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像春
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这里
作者用蚕吃桑叶,马驰平原等四个比喻写出声响,以
此来衬托山中夜的寂静,使人更觉其静。

二、以丑衬美。

如《苏武》一文,为了突出苏武的崇高品格,
作者特意用张胜、卫律、李陵这三个叛徒来反衬,鲜
明地突出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利禄不能诱、私情不能
.
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 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 衬静,静境深广。
正衬:红花还要绿叶衬,越发衬得红花 娇艳,绿叶青翠。
反衬: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但见花儿 楚楚动人,牛粪粗糙熏人。
• 反衬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动衬静。

如《老山界》中写静夜:“除此之外,就是寂静。
2020/11/26
.
•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 正衬,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陪衬,
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例如: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
年的故乡去。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
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 衣服的宽大反衬出人物的 什么特点?
2020/11/26
.
2020/11/26
.
❖二、烘托和衬托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萋萋 一作:凄凄)
.
•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与之有关的 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修辞方法叫衬托。
这图片表现的是 叶还是花?
2020/11/26
.
• 通常所说的“红花要用绿叶扶持”“绿 叶”衬托了“红花”;“红花”也只有 在“绿叶”的扶持之下,才能形成一幅 完美的图画。
• 以次要的形象、陪衬的形象来衬托主要 的形象,让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光 彩照人。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写 与之有关联的事物,作为陪衬。
对影成三人。”明明只有自己一人,却说看到了三个
人影,这就是以有衬无。这样写,就把李白当时孤独
寂寞的生活际遇和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了。

反衬与其他衬托方法相比,能更好地突出和表现
主体,使其更鲜明。而且由于反衬都是从对面着笔,
因此,比起其他衬托手法来,反衬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和感染力。
2020/11/26
.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 对比的联系和区别
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
.
• 一、正衬和反衬
•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题格式:通过****衬托*****,写出了*****的****的 特点或通过****反衬出*****,****的特点
2020/11/26
• 一、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 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 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 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 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 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 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2020/11/26
.
• 二、 以人烘托人。“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 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 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 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 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 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 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 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 艺术描写。
图中使用粉红朦胧 的灯光,渲染了什 么气氛?
2020/1什么样的气氛? 表现人物怎样的 心理?
2020/11/26
.
衬托”常见以“背景、环境”来衬“中心物象”。如侧 重于场面气氛来“托”中心物象,那我们一般就称之 为“烘托”。烘托本是图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它指 的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外廓”层层着墨,使物象 明显突出的一种方法。即通常所说的“烘云托月”。 诗画相通,人们通常把那种着意从侧面描写,制造气 氛,以求突出所写之物象的方法,也叫烘托。它与 “衬托”有相同处,都是两个“层面”间的主、从相 托,以“从”托“主”,但衬托是以较为实在的背景、 环境来“衬”主;烘托是以较为“虚空”的场面气氛 来“烘”主。
.
• 三、 以物烘托物。烘托是从周围的事物慢 慢突出描写对象,是渲染;衬托是两件相同 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正面比较和反衬,突 出描写对象。
• 造句:这样的雨天,烘托出了她忧郁的心情。 • 这两株憔悴的梅花衬托出了繁茂的桃花。
2020/11/26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答题格式:用***的***衬托****的*****(感情)----衬托 通过描写***,***,****等景物,渲染*****的气氛, 烘托******的(感情)
• 烘托:
•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 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 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移的民族气节。从而使苏武这一历史人物更加光彩照 人。
2020/11/26
.
• 三、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

如唐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后四句:“淑气
摧黄鸟,晴光转禄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诗人以眼前的美景、明丽的颜色来反衬自己思乡之情 的沉重、痛苦,这就愈显出其苦。
• 四、以有衬无。

如李白《月下独酌》中这样两句:“举杯邀明月,
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描写
了故乡深冬萧索的环境,渲染了荒凉萧条的气氛,
(烘托)作者悲凉的心情。)
•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 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 “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
• 这里衣服衬托人物怎样的特点?
2020/11/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