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篇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一、目的构建公司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管理,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沟通、培训、评审、修订及考核等要求,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
三、术语和定义3.1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主要指企业的各岗位人员对安全生产所负责的工作和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制度以下简称“责任制”。
3.2 到位标准在本制度中,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行为和活动的具体要求。
3.3 引用文件:《中华人民 __安全生产法》四、职责4.1 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订、签发本企业各级责任制,对本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分管部门领导进行责任制的沟通与评估。
4.2 企业其他负责人负责对分管部门领导进行责任制的沟通与评估。
4.3 管理部负责人负责责任制制订的具体实施工作,以及各岗位员工的履职评估。
4.4 安全环保办公室负责企业及各部门领导责任制的编制工作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工作。
4.5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岗位责任制的编制、沟通与评估。
4.6 各班长负责本班组员工岗位责任制的沟通与评估。
五、管理要求5.1 责任制的制订与发布5.1.1 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需要,作出责任制制订的决定。
5.1.2 管理部负责人接受责任制制订任务后,应在 2 个工作日内组织编制完成责任制制订计划。
5.1.3 安全生产小组负责人应组织开展以下具体工作:5.1.3.1 在 5 个工作日内组织编制完成责任制制订方案。
5.1.3.2 在 20 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企业领导、各部门(车间)领导责任制初稿的制订工作。
5.1.3.3 收集汇总安委会成员讨论决议, 5 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企业领导、各部门(车间)领导责任制的修改工作。
5.1.4 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应根据责任制制订方案,组织开展以下工作:5.1.4.1 在 20 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本部门员工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内部审查及员工意见征求工作。
5.1.4.2 依据内部审查结果及员工建议, 5 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本部门员工岗位责任制的修改工作,并上报安全环保办公室。
5.1.5 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5.1.5.1 安全生产职责;5.1.5.2 到位标准;5.1.5.3 权限与义务。
5.1.6 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到位标准应包括:5.1.6.1 贯彻、落实政策法规的行动;5.1.6.2 组织,参加的安全生产活动;5.1.6.3 执行安全生产的巡视,检查;5.1.6.4 参与风险评估研究;5.1.6.5 参与体系的内审;5.1.6.6 对评估发现问题的处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1.6.7 对纠正行为的实施进行回顾;5.1.6.8 参加应急演练与救援;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1.6.9 参与安全事故调查;5.1.6.10 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回顾;5.1.6.11 日常事务包括与相关方沟通安全生产问题。
5.1.7 安全生产小组负责人应组织收集汇总各部门(车间)岗位人员的责任制后,应在 20 个工作日内完成组织评审及修改,并传送公司管理部。
5.1.8 管理部负责人应在 10 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责任制的复审及修改工作,并提交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5.1.9 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在 20 个工作日内组织企业安委会成员对责任制进行审定、签发。
5.1.10 审定后的责任制,应交由管理部负责人,管理部负责人,应组织在 5 个工作日内以文件形式进行发布。
5.2 责任制的沟通5.2.1 责任制沟通应遵循逐级沟通的原则。
5.2.2 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对分管副职、分管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责任制的沟通。
特别关注新提拔的中层干部,确保其理解并接受。
5.2.3 企业分管副职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对分管部门(车间)的负责人进行责任制的沟通。
特别关注新提拔的中层干部,确保其理解并接受。
5.2.4 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对本部门分管副职、专责、班(站)长进行责任制的沟通。
特别关注新提拔的中层副职、专责、班长,确保其理解并接受。
5.2.5 班长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对本班组人员进行责任制沟通。
特别关注新上岗、转岗的员工,确保每个员工理解、接受并履行其责任制。
5.2.6 各岗位人员均应熟悉并理解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有疑问时逐级向上反馈,上级应做好沟通和解释。
各级人员责任制的沟通应做好记录。
5.3 责任制的培训5.3.1 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应纳入部门级安全教育。
5.3.2 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由部门自行组织。
5.3.3 安全环保办负责对各部室责任制培训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5.4 责任制的执行与评估5.4.1 各岗位人员应严格按岗位责任制履行岗位职责。
5.4.2 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每年应对企业分管副职、分管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制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并将履职评估情况通知管理部。
5.4.3 企业分管副职每年应对分管部门(车间)负责人的责任制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并将履职评估情况通知管理部。
5.4.4 部门(车间)负责人每年应对分管副职、部门专责、班长的责任制履职情况进行评估。
汇总本部门各岗位履职情况报送管理部。
5.4.5 班长每年应对班组员工的责任制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情况报送部门负责人。
5.4.6 各级岗位责任制的评估结果,应向当事人进行反馈。
5.5 责任制的修订5.5.1 管理部负责人每年应结合岗位需求及履职评估情况,对企业各岗位的责任制进行回顾,对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流程进行纠正或更新。
5.5.2 当部门或岗位职责发生变化时,管理部负责人应在 1 个月内,向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提出责任制修订建议,并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流程组织修订和更新。
5.6 责任制的考核5.6.1 安全环保办公室结合岗位履职评估情况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考核参照公司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制度》执行。
5.6.2 各级岗位责任制的沟通应做好记录,记录至少保存 3 年。
*****有限公司xx年*月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篇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套)》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企业法人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对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
负责贯彻执行 __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规程和规范,主编制公司生产、财务计划的同时,制订安全技术措施。
有步骤地改善劳动条件,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消防事故隐患,消除粉尘毒害,负责督促安全和措施计划的落实。
二、督促所属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的各种安全。
对各级干部和有关人员,每年进行一至二次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教育。
三、在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要亲自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分析,找出原因,查明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四、每年至少召开二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表彰先进,分析事故规律,制订防范措施,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五、注重对安全生产的投入,随时协调和组织安全生产工作,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关系。
二、安全生产副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在经理领导下,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对国家财产和职工安全健康负主要责任,从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生产方面负领导责任。
二、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定、文件,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公司特点具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公司各项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指导各级有关领导和部门制定公司各项管理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检查、指导各级有关领导和部门执行情况。
三、每月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专业会议,分析安全生产状态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研究解决安全、防火、交通、工业卫生、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检查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高安全检查机构和安检队伍的素质,支持安检人员的工作,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五、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负责计划、布置、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文明施工工作组织安全竞赛活动,总结推广好的典型,对安全生产有突出贡献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六、负责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文明施工检查,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遵章守纪教育、新工人三级教育、特殊工种上岗前的培训取证教育等各项教育工作。
七、组织重大伤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分析、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和上报。
八、审批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和参加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审定,对安全措施进行审核。
九、按权限组织调查、分析、处理伤亡事故,重大险情隐患,指定整改措施并负责实施。
三、企业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协助法定代表人做好安全方面的技术领导工作,在本企业施工安全生产中负技术领导责任;2、领导制定年度和季节性施工计划时,要确定指导性的安全技术方案;3、组织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特殊复杂工程项目或专业性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时,应严格审查是否具备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可行性,并提出决定性意见;4、领导安全技术攻关活动,确定劳动保护研究项目,并组织鉴定验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对本企业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从技术上负责,组织审查其使用和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组织编制或审定相应的操作规程,重大项目应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工作;6、参加特大,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四、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责任制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
结合单位技术情况,制订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并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二、对公司施工生产中一切安全技术工作全面负责,经常把安全技术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每次研究、规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施工生产工作时,必须同时研究、规划、布置、检査、总结、评比安全技术工作。
及时研究、处理重大安全技术难题。
三、组织编制、审査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时,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工程设计的图纸审核、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设备、垂直运输机械设备的选用,以及确定架设工程的实施方案等每个环节,都要有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性强,实用效果好,成为科学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
四、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考核工作。
合格者及时发证,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五、对企业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和严重职业危害问题,应列为重大科研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下达科研任务,组织力量攻克技术难关, __改善劳动条件。
六、组织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定特殊施工工艺的技术措施,督促各生产单位在实施和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