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2019·咸阳) 下列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 . 兔子以植物为食B . 含羞草的叶片受到碰触时会合拢C . 蘑菇的生长D . 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 (2分) (2019六上·泰安月考) 对于一只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 . 农田中的植物和动物B .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C . 除这只青蛙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D . 出这只青蛙外的其他的青蛙、其它的生物和非生物3. (2分) (2018七上·江海期末)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把盆栽天竺葵在实验前一昼夜置于暗处目的()A .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B . 让叶片积累淀粉C . 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转化D . 便于对照4. (2分) (2019八下·峄城月考) 操作显微镜时,若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如果太暗和物像不清晰,应分别调节()A . 转动粗和细准焦螺旋B . 转动粗准焦螺旋和反光镜C . 转动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D . 转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5. (2分) (2018七上·防城港期中)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这句话属于()A . 提出问题B . 作出假设C . 得出结论D . 表达交流6. (2分) (2019七上·织金期中) 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A . 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 .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C . 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D . 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7. (2分)(2017·青岛模拟) 光照充足时,天竺葵叶片气孔开闭情况及散失的气体分别是()A . 张开,水蒸气和二氧化碳B . 张开,二氧化碳和氧气C . 张开,水蒸气和氧气D . 闭合,无气体散失8. (2分) (2018七上·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的()A . 能否运动B . 是否耗能C . 能否生长D . 能否说话9. (2分) (2019七上·东台期中) 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
现有下列操作,请你其中选择适合的操作并排序()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物镜转换器⑤移动载玻片A . ⑤④③②B . ⑤④③①C . ④⑤③②D . ④⑤③①10. (2分) (2018七上·琼中期中)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现象说明()A . 生物影响环境B . 生物适应环境C . 环境影响生物D . 环境能适应生物11. (2分) (2019七上·海州期中) 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地球之肾”是()A . 森林生态系统B . 沙漠生态系统C . 农田生态系统D . 湿地生态系统12. (2分) (2018七上·揭西期末) 小明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和物镜以及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四次。
请问,其中视野最暗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A . 5倍、10倍B . 5倍、40倍C . 10倍、10倍D . 10倍、40倍13. (2分) (2019七上·潮安月考) 下列选项不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 . 枯叶蝶形似枯叶B . 箭毒蛙体色艳丽C . 变色龙根据环境改变体色D . 蚯蚓疏松土壤14. (2分) (2018七上·蓬溪期末) 植物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A . 叶绿体B . 线粒体C . 细胞质D . 细胞核15. (2分) (2017八上·东莞期中) 关于仿生的说法错误的是()A . 模仿生物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B . 飞行抗荷服是对长颈廘的仿生C . 蝇眼照相机、克隆羊都是仿生D . 人造地球卫星的控温系统模仿了蝴蝶调节体温的方式16. (2分) (2019八下·昭阳开学考)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B .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有: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等C . 巴斯德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D . 细菌属真核生物17. (2分) (2019七上·句容期中) “我们只有一个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就是生物圈。
”这句话中。
“我们”指的是()A . 所有生物B . 人类C . 植物D . 植物和动物18. (2分)(2019·定西模拟)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片,先用10×的物镜观察,再换用40×的物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A . 清晰、变暗B . 模糊、变亮C . 清晰、变亮D . 模糊、变暗19. (2分) (2019七上·甘南期末)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 . 叶绿体B . 线粒体C . 细胞核D . 细胞膜20. (2分) (2015七上·清远期中) 人们常常把收割后的麦杆、稻杆留下,作为柴草备用.麦杆和稻杆之所以能燃烧,是因为其中含有()A . 有机物B . 二氧化碳C . 氧气D . 水21. (2分) (2018七上·江城期中) 4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A . 甲组有光,乙组有水B . 甲组有光,乙组无光C . 甲组干燥,乙组湿润D . 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22. (2分) (2017八下·宣城期中) 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A . 营养物质、空气、阳光B . 立足的地方及空气和水C . 生活的水域、空气和阳光D .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23. (2分) (2019七上·杭锦后旗月考) 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这说明()A .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 .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C . 生物能够破坏环境D .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24. (2分) (2019七上·和平期末) 如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当视野①变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A . 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B .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 . 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D .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25. (2分)(2018·龙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 水B . 阳光C . 温度D . 土壤26. (2分) (2017八下·青龙期末) “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所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事物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A . 生物圈B . 生态平衡C . 食物链和食物网D . 生态系统27. (2分) (2017八上·江津期中) 木材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热量,可以将水烧开,把饭煮熟;木材中贮存的能量是()A . 太阳光能B .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的能量C . 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贮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D . 电灯光能28. (2分) (2018七上·梅县期中) 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蚜虫A . ②⑤⑦⑧B . ③④⑦⑧C . ①③④⑥D . ①②⑤⑥29. (2分) (2018七上·湘桥期末) 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A . 右上B . 右下C . 左上D . 左下30. (2分)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向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A . 杀死细胞B . 清洁玻片C . 染色D .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二、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3分)31. (5分) (2017七下·启东期中)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各加入1 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2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3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⑤⑥不做任何处理4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________(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________,试说明理由.________.32. (4分) (2018八上·丰台期末) 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麻雀。
经观察,同学们发现学校里有很多麻雀的巢,是哪家的麻雀“妈妈”丢了“孩子”?同学们希望小麻雀康复后回归父母的怀抱。
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小麻雀和“妈妈”之间能通过哪种(视觉/听觉)通讯方式,有效的让“妈妈”找到小麻雀。
实验设计可用铅笔绘图并用简短文字说明设计思路,也可以使用文字描述设计。
实验材料用具:小麻雀、鸟笼、遮光布、透明隔音罩、香水、温度计、望远镜、录音机、录像设备、放映设备若干。
33. (4分)(2019·宜昌) 科学探究是我们认识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中,看到黄粉虫(如图)都躲藏在食物(麦麸)下面,因此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__。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酒精脱色”时为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需要________加热。
(3)下表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方案:试管编号馒头碎屑或块试管中加入物是否搅拌保温加入碘液A适量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B适量碎屑D37℃水浴保温10分钟2滴C适量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为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为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D处应加入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