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提纲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
(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
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
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

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

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

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
(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
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
第二,“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
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
第一,教育家xxxx的真知灼见;
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
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
(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
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
(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1)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
(2)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结构实体
教育结构的内容:
实体性教育结构、规范性教育结构。

国际上,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小学教育为第一级教育、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高等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二、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
(一)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小学教育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主要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奠基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
第二,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
第三,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人格品质形成的基础;
第四,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
(一)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
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包括“无逻辑”“知识逻辑”和“心理逻辑”三种。

(二)小学教育活动中的心理逻辑优势
比较小学、中学与大学教育活动,大学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处于学科知识逻辑的一极,小学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则处于学生心理逻辑的一极,中学教育的内在逻辑则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

二、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一)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
教师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关注xx的心理;
第二,顺应xx的学习心理;
第三,促进xx的心理发展。

(二)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方法
现在小学教育领域的现实是,许多教师已经具备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但是往往不能开发出适宜的、新颖的、有效的活动方法来。

开展教育活动需要灵感点染,需要想象驰骋,需要创新追求!同时,灵感、想象和创新也来自于不断的模仿和持续的思考。

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是___。

养育小学生的生命
2.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存在多重价值取向,主要包括:
“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___的价值取向、___的价值取向。

知识传授、培养能力
3.教育结构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而言,可以划分为___教育结构和___教育结构。

实体性、规范性
4.小学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奠基功能主要表现在:
道德品质发展的基础,智慧品质发展的基础,___的基础,身体发展的基础。

人格品质形成
5.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是___。

心理逻辑主导
6.一般来说,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逻辑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
无逻辑、___、___。

知识逻辑、心理逻辑
二、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世界初等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夸美纽斯
D.福禄贝尔
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是()
A.五四制
B.八年制
C.六三制
D.六年制
3.国际上,人们一般将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
A.小学、中等、高等教育,
B.幼儿园、小学、中等教育,
C.幼儿园、中学、大学教育
D.小学、初中、高中教育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结构,指的是教育活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一定的比例和秩序所形成的系统。

2.心理逻辑,指主要依据学生心理逻辑来开展教育活动。

这类教育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有意识地了解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开发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以及升华情感等的教育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
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2.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学教育在教育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教育结构与社会结构的紧密关系,决定着小学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奠定基础,主要表现在“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和“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五、论述题
1.简述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

答案要点:
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较为复杂,
(1)社会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表现为:
其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其二,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此外,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2)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表现为:
一是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复制,维护社会的稳定;二是通过对社会结构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2.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教育活动时,怎样才能做到遵循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答案要点:
小学教师开展小学教育活动时,要做到遵循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树立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意识。

可以从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顺应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三方面入手。

(2)创新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