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谏逐客书--李斯--完整ppt课件
大学语文-谏逐客书--李斯--完整ppt课件
有《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 篇》等临摹范本。
.
一、李斯简介 13
二、创作背景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 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 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 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 曰:……。秦王乃除逐客令,复李斯官, 卒用其计谋。”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
21
.
22
(二)文本分析
第三部分 类比论证 (逐客不利统一大业)
爱异国物 逐外国人
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中间论物不出于秦而秦用之,独人 才不出于秦而秦不用,反复议论,痛快, 深得作文之法。”
(宋 李涂《文章精义》)
.三、《谏逐客书》赏析 23
.
24
.
25
(二)文本分析
第四部分 归纳论证 (逐客将危害秦国)
非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之术 (逐客不利统一大业)
4、归纳论证———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逐客将危害秦2国7 )
(三)艺术分析
立论高远,切中根本———立场 史实为据,利害对举———方法 修辞得当,逐层推进———策略
.三、《谏逐客书》赏析 28
(三)艺术分析
立论高远,切中根本———立场
“李斯既亦在逐中,若开口便直斥逐 客之非,宁不适以触人主之怒,而滋之 令转甚耶!妙在绝不为客谋,而通体专 为秦谋……”
.三、《谏逐客书》赏析 26
文本结构
1、表明观点————开门见山
(逐客是错误的)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2、史实论证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3、类比论证
爱异国物 逐外国人
(客有功于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治地位。
.
一、李斯简介 9
(二)功 绩
2、秦代唯一一个有文字流传至今的作家。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散文《谏逐客书》是其代表作,另有 《泰山》、《瑯玡台》等歌颂秦朝功德的 碑文,对后代的碑志铭文有影响。
.
一、李斯简介 10
(二)功 绩
3、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史记·李斯列传》)
.
一、李斯简介 6
(一)生 平
三叹: 高曰:“……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
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 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 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 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 于是斯乃听高。”
(《史记·李斯列传》)
.
3
(一)生 平
前半生英雄豪杰,后半生苟且偷生 。 李斯四叹
一叹: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
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 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 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 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李斯列传》)
.
一、李斯简介 4
(一)生 平
二叹:
求学—入秦—离间计—丞相之位
.
2
一、李斯简介
(一)生 平
李斯(?年一前208年),战国时楚国 上蔡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 家。初为小郡吏,后跟儒学大师荀卿学 “帝王之术”,与韩非同学;战国末入秦, 为相国吕不韦舍人,后得秦王政的赏识, 拜为客卿;秦统一六国后,官至丞相;秦 始皇死,李斯为了谋身保位,被胁参预赵 高矫诏谋杀太子的阴谋,后又为赵高诬陷, 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
一、李斯简介 7
(一)生 平
四叹: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
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 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 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 哭,而夷三族。
(《史记·李斯列传》)
.
一、李斯简介 8
(二)功 绩
1、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李斯使得法家思想真正开始走上统
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其字 体刚柔并济,圆浑挺健。对汉字的规 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汉字发展 史上的一大进步。
有《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 篇》等临摹范本。
.
一、李斯简介 11
小篆
大篆
.
12
(二)功 绩
3、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字体。其字 体刚柔并济,圆浑挺健。对汉字的规 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汉字发展 史上的一大进步。
书谏 逐
李客
斯
.
1
教学要求
一、了解李斯的概况。 二、知晓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 、分析本文的说服力所在。 1、抓住了秦王政最大的愿望来说服,秦王的最大 愿望是一统天下。 2、所举事实无可辩驳,而且事实贴近要说服者; 全文大量运用正反对比,而增强了说服力。 3、文中使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与对偶手法,使 得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文章语汇丰富、文采华美,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并开汉代赋体之先河。
(清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五)
.三、《谏逐客书》赏析 29
(三)艺术分析
立论高远,切中根本———立场 史实为据,利害对举———方法 修辞得当,逐层推进———策略
.三、《谏逐客书》赏析 30
四、拓展阅读
如何评价李斯?
.
31
四、拓展阅读
如何评价李斯?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
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
荀子
李斯
.
韩非子 一、李斯简介 5
(一)生 平
二叹: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
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 斯置酒于家,百官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 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 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 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 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 吾未知所税驾也!”
.三、《谏逐客书》赏析 17
.
18
.
19
(二)文本分析
第二部分 史实论证 (客有功于卿) 1、正面列举事实,说明纳客之利。 穆公 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 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 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
2、反面进行推论,说明却客之非。
.三、《谏逐客书》赏析 20
.
14
三、《谏逐客书》赏析
(一)解 题
“书”,指奏章、上书,是古代臣子 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客”,即客卿,是当时对别国人在 秦国作官看的称呼。
.
15
.
16
(二)文本分析
第一部分
表明观点——开门见山(直陈逐客之非)
文章开篇亮出观点,但语气委婉,巧 于铺垫,虚实相生,起笔不凡。
“起句至矣,尽矣,不可以回矣。” (宋代 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