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小脑
孤束核(Ⅶ、Ⅸ、Ⅹ)
5)一般躯体感觉柱
①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②三叉神经脑桥核(Ⅴ) ③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Ⅶ、Ⅸ、Ⅹ)
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三叉神经脑桥核(Ⅴ)
三叉神经脑桥核(Ⅴ)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二)头面部痛温觉 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第二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基底部
斜方体
被盖部
延髓切面
(经内侧丘系交叉)
大脑脚底
黑质
被盖部
中央灰质
顶盖
脑桥横切面
(经面神经丘)
中脑横切面
(经上丘)
大脑脚底 基底部 锥体
被盖 顶盖
脑神经核
灰质
非脑神经核
脑
干
内侧丘系
内 部 结
上行纤维束
脊髓丘系 外侧丘系
白质
三叉丘系
构
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网状结构
1、脑干的内部结构特征
支配由肌节演化的骨骼肌 ①动眼神经核(Ⅲ) ②滑车神经核(Ⅳ) ③展神经核 (Ⅵ) ④舌下神经核(Ⅻ)
2)特殊内脏运动柱:支配由腮弓演化的骨骼肌。
①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②面神经核(Ⅶ) ③疑核(Ⅸ、Ⅹ、Ⅺ) ④副神经核(Ⅺ)
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三叉神经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楔束副核(楔外侧核)
楔外侧核
功能:楔束副 核的功能与脊 髓背核的功能 相当,将同侧 躯干上部和上 肢的本体感觉 及皮肤的触压 觉神经冲动传 入小脑。
2) 脑桥的中继核
脑桥核 上橄榄核 外侧丘系核 蓝斑核
①脑桥核
为大量分散分布于脑桥基底部的神经元组成。
脑桥核
大脑皮质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脑桥小脑纤维 小脑皮质
瞳孔括约肌
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肌
睫状神经节
交感神经纤维
上泌涎核(Ⅶ)
上泌涎核(Ⅶ)
泪腺 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下颌下腺 舌下腺
下泌涎核(Ⅸ)
下泌涎核(Ⅸ)
下泌涎核
耳神经节 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Ⅹ)
迷走神经背核(Ⅹ)
小结: 一般内脏运动柱 (副交感核)
①动眼神经副核(Ⅲ) ②上泌涎核(Ⅶ) ③下泌涎核(Ⅸ) ④迷走神经背核(Ⅹ)
下丘
中央核内的分层结
构对音频具有定位功 能,其腹侧部与高频 声波信息有关,背侧 部与低频声波信息有 关。
音频:人的两耳所
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 20Hz—20KHz之间的 声波频率叫音频。
下丘
下丘周灰质接受下
丘中央核、内侧膝状 体、大脑皮质听觉区 和小脑的传入纤维, 参与听觉的负反馈调 节和声源定位。
4)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柱
孤束核(Ⅶ、Ⅸ、Ⅹ)
孤束核(Ⅶ、Ⅸ、Ⅹ): 位于延髓内界沟外侧, 迷走神经背核的腹外侧, 上端可达脑桥下端,下 端至内侧丘系交叉平面。
此核小的上部为味觉核, 接受来自味蕾的特殊内 脏感觉冲动。 下部为心—呼吸核,接 受胸腹腔器官的一般内 脏感觉冲动。
孤束核
孤束核(Ⅶ、Ⅸ、Ⅹ)
6) 特殊躯体感觉柱
①蜗神经核(Ⅷ) ②前庭神经核(Ⅷ)
前庭神经核(Ⅷ)
前庭神经核(Ⅷ)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节
球囊斑
椭圆囊斑
壶腹嵴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内侧束 前庭脊髓外侧束
前角运动神经元
内侧纵束
壶腹嵴、球囊 斑和椭圆囊班
前庭神经核 小脑
前庭蜗神经
前庭神经节 前庭脊髓束
上直肌 下斜肌
动眼神经核(Ⅲ)内直肌
上睑提肌
下直肌
上直肌 下斜肌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上支
动眼神经下支
滑车神经核(Ⅳ)
滑车神经核(Ⅳ)
上斜肌
滑车神经核(Ⅳ)
滑车神经
展神经核 (Ⅵ)
展神经核 (Ⅵ)
外直肌
展神经核 (Ⅵ)
展神经
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Ⅻ)
舌下神经核(Ⅻ)
小结: 一般躯体运动柱
4.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5.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6. 特殊躯体感觉核: 蜗神经核、前庭神经核
脑神经核口诀
躯体感觉三三三,内脏感觉孤束单。 躯体运动记四点,动眼滑车舌下展。 内脏运动又四点,缩瞳迷背上、下涎。 特内运,也不难,三叉运动副疑面。 特躯感,记两点,前庭蜗核位两边。
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Ⅰ 嗅三角 Ⅱ 视交叉 Ⅲ 脚间窝 Ⅳ 下丘下方 Ⅴ 脑桥基底 Ⅵ Ⅶ 延髓脑桥沟 Ⅷ Ⅸ Ⅹ 橄榄后沟 Ⅺ Ⅻ 橄榄前方
(二)脑干内部结构
概述:
脑干的分部
延髓 前 锥体
后 被盖部
脑桥 基底部 以斜方体为界 被盖部
中脑 大脑脚底 以黑质前缘为界
被盖部 以中央灰质后缘为界
顶盖
锥体 被盖部
5) 脊髓小脑前后束
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
C8-L2节段胸核
同 侧 脊 髓 小 脑 后小 束脑
下 脚
腰骶膨大第V-Ⅶ层 外侧部
两 侧 的 脊 髓 小小 脑脑 上前 脚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旧小脑皮质
脊神经节
胸核
功能: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胞体位于颈膨大的Ⅵ、Ⅶ层,传导躯干的 本体感觉的胞体位于延髓的楔束副核,这两处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组成楔小脑束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皮质。
大脑皮质听觉区发
出下行纤维,经听觉 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 中继,影响内耳螺旋 器的感受功能,形成 听觉通路上的负反馈 调节。
下丘
下丘还是重要的听
觉反射中枢,发出的 纤维到达上丘深部, 进而通过顶盖脊髓束 ,完成头和眼转向声 源的反射活动(即听 觉惊恐反应)。
该核与蜗腹侧前核一 起,根据双耳传导声音 信息的时间和强度差, 共同参与声音的空间定 位。
上橄榄核
③外侧丘系核
自脑桥中下部向上至 中脑尾侧,伴随外侧丘 系分布。在上橄榄核上 方,散在于外侧丘系背 内侧部;在脑桥上部, 被外侧丘系环绕。
该核接受蜗腹侧前核 及外侧丘系的纤维,发 出纤维越边,加入对侧 的外侧丘系。
第四脑室
底:菱形窝 顶:朝向小脑
前髓帆 后髓帆
脑神经的名称
I 嗅神经 II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庭九舌咽, 十迷走十一副十二舌下全
面神经核(Ⅶ)
面神经核(Ⅶ)
疑核(Ⅸ、Ⅹ、Ⅺ)
疑核(Ⅸ、Ⅹ、Ⅺ)
疑核上部发出的纤维, 进入舌咽神经,仅支配 茎突咽肌; 大的中部发出纤维加入 迷走神经,支配软腭、 咽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 喉的环甲肌。 下部发出的纤维构成副 神经脑根,进入副神经 出颅后离开副神经加入 迷走神经,最后经迷走 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 的喉肌。
第一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
第二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丘脑皮质束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Ⅶ、Ⅸ、Ⅹ)
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Ⅶ、Ⅸ、Ⅹ)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小结: 一般躯体感觉柱
①三叉神经中脑核(Ⅴ) ②三叉神经脑桥核(Ⅴ) ③三叉神经脊束核 (Ⅴ、Ⅶ、Ⅸ、Ⅹ)
(1)a.第四脑室底形成室底灰质,脊髓内灰质和白 质的内、外排列关系,在脑干则变成了背、腹 排列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脊髓延髓脑桥
1、脑干的内部结构特征
b.脊髓的灰质从后到前感觉性核团和运动性核团由背、 腹的排列关系在脑干处变成了内、外排列关系(两 者以界沟为界,界沟内侧是感觉性核团,外侧是运 动性核团)。
脊髓
延髓
副神经核(Ⅺ)
副神经核
包括两部分: 延髓部较小,实为疑 核下端,发出的纤维 构成副神经脑根,最 终加入迷走神经,支 配咽喉肌。 脊髓部为疑核的下方 延伸到脊髓上5—6颈 节的前角背外侧,发 出的纤维组成副神经 脊髓根,支配胸锁乳 突肌和斜方肌。
副神经核(Ⅺ)
胸锁乳突肌
副神经
斜方肌
小结: 特殊内脏运动柱:
支配由腮弓演化的骨骼肌。 ①三叉神经运动核(Ⅴ) ②面神经核(Ⅶ) ③疑核(Ⅸ、Ⅹ、Ⅺ) ④副神经核(Ⅺ)
3) 一般内脏运动柱 (副交感核)
①动眼神经副核(Ⅲ) ②上泌涎核(Ⅶ) ③下泌涎核(Ⅸ) ④迷走神经背核(Ⅹ)
动眼神经副核(Ⅲ)
动眼神经副核(Ⅲ)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上支
动眼神经下支
第一级
第四级 第三级
第二级
④蓝斑核
由去甲肾上腺素能 神经元构成,发出的纤 维几乎遍布中枢神经系 统的各部,其功能与睡 眠、呼吸、觉醒有关。
3) 中脑的中继核
下丘 上丘 顶盖前区 红核 黑质
①下丘
位于中脑背侧的下部,由明显 的中央核及周围的薄层灰质下 丘周灰质构成。 中央核主要接受外侧丘系的纤 维,传出纤维经下丘臂到底内 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上的 重要中继站。
故下橄榄核 可能是大脑 皮质、红核 等与小脑之 间纤维联系 的重要中继 站,参与小 脑对运动的 调控。
背侧副橄榄核 内侧副橄榄核 下橄榄主核
楔束副核(楔外侧核)
楔外侧核
位于延髓楔束核 的背外方,埋于 楔束内,此核接 受来自同侧颈髓 和上部胸髓节段 脊神经后根粗纤 维,发出纤维组 成楔小脑束,行 于延髓背外侧的 边缘,经小脑下 脚进入小脑,终 于旧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