耳
传入
空气传播声 音的收集放 大和声源的 定位
增强信号、空气振 动与液体振动间声 阻的相配神经反射 和机械性减小过强 的振动;经咽鼓管 平衡压力。
由蜗螺旋器机械地或神 经地过滤分折信号。感 觉细胞传导剌激,在蜗 神经纤维与感觉细胞的 突触产生动作电位
(二)眼球的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1、房水
房水的生理功能是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并维持正常的
眼内压。
房水循环
睫状体生成房水→眼后房→ 瞳孔→ 眼前房→虹膜角
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
角膜
巩膜静脉窦
前房 虹膜
虹膜角膜角 后房
瞳孔
睫状肌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解剖教研室
睫状小带
晶状体
11
2、晶状体
双凸透镜状,有弹性,无色 透明,不含血管和神经
前庭神经 面神经 壶腹嵴 蜗神经
蜗管
膜壶腹 椭圆囊 椭圆球囊管
椭圆囊斑
解剖教研室
球囊斑 球囊
壶腹嵴
内淋巴囊
36
1、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斑 球囊斑
位置觉感受器(直线变速运动)
前庭神经 面神经 壶腹嵴 蜗神经
膜壶腹 椭圆囊 椭圆球囊管
蜗管
椭圆囊斑
解剖教研室
球囊斑 球囊
壶腹嵴
内淋巴囊
37
2、膜半规管 膜壶腹:壶腹嵴—位置觉感受器(旋转变速运动)
解剖教研室 40
解剖教研室 41
解剖教研室 7
⑶脉络膜 占血管膜的后2/3,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
前房 视轴 虹膜 后房
眼轴 角膜 巩膜静脉窦 睫状体 睫状小带
晶状体
素细胞,具有营养视
网膜,吸收眼内分散 光线避免扰乱视觉的 功能。
玻璃体
视神经盘 视神经
解剖教研室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中央凹
8
3.视网膜(内膜)
自后向前分为3部份:
脉络膜部 — 视部
解剖教研室 5
虹膜 瞳孔
解剖教研室
虹膜角膜角
前房
瞳孔开大肌
后房 瞳孔括约肌
6
⑵睫状体: 血管膜中部最肥厚的部分。
位于巩膜与角膜移行部的内面。前部有许多向内突出呈放射状排列 的皱襞,称为睫状突 。由睫状突发出的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在眼球矢状切面上,睫状体呈三角形。睫状体内的平滑肌,称睫状 肌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睫状体有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和产生房水的作 用。
泪囊 鼻泪管 下鼻道
解剖教研室
泪湖 泪阜 泪乳头
泪腺 睑结膜
眶下神经
上泪小管 泪囊 下泪小管
泪点
鼻泪管
下鼻甲 下鼻道
15
(四)眼球外肌
上直肌 — 瞳孔转向上内侧 下直肌 — 瞳孔转向下内侧 内直肌 — 瞳孔转向内侧 外直肌 — 瞳孔转向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