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这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一本国外名著——《大卫·科波菲尔》,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国外名著。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作者狄更斯的自传,因为作者的童年也是不幸的。

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计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

父亲负债入狱,他不得不在十一岁就独立谋生,象大卫在枚·货栈那样去当童工。

随后也象大卫一样,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学习速记;当记者,采访议会辩论……小说中有的段落,几乎是作家全部从自传中移植而来。

就像石定乐先生说的“小小年纪,查尔斯便要分忧了。

先是把家里东西一点点卖掉,早在写《大卫·科波菲尔》前,他就把这些细节向福斯特讲叙过,在书中,他又把它们再现了。

收购旧书的商人入当铺的老板和店员,都是和他幼年生活不可分割的人物。

”1我觉得这样以自身经历来塑造大卫人物形象,会使读者感同身受。

在我看来,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就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

这些人不仅存在19世纪,而且是当代。

人性,从来都有丑恶之分。

书中的主人公大卫在未出生前父亲去世,母亲不久后改嫁,继父默德斯通凶狠残暴,他还有一个同样铁石心肠的姐姐,不近人情,在大卫成长的过程也遇到许多不友善的人——残忍的校长、心怀歹意的尤来亚·西普等。

但是作者身边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爱善良的保姆皮果提,少言寡语的巴吉斯,貌似严肃实则菩萨心肠的姨奶奶贝西小姐,生活不如人意的米考伯夫妇,还有可爱的朵拉以及爱妮丝。

很小时候的大卫其实生活的还是蛮幸福的,有一个疼爱自己的母亲以及保姆皮果提。

在母亲没有改嫁之前,他们生活的很快乐。

但在默德斯通娶了大卫的母亲后,一切都改变了。

残酷冷血的默德斯通,监视着大卫和他母亲的一举一动,有的时候甚至还鞭打他。

继父不仅没有使大卫感受到父爱,反而比原来更加痛苦。

更可恶的是,将大卫送到萨伦学校时,在大卫的身上挂了一块告示:“当心他!他咬人。

”而这仅仅是因为大卫不屈服他的殴打时做的反抗,咬了他的手。

后来,他的母亲被默德斯通折磨而死,抱着那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去世了。

好在有贝西姨奶奶的收留,灌输他知识。

对他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贝西姨奶奶。

贝西姨奶奶的性格十分古怪。

在大1摘自文“都云作者痴”—代译序第十一自然段
卫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贝西姨奶奶就来到大卫的家,那是因为她认为大卫会是个女孩,甚至连名字都想好了,叫贝西·特洛伍德。

这仅仅是因为她被自己的抛弃。

而且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

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默德斯通骂得痛快淋漓。

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可以成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最终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

贝西姨奶奶可怜狄克,收留他,给他舒适安逸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监护人,还监护其他一些人,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她对朵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义。

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为了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担生活的重任。

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锻炼,靠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

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信赖。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皮果提,大卫的保姆。

童年的大卫在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皮果提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只有皮果提顺着锁眼去安慰他。

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地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置。

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淳朴,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朴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务井井有条。

整本书也同样提到了爱情。

而让我印象深刻是主人公大卫的爱情以及汉姆与小爱米丽的爱情。

先说汉姆和小爱米丽的爱情。

关于他们俩的爱情,书中有一段对话使我印象深刻。

“她还一个劲哭,好像她的心都裂开了。

“我太作践你的爱情了。

我知道我是这样的!”她呜咽道!“我老和你闹别扭,对你常变心,实际上我根本不该那么做,你从来都不那么对我。

我为什么老对你那样呢,实际上
我只应当想怎么感谢你,怎么让你开心呀!”“你总让我开心,”汉姆说道,“我亲爱的!看到你,我就开心。

想到你,我一天到晚都开心。

”“啊,那不够呀!”她叫道,“那是因为你好,而不是因为我好呀!哦,我亲爱的,如果你爱上另一个人,一个比我更坚定、更可贵的人,一个全心全意爱你而不像我这么轻浮易变的人,你也许会更幸福呢!”是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爱情应该是互相帮助而不是一位的迁就。

这样的爱情结局注定是悲剧。

文中汉姆为了爱米丽可以说付出极大,但爱米丽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而主人公有两段刻骨的爱情。

大卫与朵拉的爱情起初也是青年愣头青式的感情,一个看上了对方的美貌可爱,一个看上了对方的热情似火。

勇敢的表白之后借朋友的纽带进行了几次甜蜜的约会便双双坠入爱河。

但是大卫姨婆的破产一下子给这种幼稚的感情带来了现实的转变:大卫开始学着持家,他希望朵拉也能学着持家,然后最后她去世的时候才醒悟。

大卫与爱妮丝的感情。

爱妮丝与大卫青梅竹马,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在大卫每次陷于困顿,陷于彷徨时艾格尼丝总能引导大卫前行,给大卫期望,给大卫力量。

我认为理想的感情当如是,不必如花美眷,只求互相肯定。

《大卫·科波菲尔》会使我受益一生,因为他让我了解到人性,会成为我未来道路上的指明灯。

“而我也很庆幸,在我年少的时候,我能有幸拜读这样一本充斥着真善美博爱精神的巨著,它将永远成为我心灵与精神上的一盏指路明灯,正如爱格妮斯一样,手永远向上指着,引领我导向伟大的道德与文明。

”2但可能因为是译本,所以感觉有的地方不是很理解。

例如,大卫还在萨伦学校上学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而文中别人告诉大卫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说的是“她死了”。

对我而言,我是不能接受这么直接的通知别人。

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看的是译本的原因还是原著本来就是这样写的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但是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会再读一次原著,我觉得这样才会更好的了解大卫这个人物形象,才能切身感受大卫所经历的一切。

2摘自/s/blog_5b6cc2550101k2vz.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