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丁美洲古代文明

拉丁美洲古代文明

拉丁美洲古代文明(1492年之前)•前言:•秘鲁著名学者欧亨尼奥·陈一罗德里格斯(陈汉基)指出:在对拉丁美洲文明的研究中,“数百年来,出现了种种寓言神话、虚幻景象、先入之见、杜撰的人物和事物、失望情绪、简而化之和笼而统之的做法以及黑色传说和白色传说”。

所谓“黑色传说”(1a 1eyenda negra),系指揭露、批判西班牙在新大陆进行征服、殖民统治时期屠杀、压迫、剥削印第安人的文字叙述。

所谓“白色传说”(1a leyenda blanca),系指对西班牙在新大陆进行征服、殖民统治时期的活动进行粉饰、赞颂的陈说。

•事实上,“拉丁美洲文明”极富文化底蕴,极具历史韵味,颇有特色。

其特色体现在其诞生、发育的地理、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中。

拉丁美洲文明是其自身历史发展积铢累寸的结果,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碰撞、交流、融会的结果。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拉丁美洲古代遗存下来的文字材料十分稀少,其文明的再现主要依靠考古发掘收集到的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拉丁美洲文明可以说是挖掘出的文明。

事实证明,拉丁美洲有着辉煌璀璨的古代文明,实乃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拉丁美洲文明的根基是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是指1492年哥伦布航行至美洲大陆以前。

重点有三大文明:玛雅文明、阿兹台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印第安人是对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总称。

•首先关于拉丁美洲土著人的起源有几点要明确:1.根据考古学家、地质学家、人种学家否定了“本土说”,证实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不可能是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其他大陆迁徙过去的。

因为至今拉丁美洲没有发现类人猿的遗迹。

2.通过DNA的抽样测试分析,排除了拉丁美洲土著的祖先与非洲人的祖先同宗的可能性,确认了同亚洲蒙古人种的同一性。

3.在古代冰川时期(公元前7万-1.2万),亚洲东北部与美洲西北部有路桥相连;蒙古人种的亚洲人经过这个陆桥进入北美地区,而后进入墨西哥,继而南下进入南美洲。

4.最早进入美洲的亚洲人是一批“猎手”。

根据考古资料测定亚洲人进入墨西哥的时间大约在2.1万年前,进入南美洲的时间大约在1万—1.4万年前。

拉丁美洲古代文明的发展状况•拉丁美洲古代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从首批追猎者进入美洲到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这段期间的拉丁美洲古代文明大概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石器时期”(从2.1万年前首批追猎者进入墨西哥到约公元前6000年):人类分成小群体,在拉丁美洲四处移动,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使用简单的磨削石器工具。

并出现了定居的村落;开始培植野生植物、驯养动物,以供食用。

•二、“古代时期”(约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人类定居生活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明显特征。

最早的定居村落首先出现在河、湖、海边。

其结果是人口不断增加,村落由小变大,为拉丁美洲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前古典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250年):总的来说拉丁美洲发达的文明开始于这一时期。

代表性的文明有墨西哥湾沿海的奥尔梅克文明(Olmeca)和南美安第斯高原上的查文文明(Chavin);并且出现了初期的社会等级(权贵和非权贵集团);也出现了文字。

•四、“古典时期”(公元250年左右到公元900年左右):这一时期文明之花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普遍开放,出现了“国家”。

各国人口众多,市镇形成、社会分工、军队和“宫廷”卫士。

最著名的国家是玛雅诸城邦。

玛雅地区拥有相对比较发达的文明。

•五、“后古典时期”(约公元900年到1500年):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市镇的不断发展、战争的频繁、国家的扩张。

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

•三大文明古代美洲主要有三个文明中心:第一个是玛雅文明,这个玛雅文明包括现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这是第一个文明中心。

第二个文明中心是阿兹特克文明,是以墨西哥高原盆地为中心,也就是以现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为中心,就在墨西哥首都附近,是阿兹特克文明。

第三个文明中心是印加文明,在现在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广大地区。

玛雅文明MAY A•玛雅文明孕育、兴起、发展于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部的恰帕斯(Chiapas)和塔巴斯科(Tabasco)两州的大部分地区、今伯利兹、今危地马拉大部分地区、洪都拉斯地区和萨尔瓦多。

这一区域面积达到32.4万平方公里。

•根据地理特征和文化发展状况,玛雅文明地区从南到北一共可以分为三个地区:• 1.太平洋沿岸平原和山麓地带;• 2.高原—南部高原和北部高原;• 3.低地—南部低地,中部低地和北部低地。

•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年间,玛雅文明诞生,开始了其发展的历史进程。

玛雅文明一般是分为三个时期:•前古典期又称为形成期(约公元前1800年—公元300年):早期文明兴起于太平洋沿岸、高原地带和中部低地,带有鲜明的奥尔梅克文化的烙印。

生产不断发展,物资日益丰富,出现了远距离贸易,与外界接触加强。

发展中有了自己的特色,反映在大型石碑(太平洋沿岸、高原地带)和大型石料建筑(中部低地)上。

石碑上刻有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形象、在位时间和一些象形文字说明的历史事件;中部低地的文明发展的中心在Nakbe和El Mirador。

•古典时期又称为中期,也是鼎盛期(公元300年到900年):大多数前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衰落。

石碑也消失了,标志着太平洋沿岸、高原地带的发展中断;中部低地的文明发展中心发生了转移,从Nakbe和El Mirador转移到了蒂卡尔(Tikal),同时还有帕伦克(Palenque)、博纳帕克(Bonampak)、科潘(Copán)、等文明中心。

这些中心的辉煌成就不仅反映在建筑、雕刻、绘画上,而且反映在政治制度上。

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一统天下,君主统治体制得到强化。

•玛雅古典时期的重要城市蒂卡尔,坐落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境内佩腾(Petén)湖畔的原始密林处,约500平方公里,其中心部分占地16~17平方公里。

它始建于公元292年,鼎盛时期在公元7~8世纪,到公元9世纪因为某种缘故突然由盛而衰,变成废墟,湮没于丛林之中,被抛弃和遗忘。

•墨西哥有三大玛雅遗址——奇琴伊察(最负盛名)、乌斯马尔和帕伦克(其中帕伦克是古典时期,其他两个是后古典时期文明)。

•帕伦克(Palenque)遗址,在今墨西哥恰帕斯州境内的尤卡坦半岛(Y ucatán)上。

帕伦克是玛雅文明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它位于墨西哥东南,地处绿色丛林中一片开阔地上,周围原始森林茂密,树木高达30多米,是一个又热又潮湿的地方。

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城市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公元600年至700年间,迄今保存下来的古老建筑多是在这一时期修造的,素有“美洲的雅典”之称,包括古城在内、占地面积达1772公顷的帕伦克国家公园已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奥托罗姆河缓缓穿过城中心,帕伦克的主要建筑是1座宫殿和5座神庙(铭文神庙、太阳神庙、骷髅神庙…)。

•帕伦克宫殿建在梯形的土台上,土台底边长100米,宽80米,高10米,建筑物排列在4个四方的中庭四周,其间有走廊或地下通道相连。

宫殿的一角还有一座高耸的塔楼,共4层,高15米,是玛雅建筑中唯一的塔楼式建筑。

宫殿内部有风格华丽、技巧精湛的壁画和浮雕装饰,其宫殿通道上的浮雕描绘的是公元615年帕伦克国王巴加尔加冕的情景。

•铭文神庙(Templo de las Inscripciones) :是一座为了纪念帕伦克王而建的神庙. 帕伦克王也就塟这座建筑物的下面. 铭文神庙分九层, 共有69阶台阶, 代表帕伦克王执政了69年. 在神殿的五门之间的四块墙上, 刻有国王家族的浮雕画像. 而神殿内的三块石板, 刻有617个象形文字, 讲诉着帕伦克的几百年历史. 该神庙正是因为这些铭文而得名的.•科潘(Copán)遗址:坐落在中美洲洪都拉斯西部与危地马拉交界处。

大约公元前2000年就有玛雅人在此居住。

公元435年开始建城,公元5~9世纪处于全盛时期,后来被人遗忘。

科潘最著名的是它的石碑雕刻,这些雕刻不仅精致华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提供了最可靠和最宝贵的资料。

在卫城以北的主广场上,有14块耸立着的石碑。

石碑用5~10米高的石头刻成,每块石碑上精细地雕有形影相依、栩栩如生的人物。

石碑又是玛雅人的年鉴,碑上的象形文字就是碑文,记载着当时玛雅人发生的重要事件。

•后古典时期又称为后期(公元900年到1521年):•玛雅人中的普顿(Putun)族人改变了传统的君主政治体制,实行一种更有利于强化经济、军事控制的政治体制—集体统治制度。

他们建立了奇钦伊察城邦国家,大力发展航海贸易,建立广泛的沿海贸易联系。

公元1200年左右,奇钦伊察衰落,玛雅潘城邦兴盛。

14世纪南部高原又兴起了一些强盛的小城邦。

16世纪整个玛雅地区被入侵的西班牙人先后占领。

•这一时期的文明中心有:乌斯马尔(Uxmal)、奇钦伊察(Chichen-Itza)、玛雅潘(Mayapán)。

•乌斯马尔(Uxmal)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的大型玛雅古城遗址。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公元7世纪到10世纪成为玛雅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城市。

公元10世纪被遗弃。

乌斯马尔最醒目的标志是高达38米的占卜者金字塔。

•奇钦·伊查(Chichen-Itza)城邦:•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Y ucatán)的首府梅里达(Merida))以东120公里处,它的意思就是“在伊查部族的圣泉的边沿”。

奇钦·伊查城邦,兴建于公元10世纪,是后古典玛雅时期的新城邦。

在奇钦·伊查有一个被称为“螺旋塔”的著名天文观象台,它在玛雅建筑中是独一无二,内部有螺旋形的梯道和回廊,屋顶也呈半圆形而得名。

塔体总高12.5米,建在两层高的平台上,四周视野辽阔,是观测天文的好位置,使塔内后墙在观测室内形成的窗口连线也变成观测的工具,因此观象台本身就是一座天文仪器。

它结构鲜明,形体规范,均是几何条件的外形,很具科学意味,在古代建筑中极为罕见。

•著名建筑:库库尔坎金字塔(Kukulcán),库库尔坎字塔位于奇钦伊察古城遗址大广场上。

“库库尔坎”是玛雅语,意为“羽蛇风神”。

是古城中最高大的建筑。

它从下到上有9层相叠,高达30米,塔基为四方型,越往上越小,四周各有91级台阶通向塔顶平台上的神庙。

金字塔北面塔基下有一条通道通向塔的里面。

塔内是一个更加陡峭的台阶,共有61级,顶端也有一个神庙,里面有只美洲豹的石头雕像,眼珠是用玉石镶嵌的。

•玛雅潘(Mayapán):是中美洲古代玛雅文明后期中心之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境内,奇琴伊察以西100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