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教案1
2节
讲授14世纪的法国、意大利的音乐,掌握“新艺术”与“古艺术”在风格上的不同点、14世纪意大利音乐的主要体裁。以讲授为主,配合音响。
无
6
2节
讲授文艺复兴时期的尼德兰乐派,掌握14世纪意大利音乐的重要体裁。以讲授为主,配合音响、课件演示。
无
7
2节
讲授16世纪的宗教音乐,重点、难点在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的新教音乐的特点。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音响。
四、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等
使用教材
(统编、自编、自选或手稿)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
(包括画册、乐谱、唱片、录音、录像带)
参考书目:
《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等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西方音乐史略》李应华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西方音乐文化》蔡良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西方音乐史》格劳特、帕里斯卡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以增强授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多角度、多感官地传递教学信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要求学生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整体背景,掌握该时期涌现出的诸多作曲家及流派的风格特点、以及一些经典之作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进度
上课
日期
周数
18
课时
36
学分
2
周次
周课时
《外国音乐词典》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编译上海音乐出版社
其它说明
无
备注
授课内容与方法(含重点和难点)
作业要求与数量
1
2节
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背景,掌握其音乐发展状况。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作品赏析。
书面作业一题:比较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的不同之处。
2
2节
讲授中世运用。配合音响,以讲授为主。
无
3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参照课程标准填写)
目标
外国音乐史是音乐艺术院校的共同课,也是为音乐学院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理论课程,该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西方音乐发展的整体结构脉络及音乐风格的传承、演化有较详细的认识、了解,以达到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艺术理论修养的目的。
要求
本学期要完成“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五个章节的授课内容,在此过程中择其要点布置相关作业。
书面作业一题: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说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交响曲的异同。
18
2节
讲授贝多芬在歌剧、宗教作品等领域的创作。掌握其风格、特点。以讲授为主,结合作品赏析。
无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平时成绩占40%,考试试卷成绩占60%
要求平时作业按时完成,书写公正、思路清晰、内容完整。考前认真复习,卷面整洁,成绩争取达到优良。
无
10
2节
讲授巴罗克时期的乐器和器乐,重点掌握托卡塔、组曲、大协奏曲的特点。课堂讲授、配合音响。
无
11
2节
讲授作曲家亨德尔,重点掌握他在清唱剧领域的成就及代表作。以讲授为主、结合作品赏析。
书面作业一题:总结亨德尔在清唱剧领域的突出成就。
12
2节
讲授作曲家巴赫,掌握其创作的风格特点以及历史贡献、不同体裁的代表作。以讲授为主,作品赏析、课件演示。
2节
讲授中世纪复调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奥尔加农、经文歌等不同复调形式的特征,了解教会音乐理论。课堂讲授、课件演示、作品赏析。
阅读有关书刊,更多了解中世纪的文化背景。
4
2节
讲授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中世纪的乐器,掌握法国的游吟诗人、德国的恋诗歌手的突出特征及所唱歌曲的体裁特征。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无
5
书面作业一题:从生平、社会环境、创作三个角度比较巴赫、亨德尔。
13
2节
讲授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化概况、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喜歌剧的兴起,掌握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特点、喜歌剧的风格。课堂讲授、课件演示。
无
14
2节
讲授古典主义时期的器乐音乐,重点掌握奏鸣曲、奏鸣曲式的形式特点,以及交响曲的形成、曼海姆乐派的风格。以讲授为主,辅助以课件。
无
周次
周课时
授课内容与方法(含重点和难点)
作业要求与数量
15
2节
讲授作曲家海顿,重点掌握他在交响曲领域的突出成就。课堂教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品赏析。
无
16
2节
讲授作曲家莫扎特,重点掌握其在歌剧领域、交响曲领域的创作特征、代表作。以讲授为主,结合音响、课件演示。
无
17
2节
讲授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及其在奏鸣曲、交响曲领域的贡献、代表作。课堂讲授、课件演示。
无
周次
周课时
授课内容与方法(含重点和难点)
作业要求与数量
8
2节
讲授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声乐的音乐与民族风格的兴起、16世纪的乐器和器乐。掌握不同国家兴起的不同声乐形式及其特点。课堂讲授、课件演示。
无
9
2节
讲授巴罗克时期的歌剧及其它戏剧性的声乐体裁。重点掌握歌剧在意大利、法国的发展以及清唱剧的特点。以讲授为主,结合课件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