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历程﹒内容﹒变化﹒应对-201606023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历程﹒内容﹒变化﹒应对-201606023


电力市场化改革
● 9号文: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起步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提 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 下发,标志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 �9号文提出电力体制改革重要而紧迫, “计划电” 走向“市场电”步伐提速。 �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电能”可能是最后一个 进入市场的商品。
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的体制架构(怎么改)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以前是“管住两头、 模糊中间”。 �“管住中间”:主要是对垄断环节的输配电价按 “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单独核定; �“放开两头”:主要是对竞争性(公益性以外)发 售电价由市场形成。 �输配环节电价的单独核定与发售环节电价的市场 形成机制是电力市场的基本特征。
市场(均衡)原理
价格
价格
供给曲
线价格
P
需求曲线
价格
QHale Waihona Puke 数量价格纳什均衡;资源的稀缺性;市场不是万能的;改变贫富差距是政府的责任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计划失灵(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垄断或市场力、不充分竞争、市场设 计缺陷):市场不能设计自己,一个设计不完善的 市场会比管制系统更糟糕;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发挥好两个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市场建设
——历程﹒内容﹒变化﹒应对
赵克斌 2016年6月
目录
1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回顾 2 对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认识 3 新电改的主要内容 4 发电企业如何应对新电改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苏联模式-计划与短缺时代。改革开放前和改革 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 计划管理体制,政 企合一、国家独家垄断经营阶段。 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体制 性电力供应严重短缺。实施指令性电价,没有投资回报和上 网电价的概念。 �第二阶段 :缺电怎么办? -改革与发展初期。 80年代初至 1997年,为加快电力行业发展,国家出台了鼓励集资办电、多 家办电的政策,推动了电力投资体制改革 ,解决了电力供应 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是存在着政企合一和 垂直一体化垄断两大问题。 指令性与指导性电价并存,对社 会集资和利用银行贷款等方式建设的电厂实行按还本付息原 则定价的政策(某某电厂经历:拨改贷、贷改投、公司制; 还本付息电价、 2001经营期电价、 2003厂网分离电价、 2004 标杆电价)。
全国装机增长情况
�建国之初, 1949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173万千瓦。 �改革开放前,1978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5712万千瓦。 �2011年,发电量和电网规模居世界第一。 2013年,发电 装机居世界第一。 �1987年突破1亿千瓦;1995年突破2亿千瓦;2000年突破 3亿千瓦。 �2004年突破 4亿千瓦;2005年突破 5亿千瓦; �2006年突破 6亿千瓦;2007年突破 7亿千瓦。 �2009年突破 8亿千瓦;2010年突破 9亿千瓦; �2011年突破10亿千瓦;2012年突破11亿千瓦; �2013年突破12亿千瓦;2014年突破13亿千瓦; �2015年突破14亿千瓦。
改革始终要回答和解决的3个问题
为什么改? 改什么? 怎么改?
电力市场化改革
●电力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什么) �5号文后,电力体制: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体 制、也不是真正的市场体制;电力市场建设:停滞 不前;电力行业发展:面临市场机制缺失;配置资 源: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突出矛盾。 ●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改什么)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原来的标杆电价、煤电联动、丰枯电价、峰谷电 价、阶梯电价都是计划手段(类市场); �本轮电改就是要建立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计划手段:面临难以实现优化的问题,造成资源 错配和低效,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种 “玩法”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市场手段:通过市场竞争,价格对供需的调整达 到市场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和总体福利最大化; 这种“玩法”被广泛接受和认可。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全国装机增长情况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面对着三个基本问题,这也 就是经济学研究三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计划(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都是实现 资源配置的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 效率和公平,从而解决上述三个基本问题;只是 “玩法”不同。 �传统的计划经济对三个方面都进行管制;市场经 济则通过市场价格调整市场供需。
�第五阶段:最后走向电力市场化(制改) 2015年3月15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 若干意见》 (中发〔2015〕9号)下发,标志着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正 式起步。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5号文回顾-干了什么? �中央政府:实施了厂网分离与资产重组;设立国家 电力监管委员会; �电监委:组织了竞价上网(东北、华东)试点;倡 导了大用户直购电,意在打破电网垄断,变“管住两 头、放开中间”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 ; �地方政府:主导了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变成了对高 耗能企业的优惠电; �电网公司:力推特高压; �发电集团:圈地运动,集体非理性竞争。
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第三阶段:先把政企分开了。1997年至2002年,以解决政企 合一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 ; 1998年3月,撤销电力部,将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移交到经济 综合部门,中国电力行业走上政企分开。 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 演变成垂直一体化垄断的问题。 �第四阶 段:再打破垂直一 体化(体改)。 2002年02月10 日,《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5〕5号) ,提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建立电力调 度交易中心、建设区域电力市场、 “两部制”电价、逐步进行 “输配分离”。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开端的标志。 这一时期的 突出矛盾是市场机制缺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 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