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管理思想
16111002生工2班 1120102471王宇洲
一、摘要: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的
方法论被认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它的三个中心管理思想是“守柔居弱知人善任以人为本”这三个理论被无数成功人士作为座右铭,指导他们的奋斗之路。

二、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守柔居弱知人善任以人为本
三、正文:
小的时候,我就开始背诵《论语》,尽管不是特别明白,但是能感觉到圣人字字真金的感觉。

后来就经常听爸爸说道家的老子,说他是孔子的老师。

我就怀着好奇的心理找出了那本《道德经》,觉得它应该比《论语》经典。

于是翻看起来,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顿时一头雾水,想说什么呀。

问爸爸,他也不是很精通。

从此,我就对这本书心生敬畏,它的神秘也就封存在了书柜里。

10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上了大学,看到了“诸子百家”这门选修,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目的就是跟随老师走进老子的世界,揭开《道德经》的面纱。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应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所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方法论被认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为何对老子有如此高的公认评价呢?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国知名企业家张瑞敏、牛根生、薛永新等对道家管理思想推崇备至,他们运用老子智慧获得企业管理的巨大成功。

其中有两句话张瑞敏一直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记取:一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二是“柔能胜刚”。

无独有偶,日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道家文化的推崇更使道家的思想大放异彩。

日本企业津津乐道的柔性管理充分吸收老子的水式管理方式,日本的各种茶道、柔道、神道、武士道无不是从中国道学演变来的“日本道”。

都在追寻顺应一种经典的规律,并且发扬传承。

通过上课与看书,我总结出了老子几个管理思想:
(一)、守柔居弱
很多人对于这个的理解是“低调”。

我也认同。

我记得一句名言:低调做人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

正像道家所讲:不争,无为。

老子之所以出关,原因是:“既然狡诈的人我避不了。

那么我就避世吧”纵然自己胸中有万卷书,也不与没用的事情浪费时间。

这个观点推论到管理学上面,也有相应的证明。

低调——不是简单的领导方法或模式,而是一种领导风格。

绝大多数的艰巨问题,往往是那些不引人注目、远离镁光灯的人,通过他们谨慎小心、深思熟虑、小而踏实的行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从2003年中国诸多企业CEO们的做事风格和对著名企业的观察来看,企业比以前更理性,更“沉寂”了。

张瑞敏、倪润峰们在各大传媒上主动的露面越来越少,而企业练内功的势头越来越猛。

这方面,华为老总任正非是典型的案例。

他以不接受媒体采访、不上电视而著
称,在当今的企业家中可谓异类。

有次《南风窗》杂志曾经从华为内刊上转载过一篇任正非的文章,虽然读者反响很好,但任正非并不高兴,而是要求公司法律事务部跟《南风窗》交涉,并批示退回了杂志社寄去的稿费。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

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

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

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甚至可以说——低调做人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

(二)、知人善任
老子特别经典的一个观点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正像兵法里边也说过类似的观点“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一个人了解别人是智者,了解自己是明白人。

所以认识自己以及他人在企业管理里边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好的领导者,善于发现被用者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世上就没有遭遗弃的废人。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伯乐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能够遇到伯乐是千里马的荣幸。

然而发掘到千里马也是伯乐的使命。

所以一名管理者能够做到知人善任,那么他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通过对社会的认知首先,我们知道,人才的外延极为宽泛;其次,它揭示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用人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第三,它告诉领导者,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有未被发现的人才和不会用人的人。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想到了三国风云人物“曹操”。

曹操用人之道的精髓:“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所谓“知人善任”,包括:知道哪些是人才,知道他们是哪个方面或哪种类型的人才,知道把他们放在哪个位置上最合适,即用其人、用其才、用其位。

比如崔琰、毛蚧清廉正派,曹操就让他们负责选拔官吏。

任峻、枣祗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负责屯田。

曹操用人之道的政策:“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我们总希望招到德才兼备全能型人才,一到单位就能够独当一面,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或不足。

因此,我们不要期待每一个都那么全面优秀,即使有些不足,只要主要方面是好的,就应该因人而异,通过教育培养,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历练成才。

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来都是求才若渴,包含了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

看看三国演义中关于对待许攸的一段描写:“时操方解衣歇息。

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

‘在平定荆襄时,’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抚慰曰:吾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也。

‘另外徐晃,张辽,张郃,庞德,贾诩,文聘,韩蒿,王粲等都是降将,但是曹操都能够推心置腹,委以大任,成就大业。

可见,老子的知人善用是多么的重要。

它成就了一代辉煌霸业。

这是需要管理者学习借鉴的。

(三)、以人为本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老子把人看得如同道、天、地一样伟大,由此可以看出其思想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老子认为管理者践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应做到:“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即管理者没有自己固定的意志,总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以善待民、以诚信待人。

老子的意思是愿意通过自己是领导的博大胸怀感染所有人,让所有人有一种自尊的感觉。

这个行为有一种解释是分权。

好的领导者说话不多,当属下把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我自己干的”。

这里向我们揭示的是领导者集权与分权的辩证法。

领导者要善于集权,这主要表现为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善于当机立断,不为纷纭的议论所干扰;领导者又必须善于分权,对于决策的执行过程,领导人没有必要频频过问,要给属下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尽情地施展才能,以保持他们高涨的工作积极性。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经理威廉.杜兰特在创业成功后,转而用带有强烈个人专权
色彩的办法治理公司,又使公司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斯隆接管了这家公司之后,一反杜兰特的做法,实行分权制,把公司的一部分权力分授给下属,但把有些大权
仍揽在自己手里,通过协调做到了集权与分权的和谐,使通用汽车公司又兴盛起来。

可见中央集权于一个人,害人害己!所以以人为本最重要。

我是学校学生会宣传部的一个普通的小部员。

众所周知宣传部的任务就是为活动造势扩大宣传。

我十分认可我们部长的管理方法。

多于一个将要到来的活动,他为我们介绍了其性质,
规模,重要性,时间地点这些基础问题。

之后就留给我们足够的空间思考宣传方式,部长仅仅作为一个监督者以及后勤援助。

让我们自由的自信的发挥我们的能量。

最后每次宣传活动都办的有声有色。

这不就是老子的管理思想吗?
老子的管理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只要我们能将老子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结合起来,完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转化,就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老子无为思想的管理学意义现代管理无疑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科学理念是管理的基础。

但是,在这种科学的背后,老子的智慧却是将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

不过,老子的智慧不是可以即学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方向的指引。

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即将成为祖国未来的管理者。

我们会相信科学的老子管理思想,返璞归真,继续研读《道德经》这一科学著作,文化瑰宝。

为我国的未来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