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舌的神经支配。
三叉神经的舌神经管理舌前2/3的一般感觉,面神经的鼓索管理舌前2/3的味觉。
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的一般感觉和味觉。
舌下神经支配舌内外肌。
2.简述脑干内一般躯体运动核(名称、位置、纤维支配)。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发出纤维支配除上下直肌,上睑提肌,下斜肌,内直肌。
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高度,发出纤维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核:位于面神经丘内,发出纤维支配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接受对侧的皮质核束,发出纤维支配舌内,外肌的随意运动。
3.简述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进入眼后房,经瞳孔至眼前房,又经虹膜角膜角进入巩膜静脉窦,借睫前静脉汇入眼的上下静脉。
4.简述食管的位置,分部及其狭窄部位。
食管上端在第六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约平第十一胸椎体高度与胃的喷门连接。
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腹部三部分,颈部约5cm,胸部最长,18-20cm之间,腹部最短,仅1-2cm。
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相当于第六颈椎下缘水平;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第三狭窄在食管穿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十胸椎体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5.简述眼外肌的作用及神经支配。
上睑提肌:上提上睑,开大眼裂,由动眼神经支配。
上直肌:使瞳孔转向上内方,由动眼神经支配。
下直肌:使瞳孔转向下方,由动眼神经支配。
内直肌:使瞳孔转向内侧,由动眼神经支配。
外直肌:使瞳孔转向外侧,有展神经支配。
上斜肌:使瞳孔转向下外,有滑车神经支配。
下斜肌:使瞳孔转向上外,有动眼神经支配。
6.叙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四壁、两口及内容物。
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有男性的精索和女性的子宫阔韧带通过。
两口:内口称腹股沟管浅环,外口称腹股沟管深环。
四壁: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筋膜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7.叙述胃的位置、分部,形态,毗邻和血供来源。
位置: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形态:完全空虚时略显管状,高度充盈时可呈球囊状。
分部:蕡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毗邻:胃前壁右侧部与肝左叶和方叶相邻,左侧部与膈相邻,被左肋弓掩盖,胃前壁中间部分位于剑突下方,直接与腰前壁相贴,胃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上部,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血管: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干,胃右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短动脉和胃网膜左动脉起自脾动脉。
8.叙述膝关节的组成、韧带,结构特点及其运动。
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
结构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弛,周围有韧带加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运动:屈伸,在半屈膝时,还可作轻度旋转。
韧带:前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后移。
9.叙述躯干、四肢的痛、温和触(粗)、压觉的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元内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组成后根:传导痛温觉的在后根外侧部进入脊髓经背外侧束止于第二级神经元,传导粗略感觉和压觉的纤维在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终止于第二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固有核内,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后经白质前联合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内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侧束传导痛温觉,前束传导触压觉,两束上行,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三极神经元报以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0.叙述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差别。
支配的器官不同:躯体-支配骨骼肌内脏-支配平滑肌,心肌,腺体神经元数目不同:躯体只有一个神经元,内脏的需要交换神经元纤维成分不同:躯体只有一种纤维成分,内脏有交感和副交感两重支配。
纤维粗细不同:躯体为有髓粗纤维,内脏为无髓或者薄髓细纤维。
节后纤维分布形成不同:躯体以神经干分布,内脏形成纤维丝。
11.叙述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途径。
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收集腹腔内所有不成对器官(肝除外)的静脉血,是肝的功能血管,两端都是毛细血管,属支多,无静脉瓣,侧支循环丰富。
12.叙述颈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及分布。
组成:1-4颈神经前支交织构成。
位置: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
神经及支配:(看书)13.叙述头面部浅感觉(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为三叉神经节,舌咽神经上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细胞:三叉神经中传导痛温觉的三叉神经根的纤维入脑后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连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面神经的纤维一起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压觉的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它们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脑束,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第三极神经元胞体在腹后内侧核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部。
14.比较空肠与回肠。
位置:空场常位于左腰区和脐区,回肠多位于脐区,右腹股沟区和盆腔区。
外观上:空肠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管较多,颜色较红,呈粉红色。
回肠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管较少,颜色较浅,呈粉灰色。
肠系膜内血管分部:空肠的动脉弓级数较少,直血管较长。
回肠的动脉弓级数较多,直血管较短。
组织结构上:空肠只有孤立的淋巴滤泡,回肠有孤立和集合的淋巴滤泡。
15.叙述右心室的形态、结构(入口、出口;分部)。
分部:右心室流入道(固有心腔),右心室流出道(动脉圆锥)结构:肉柱,乳头肌,隔缘肉柱,右房室瓣,肺动脉瓣。
16.叙述视觉传导通路。
17.叙述股三角的境界、交通关系及其主要内容物的毗邻。
构成:股三角是位于股前部上三分之一,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
底边为腹股沟韧带,外侧边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边为长收肌内侧缘。
股三角的尖位于缝匠肌与长收肌相交处,此端向下与收肌管的上口相连续,股三角的前臂是阔筋膜,其后壁凹陷,自上向下依次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表面筋膜。
18.叙述腮腺的位置、分部、穿过腮腺的结构、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
腮腺的形态及分部:腮腺呈不规则的楔形,底向外,尖向内突向咽旁。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近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邻如图前缘及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穿经腮腺的结构:横行的面神经及其分支,面横动静脉,上颌动静脉,纵行的有颈外动脉和下颌后动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由浅入深分别是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境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腮腺导管:由腮腺前缘发出,于颧弓下一横指处走行,止咬肌前缘向内转弯进入颊间隙,续穿颊肌。
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
腮腺床的血管神经:腮腺深面的颈内动静脉,舌下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
19.叙述肝外胆道的构成、胆囊的分部、胆总管的分段及其毗邻。
肝外胆道的构成: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分部:胆囊底,体,颈,管四部分。
肝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的毗邻: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交点,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肝的下界与肝前缘一致,右侧与右肋弓一致。
20.叙述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及形成的结构眼球壁分为: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视网膜三层。
眼球纤维膜:角膜和巩膜。
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视网膜21.叙述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薄束和楔束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二季神经元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内,发出纤维在中线上与=对侧的纤维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形成内侧丘系交叉,行走与脑桥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三极神经元的胞体在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旁小叶的后部,部分投射到中央前回。
22.叙述颈动脉三角的构成及内容物。
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颈内静脉,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颈外侧淋巴结,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二腹肌后腹,臂丛的分支。
23.叙述膈的形态、位置、功能及三个裂孔的位置、名称、通过的结构。
膈是由颈部的肌节前移至胸腹腔之间而形成的向上膨隆呈穹窿状的扁肌,其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在第十二胸椎体前方,足有两个膈脚与脊柱共同围成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约在第十胸椎体水平,在主动脉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约在第八胸椎体水平,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上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24.叙述肾的位置、形态,结构,被膜、肾蒂的组成及各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
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位于腹后壁。
结构:肾皮质和肾髓质。
被膜:内到外是纤维膜,脂肪膜,肾筋膜。
位置:左肾十一胸椎椎体下缘至2-3腰椎椎间盘之间,右肾12胸椎锥体上缘至3腰椎锥体上缘之间。
肾蒂组成:血管,神经,淋巴,肾盂。
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肾皮质有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髓质由肾锥体组成,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为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锥体之间的肾皮质称肾柱。
25.叙述腘窝的边界、顶与底及其主要内容物的位置关系。
腘窝为菱形,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腱,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顶为腘筋膜,窝底自上而下分别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的后壁,腘斜韧带和膕肌及其筋膜。
其内由浅入深分别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以及腓总神经。
血管周围有腘深淋巴结。
窝内除上述结构外,还有滑液囊及脂肪组织填充。
26.叙述心传导系统的性质、组成、功能及主要结构的位置。
性质:由特殊的心肌细胞构成,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
功能: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
组成: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部分构成。
27.叙述右心房的分部,形态,结构。
右心房分为固有新房和腔静脉窦。
有上下腔静脉口,梳状肌,界嵴,卵圆窝,冠状窦口,右心耳,右房室口。
28.叙述脑脊液的产生,循环途径侧脑室脉络从产生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从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从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再沿此隙流回大脑背面的蛛网膜下隙,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29.子宫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位置: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连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
形态:成人未孕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前后稍扁的,中空的,倒状的梨形的肌性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