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丽东展示课教案及反思(1)

郭丽东展示课教案及反思(1)

天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的独特情感,
并读出这种感受;
2、借助课文,感受想象的乐趣与好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3、了解茅盾,激发孩子名著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了解作者对故乡天窗的独特情感;
2、借助课文,感受想象的乐趣与好处,培养孩子的想像力;教学难点:
感受想象的乐趣与好处,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初步感知茅盾的故乡
1、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天窗,板题。

昨天,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还了解到这篇文章是中国著名作家茅盾爷爷的作品。

板:茅盾
2、看图对比谈。

把学生带入茅盾年幼的时代。

⑴出示图片,引:
看,这是小茅盾的家,同学们,老师想让你们来做一件事,拿小茅盾的家和我们的家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电视、电脑、手机、玩具等)
⑵小结:小茅盾出生在1896年的浙江乌镇,这是一个水乡小镇,古旧,清静,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幽幽的水巷,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切现代化,但却是小茅盾的天堂。

⑶在这天堂里,小茅盾最难忘还是他们家的什么?
二、了解天窗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天窗是什么样子的?想
想,在大人心中,天窗有什么作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板:一块玻璃
三、品词析句,体验情感
1、在大人心中透光用的天窗,在特定的时候,在活泼好动
的小作者心中,它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抚慰情感的工具,同学们能找到那句话吗?
板书: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2、引: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在哪里?
①读。

②评价:还行,但是老师觉得还不够,读这句话到底应该有
怎样的情绪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③“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板:玩雨
休息
④引:为什么,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呢?我们
来具体看看。

3、品析“玩雨”
就以玩雨为例吧。

同学们在雨里玩过吗?玩过的举举手?在是有点冷了,可如果是夏天,喜欢在雨里玩吗?都玩什么?开心吗?
①指名说
②说得真热烈。

想不想去真玩一下?为了把这堂课上好,老
师在厕所边准备了一个水坑,一起去玩玩好不好?
③读这句话,出示:到屋里来呀!
⑴读
⑵再读
⑶你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⑷小茅盾在雨中正玩得开心呢,他喜欢这句话吗?
⑸他不喜欢也得乖乖地听话,因为说话的人很怎么样?
⑹带着这种情绪,再读这句话。

④引:正准备出去玩的你们,在雨中玩得正高兴的小作者
“我”,就这样被关进地洞似的黑屋里了,指读:这时候,……,评价
⑤为什么是“慰藉”?
⑴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⑵把我关进屋子里,为什么天窗可以安慰我呢?
(因为还可以看到它)
⑶又为什么是“唯一”呢?
对,因为唯一,所以格外珍贵。

⑥指导朗读:
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就这样被关进了没有朋友,也没有电视、电脑的地洞式的黑屋子里,引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⑦这时候,守着这唯一的慰藉,“我”仅仅能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找到两个描写“我”的动作的词。

⑴看、想。

⑧你看到了什么?
⑴为什么闪电一划而过,我也看见了?雨脚在玻璃上跳你平时见到过吗?可为什么小茅盾看得那么清楚?说明他看得很怎么样?为什么会看得那么认真?
⑵小结:因为刚才在雨中太好玩了,我生怕进了屋,就错过了什么的精彩,所以我看得非常认真。

⑨引:可是仅仅看又怎么能满足我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呢?我
还做了什么动作?
板:想
⑴引:对了,大人关住了我的身子,但是关不住我的心呀,我不能出去玩,但是我的心可以透过天窗飞出去呀。

靠什么?靠想象。

⑵小茅盾怎么想的?齐读。

⑶这是小茅盾的想象,其实想象是世界上最无拘无束的事情。

在想象中,孙悟空可以七十二变;在想象中,哈里波特坐上扫帚便可飞上蓝天;在想象中,哆啦A梦有一个什么都能变出来的口袋,房子可以飞起来,巨大的妖怪可以躲到瓶子里。

现在,你们虽然都坐在老师的课堂上,但是你们可以打开想象的天窗,你会是谁?你会怎样开心的玩呢?
⑷小组内说一说。

⑸采访。

⑹看着你们说得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想起来,刚才在课堂上,有一刻你们也有这么兴奋,那就是说让你们去玩雨的时候。

看来,想象和玩耍,一样能够让我们高兴,对不对?
⑺这就是天窗给小茅盾的慰藉,这就是想象给我们的慰藉。

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把这两段读一读,老师也参与,好不好?老师读加线的部分。

⑩小结学法:刚才我们仔细地品析了“玩雨”这两个自然段,
我们读了,想了,说了,带着这种方法,我们自学“休息”这两个自然段。

4、自学“休息”
要求:⑴你们可以用各种方式读:齐读、合作读、个人读等等;⑵你们可以发挥想象说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条黑影(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也许是____________。

5、学生小组学习;
6、反馈:选取读的一组;说的一组;
四、提升情感,打开心灵的天窗
1、真棒!看着同学们的反馈,老师不由得想说这句话,来,同学们一起读: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2、为什么应该被感谢?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快乐?
3、天窗为什么加引号呢?之前我们说天窗是什么?可是
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还认为天窗仅仅是一块玻璃
吗?看着它,我们的心就已经透过它飞出去了,对不
对?
4、小结:所以,这里的天窗已不仅仅是一块玻璃了,而是
一条给予我们无数想象的通道。

5、所以,茅盾说,齐读。

5、小茅盾喜欢天窗,热爱想象,所以他喜欢上了文学,也正是文学,打开了他与世界沟通的天窗。

后来,一个普通的水乡孩子成了中国现代的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9、小结: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打开了一扇天窗,了解到了想象的魅力。

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茅盾一样,随时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文学,用想象来装点你平凡的生活。

10、作业:以“我飞出了天窗”为题,把你们在课堂上的想象写下来。

《天窗》教学反思
《天窗》一课是茅盾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想像奇特大胆,文笔细腻优美,明写屋顶天窗,实则向我们展开了一个想像的天窗。

在备课时,我设计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天窗真的仅仅是屋顶上的一块玻璃吗?了解作者对天窗的隐喻和情感;暗线:抓“想像”,了解课文中相像的大胆,让孩子们感受到想像的快乐,并学会去想像。

在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从“这时候”“唯一”“慰藉”三个关键词入手,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近小茅盾的内心,去体会“天窗”的作用,从而理解“天窗”的真正含义:天窗是想像之门。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体验各种形式不同的朗读:有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等等。

特别是在理解天窗的慰藉作用时,抓住“到屋里来呀!”这句话,让孩子们揣摩不同的语气反复读,孩子们很快进入了作者的境界。

教出后,感觉孩子们收获很大,教学重点难点都得到突破,但是也有一点遗憾。

遗憾之一:教学注重让孩子体会想像的快乐,但是想像的方法却没有指导,导致在课堂上,学生的想像虽然大胆,但也没有章法;遗憾之二:课堂上的评价语过于单一,对于调动学生全面参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做得不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