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三、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整理归纳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捐款结束,班干部要留下来清点班级捐款总数,假如你是班干部,面对这一堆不同面值的钱,你如何数?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上把相同特征归类的一类数学问题。
(二)新课讲授1、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
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教师询问能进一步的给这个代数式瘦身吗?学完这节课这节课就迎刃而解了。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什么是同类项观察下列各组单项式,说说有何共同之处.(1) x 与 -3x (2) 3x2 与 2x2(3) 3b2a 与 -4ab2 (4) -6 与 8学生分小组谈论,教师从系数,指数,字母排列顺序等方面来研究各组单项式的共同之处。
教师顺势提出,有什么不同点。
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最后总结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师:同类项有两个相同,一是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还有几个注意点(教师强调):①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也无关;②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教师顺势出示本部分习题。
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1)a3与b3 (2)3.5abc 与0.5acb (3)-2 与 4设计目的: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口答,师点评。
3. 自学指导:合并同类项(1)100t+252t=( ) t=( )t(2)3 X2Y +2X2Y=( ) X2Y =( ) X2Y(3) 3ab2-4ab2 =( ) ab2 =( - ) ab2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
三个多项式都可以合并成一个单项式。
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成一项,这样的过程叫做合并同类项.那如何完成这个过程,以3 X2Y +2X2Y=5X2Y 为例来研究。
让学生说一说系数是如何变化的,字母和字母的指数是怎么变化的。
继而让学生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教师总结,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出示本部分的练习题。
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022)3(325)2(523)1(22=-=-=+ba ab y y abb a4自学指导: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接下来到了本节的重中之重。
合并多项式4x2-8x+5-3x2+6x-4中的同类项.如果要合并这个代数式中的各项,你应该怎么做?让学生回答。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指导并总结为一找,二移,三并。
并总结如下①用画下划线的方法标出各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减少运算的错误;②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移项,把同类项放在一起,注意移项时要连同原来的符号一起移动;③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注意:Ⅰ,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合并同类项,结果为0,如:;Ⅱ,如果没有同类项,就把这项继续照抄下来;Ⅲ,结果中不能带有括号。
设计目的:以一道合并同类项的例题为桥梁得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一般步骤,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注重学生参与的理念。
出示本部分的练习题加以巩固本部分内容。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个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同类项,什么是合并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同类项的判定以两同两无关为依据。
合并同类项原则一变两不变。
步骤是一找二移三合并。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的积极性比较浓厚,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整体水平不均匀,学习比较浮躁,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待加强。
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对知识的重难点的把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效果分析针对本节所讲授的同类项的知识,学生很容易接受,并能抓住判断同类项的依据进行判定,只是在分析称为同类项的两个单项式的异同点时学生表现出为难的表情,说明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合并同类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比较容易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但必须克服马虎大意的缺点,才不容易丢项目。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中的思想。
教材分析合并同类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其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是整式加减的重点。
同类项这一节的教学内容有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其应用,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测评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3a+2b =5abB.752853x x x =+C.y x xy y x 22254-=-D.5xy-5yx =0 2 .下列各组中,不是同类项的是A 、3和0B 、2222R R ππ与C 、xy 与2pxyD 、11113+--+-n n n n x y y x与 3 .下列各对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A.0与31 B.23n m x y +-与22m n y x + C.213x y 与225yx D.20.4a b 与20.3ab 4 .如果23321133a b x y x y +--与是同类项,那么a 、b 的值分别是( ) A.12a b =⎧⎨=⎩ B.02a b =⎧⎨=⎩ C .21a b =⎧⎨=⎩D .11a b =⎧⎨=⎩ 5 .下列各组中的两项不属于同类项的是 ( )A.233m n 和23m n -B.5xy 和5xyC.-1和14D.2a 和3x 6 .下列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A)628=-a a ; (B)532725x x x =+(C) b a ab b a 22223=-; (D)y x y x y x 222835-=-- 7 .已知代数式y x 2+的值是3,则代数式142++y x 的值是A.1B.4C. 7D.不能确定8 .x 是一个两位数,y 是一个一位数,如果把y 放在x 的左边,那么所成的三位数表示为A.yxB.x y +C.10x y +D.100x y +9 .某班共有x 名学生,其中男生占51%,则女生人数为 ( )A 、49%xB 、51%xC 、49%x D 、51%x 10.一个两位数是a ,还有一个三位数是b ,如果把这个两位数放在这个三位数的前面,组成一个五位数,则这个五位数的表示方法是 ( )A.b a +10B.b a +100C.b a +1000D.b a +11. 与y x 221不仅所含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是( ) A.z x 221 B. xy 21 C.2yx - D. x 2y 12.下列各组式子中,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的是( ) A.2a 与2a B.5b a2 与b a 2 C. xy 与y x 2 D. 0.3m 2n 与0.3x 2y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整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交流、相互质疑并且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进行适当地点拨,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把不懂的问题在组内消化完成。
题目的设计都是从实际的活动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能发挥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探讨交流中有所收获。
最后通过学生谈收获,教师做补充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新理念。
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PPT 课件,减少板书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优越,贯穿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培养了合作交流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课标分析课标明确指出本课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结合课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2)使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4)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