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摘要:在日语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谓语方式会因人称不同而产生差异。
文章将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原因。
文章第一部分是关于不同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方式差异的描述;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针对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总结了其原因所在:一是主语被省略后产生的要求使然;二是日语的词汇和语法对主语的识别功能使然;三是日语的客观描写功能使然。
标签:人称心理活动描写谓语差异在日语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的谓语方式会因人称不同而产生差异。
本文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论述,并探讨其原因。
一、关于第一人称和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差异心理活动描写作为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刻画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描写人物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历程,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一种写作方法。
在日语中,表示希望、欲望的心理活动的有「ほしい」和「ほしがる」、以及「たい」和「たがる」两组表达方式。
「ほしい」和「ほしがる」用于表达欲望,「ほしい」一般用于表达说话人即第一人称的欲望,在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是形容词。
「ほしがる」一般用于表达第三人称的欲望,是ラ行五段动词。
例如:第一,誕生日に何がほしいですか。
[疑问句、主语为第二人称(日文中第二人称主语「あなた」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第二,一週間ぐらいの休みがほしいですね。
(主语为第一人称、日文中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たい」和「たがる」是表示希望的助动词,接在动词的连用形后面。
「たい」可以作形容词活用,表示说话人(第一人称)想做某事,在疑问句中也可以用于第二人称,作为连体修饰语修饰体言使用时也可以用于第二第三人称。
例如:第三,「どうぞ伯母さんに話して下さい。
わたしは行きたい!本当に行きたいんです!」(主语为第一人称)(引自宫本百合子《红色货车》)。
第四,李さん、(あなた)何が飲みたいですか。
[疑问句、主语为第二人称(日文中第二人称主语「あなた」常被省略)](引自《新编日语1》)。
「たがる」是ラ行五段活用词,用于描述第一人称所看到或听到的第二第三人称外在的或者行动上的希望。
在表达第二第三人称的希望或者欲望时也可以不用「たがる」而用「たい」,但是只能用于「たいと言っている」「たいそうだ」等直接引用或者「たいらしい」「たいようだ」等表示推测的间接表达方式中。
例如:第五,李さんはこの仕事を引き受けたがっています。
(主语为第三人称)(引自《新编日语1》)。
第六,彼は鋭い刃物の先で、妻の白い胸を切開いて見たいと思った程、烈しい嫉妬で震えるように成って行った。
(たい用于第三人称,但是只能用于间接表达方式)(引自岛崎藤村《刺绣》)。
但是,如果第一人称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表达第三人称的希望的话,也可以不用「たがる」而直接用「たい」。
例如:第七,A:山本さんはどうしてパーティーに来なかったんでしょう。
B:佐野に会いたくないからだよ。
(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表述第三人称的希望)(引自《日本语句型辞典》)。
「たがる」还可以用来表达第一人称假装给别人看的希望。
例如:第八,当時まだ一年生だった僕は、母の注意を引きたいばかりに、わざと妹のおもちゃをほしがって見せた。
(跟自己的真是意愿不同,只是装出样子给比人看)(引自《日本语句型辞典》)。
日语中有一个结尾词「がる」,它接在表达感情、感觉等的心理活动或者心理状态的形容词词干后面构成五段动词,用于表达第三人称的感情、感觉等心理活动。
例如:第九,おととい、鈴木さんはお父さんを訪ねてきた。
お父さんが九州に行った事を聞いて、残念がっていた。
(引自《新编日语3》)。
二、关于由人称不同造成谓语方式差异的原因综上可知,在日语中,第一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的谓语形式严格区分于其他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谓语形式,不能误用。
但是,在间接描述第二、第三人称的心理活动或者心理状态(提出疑问、假定、推测、引用等等)时,也可以使用相同于第一人称的谓语形式。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人称代词被省略后产生的需要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认为,日本人很少使用人称代词,特别是极少使用第一人称。
如在自我介绍时,日本人会这样介绍自己:“(私は)山田です。
始めまして、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我叫山田,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很少使用“私”(我)。
日语的人称代词经常被省略是造成谓语形式因人称差异而不同一个原因。
古典文法学者松尾捨治郎认为“省略现象多”是日语的三大特色之一。
经常被人们提到的是“主语的省略”。
在日语中,如果总是提到「私が」会让人觉得其在强调自己的主张,给人不愉快的感觉。
然而,省略了人称代词也存在让人费解的时候。
怎么才能既不给他人带来不愉快,又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主語は述語の中に含まれており、必要に応じて抽出され、表現化される(日语的主语被隐含在谓语中,必要的时候可以明确表达出来)”。
“日语的人称代词数量很多,但是使用率很低,而且有待遇表现(日语中言语和交流中表达出交流主动方一方的情绪意愿的行为、言语以及语句,如敬语就是其中一种)的作用。
田窪行則指出:日语里,尽量避免使用直接指代的人称代词。
由于日语人称代词不仅具有指代功能,自身还含有程度不同的待遇表现功能,因此其使用也就更为复杂、不易把握。
若选用了不恰当的人称代词,轻则达不到所期望的交际效果,重则甚至引起误解。
因此,导致日语人称代词明示于句子的比例很低,人称往往隐含于句子,或通过谓语部分的变化及上下文相关语境来表达”(梁红梅.日语人称代词与日本人自我意识探析[M].2008)。
例如:家まで来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
人称代词隐含于句子中的谓语部分的授受表达「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里,且谓语部分为敬语,语气委婉礼貌。
如果第二人称“あなた(你)”明示于句子,则产生不同的语气。
例如:あなたが家まで来てくれる?人称代词明示于句子,且谓语部分为简体,语气简慢。
由此可知,通过谓语的区别就可以做到既不给人带来不愉快又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谓语不同,就算不出现主语或者人称代词,也能明白话题所指。
本文所论述的不同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采取不同的谓语方式也许也源于人称代词被省略后产生的需要。
(二)谓语词汇和语法对主语的识别功能使然日语的谓语词汇和语法对主语的识别功能是造成句子谓语因人称差异而不同的原因之一。
上文也提到过,日语的主语经常被省略。
这个特点被认为是日语自古以来的一个特点。
这是因为日语有发达的言外之力而造成的。
就算不出现主语,人们也可以根据句子的谓语和相关语法特征把句子既定的主语推测出来。
在日语中,表达感情、思想等心理活动的词有「うれしい」、「悲しい」等等(本文论述的仅限于这些词汇的现在时)。
“「うれしい」、「悲しい」、「さびしい」、「うらやましい」、「懐かしい」などの形容詞が文の述語として用いられた場合、対話文では話し手は主語(すなわち感情主体)にな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かった。
(「うれしい」、「悲しい」、「さびしい」、「うらやましい」、「懐かしい」等形容词做句子的谓语的时候,对话中的主语(即感情主体)一定是说话人)”(笔者译,鎌田精三郎,2002)。
即这些词如果做句子的谓语,主语一定是第一人称,所以,就算句子的主语不出现,人们也可以知道句子的主语是第一人称。
这些词在疑问句中做谓语时主语也可以是第二人称,但是这时作为主语的第二人称一般都会出现,明显区别于第一人称做主语的情况。
例如:まあ(私は)うれしい。
あなた本当にいつでも親切だわ。
(主语为第一人称,日语中第一人称「わたし」常被省略)(引自宮沢賢治「土神と狐」)。
老人が、よい心になったのは、海蔵さんにもうれしいことでありました。
(主语是第二人称)(引自新美南吉「牛をつないだ椿の木」)。
「うれしがる」、「悲しがる」等ガル形感情动词有句子的主语将那种感情表露于外的意思,这种感情除了主语以外的其他人也能捕捉得到,所以感情的主体没必要是说话者本人。
正如寺村(1993)所述,ガル感情动词用于表述他人的感情,如果是第三人称做主语,「うれしい」、「悲しい」等等这些词就要变成「うれしがる」、「悲しがる」等的形式。
「うれしがる」、「悲しがる」等这些词在在词义上和「うれしい」、「悲しい」等是一样的,由于词尾变成了「がる」,因此这些词作谓语时句子的主语也变成了第三人称。
因此,就算句子的主语没有明示于句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句子的谓语形式和相关的语法特征判断出句子的主语。
(三)语言的客观描写功能使然“日本語は、相手や第三者のうえに生ずる客体的状況と、話者自身の主体的判断とを、はっきり区別して言い分ける潔癖な言語だといえるだろう。
(可以说日语是一门有洁癖的语言,在日语中,发生在对方或者第三者身上的客体情况与说话者自身的主体判断的表述方式有严格的区别)(笔者译,森田良行,1998)”。
森田良行所提到的日语的这一特点,可以称之为“日语的客观描写功能”,并将其看作是造成不同人称的心理活动描写谓语方式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语言有描述客观事实的功能,日语也不例外。
但是描述同样的心理活动,日本人要根据人称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谓语主要是因为区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体现。
一般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如果不表现出来,别人就无从了解其内心活动。
在日本人的意识中,在说别人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和说自己的事情有所区别。
如果提及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采取提出疑问、假定、推测或者引用的表达方式。
因此日语中,在言及“他人的心理活动”的时候,要用跟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使用不同的谓语。
这样可以达到区别自己的见解和客观陈述别人的见解的目的。
这也是造成日语中因为人称不同句子谓语也不同的原因之一。
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活动描写句的谓语因人称不同而不同。
本文就这一现象展开了论述并从以下方面来考察:一是日语主语经常被省略,因此需要通过谓语的区别来识别主语;二是日语的词汇和语法特征对主语有强烈的识别功能,通过词汇的变形和语法特征就可以识别主语;三是日语描述客观事实的功能使然,人的心理活动如果不表现出来别人是无法断定的,因此在描述他人的心理活动的时候要跟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方式区别开,日语就是通过谓语方式的区别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1、周平,陈晓芬.新编日语1[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周平,陈晓芬.新编日语3[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3、金田一春彦.日本語新版(上下)[M].岩波新書,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