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晶体分类中正确的一组是( )24D项中玻璃为非晶体。
2.(2018·衡水中学高三调研)据某科学杂志报道,国外有一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球形分子,它的分子式为C60Si60,其分子结构好似中国传统工艺品“镂雕”,经测定其中包含C60,也有Si60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有很高的熔点、很大的硬度B.该物质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该物质分子中Si60被包裹在C60里面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解析:选B。
由分子式及信息可知该物质为分子晶体,A错误,B正确;Si的原子半径大于C,所以Si60的体积大于C60的体积,C错误;相对分子质量为(12+28)×60=2400,D错误。
3.(2015·高考上海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错误的是( )A.溶解度:小苏打<苏打B.密度:溴乙烷>水C.硬度:晶体硅<金刚石D.碳碳键键长:乙烯>苯解析:选D。
A.小苏打能溶于水,苏打易溶于水,因此溶解度:小苏打<苏打,正确。
B.溴乙烷密度>1g/mL,而水的密度等于1g/mL,因此密度:溴乙烷>水,正确。
C.晶体硅、金刚石都是原子晶体,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由于原子半径:C<Si,所以共价键的强度:C—C>Si—Si,共价键越强,原子结合得就越牢固,物质的硬度就越大,所以物质的硬度:晶体硅<金刚石,正确。
D.乙烯分子中碳碳键是碳碳双键,而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所以键长:乙烯<苯,错误。
4.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B .固体或熔融后易导电,熔点在1000℃左右C .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D .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解析:选B 。
A 项,属于分子晶体的性质;C 项,属于原子晶体的性质;D 项,属于离子晶体的性质。
5.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 )A .CO 2和SO 2B .CH 4和CH 2Cl 2C .BF 3和NH 3D .HCl 和HI解析:选D 。
A 项,CO 2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SO 2为极性分子;B 项,CH 4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H 2Cl 2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 项,BF 3为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NH 3为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D 项,HCl 和HI 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6.(2018·盐城高三模拟)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
钛酸钡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化学式是( )A .BaTi 8O 12B .BaTi 4O 5C .BaTi 2O 4D .BaTiO 3解析:选D 。
仔细观察钛酸钡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Ba 2+在立方体的中心,完全属于该晶胞;Ti 4+处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每个Ti 4+为与之相连的8个立方体所共用,即每个Ti 4+只有18属于该晶胞;O 2-处于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每条棱为4个立方体共用,即每个O 2-只有14属于该晶胞。
则晶体中Ba 2+、Ti 4+、O 2-的个数比为1∶(8×18)∶(12×14)=1∶1∶3。
7.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
如图所示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晶胞含有4个K +和4个O -2B .晶体中每个K +周围有8个O -2,每个O -2周围有8个K +C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8个D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6个解析:选A 。
由题中的晶胞结构知:有8个K +位于顶点,6个K +位于面心,则晶胞中含有的K +数为8×18+6×12=4个;有12个O -2位于棱上,1个O -2处于中心,则晶胞中含有O -2数为12×14+1=4个,所以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K +周围有6个O -2,每个O -2周围有6个K +,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12个。
8.根据表中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沸点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3)A .SiCl 4和AlCl 3都是分子晶体B .单质B 可能是原子晶体C .NaCl 和MgCl 2在熔融状态和溶于水时均能导电D .NaCl 的键的强度比MgCl 2的小解析:选D 。
由表中所给熔、沸点数据可知,SiCl 4和AlCl 3都为分子晶体,A 项正确;单质B 的熔、沸点很高,可能为原子晶体,B 项正确;NaCl 和MgCl 2都是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和溶于水时均能导电,C 项正确;NaCl 的熔、沸点高于MgCl 2,表明Na +与Cl -的键断裂比Mg 2+与Cl -的键断裂难,即NaCl 的键的强度大于MgCl 2,D 项错误。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甲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B .CaF 2晶体的晶胞如图乙所示,每个CaF 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 2+C .H 原子的电子云如图丙所示,H 原子核外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运动D .金属Cu 中Cu 原子堆积模型如图丁所示,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每个Cu 原子的配位数均为12解析:选C 。
电子云是用来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但不代表有一个电子在那里,C 项错。
二、非选择题10.(2018·湛江毕业班调研)短周期元素X 、Y 的价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序数之比等于1∶2;元素Z 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
(1)Y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预测Na 2Y 、H 2Y 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 与X 可形成YX 2-3。
YX 2-3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Y 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杂化。
写出一种由Y 的同周期元素Q 、V 形成的与YX2-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4)Y 与Z 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其晶胞边长为540.0pm ,密度为____________g·cm -3(列式并计算)。
(5)2mol 配合物[Z(NH 3)4]SO 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N A 。
解析:由题中信息可推知X 是O 元素,Y 是S 元素,Z 是Zn 元素。
(2)乙醇是极性溶剂,H 2S 是极性分子,Na 2S 是离子化合物,可看成极性很强的“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H 2S 和Na 2S 在乙醇中都应有一定的溶解度,由于Na 2S 的“极性”比H 2S要强,因此Na 2S 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H 2S 大。
(3)YX 2-3是SO 2-3,S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孤电子对数是1,所以SO 2-3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S 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sp 3杂化。
等电子体是指原子总数相等、价电子总数也相等的微粒,在第三周期中Cl 和P 形成的PCl 3与SO 2-3互为等电子体。
(4)晶胞中S 的个数是8×18+6×12=4,Zn 的个数是4,因此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S 。
1pm =10-10cm ,1个晶胞中有4个“ZnS ”,所以晶胞的密度ρ=m V =97g·mol -16.02×1023mol -1×4(540.0×10-10cm )3≈4.1g ·cm -3。
(5)[Zn(NH 3)4]SO 4中Zn 2+和N 原子形成4个σ键(配位键),N 和H 之间共形成12个σ键,S 和O 之间形成4个σ键,所以1个[Zn(NH 3)4]SO 4中共有20个σ键,2mol[Zn(NH 3)4]SO 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40N A 。
答案:(1)3s 23p 4 (2)Na 2S>H 2S (3)三角锥形sp 3PCl 3 (4)ZnS 97g·mol -16.02×1023mol -1×4(540.0×10-10cm )3≈4.1(5)4011.如图为CaF 2、H 3BO 3(层状结构,层内的H 3BO 3分子通过氢键结合)、金属铜三种晶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所示的CaF 2晶体中与Ca 2+最近且等距离的F -的个数为________。
图Ⅲ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形成晶体后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数为________个。
(2)图Ⅱ所示的物质结构中最外层已达8电子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H 3BO 3晶体中B 原子个数与极性键个数比为________。
(3)金属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对此现象最简单的解释是用________理论。
(4)三种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其晶体受热熔化时,克服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为________。
(5)已知两个距离最近的Ca 2+核间距为a×10-8cm ,结合CaF 2晶体的晶胞示意图,CaF 2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F 2晶体中Ca 2+的配位数为8,F -的配位数为4,Ca 2+和F -个数比为1∶2;铜晶体中未标号的铜原子周围最紧邻的铜原子为上层的1、2、3,同层的4、5、6、7、8、9,下层的10、11、12,共12个。
(2)图Ⅱ中B 原子最外层三个电子形成三条共价键,最外层共6个电子,H 原子达到2电子稳定结构,只有氧原子形成两条共价键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H 3BO 3晶体是分子晶体,相互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每个B 原子形成三条B —O 极性键,每个O 原子形成一条O —H 极性键,共六条极性键。
(3)电子气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可以用来解释金属键的本质,金属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4)H 3BO 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点最低,受热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5)一个CaF 2晶胞中实际拥有的离子数:Ca 2+数为8×18+6×12=4,而F -数为8,从而确定1个晶胞实际拥有4个“CaF 2”,则CaF 2晶体的密度为4×78g·mol -1÷[(2a ×10-8cm)3×6.02×1023mol -1]=183.2a3g·c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