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论述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论述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高巍巍 榆林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 本文从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概述出发,在分析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节能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节能;节能措施;节能设计目前,随着时代的推进能源问题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现已被列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

而于全世界的能源消耗当中,不管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在总的能耗中所占比重是较大的,约占 20%~40%。

同时我国的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正逐步上升到 30% 以上,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设计标准的主流。

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

1 土木工程建筑的节能概述建筑行业的节能,便是在确保居室的舒适环境条件之下,通过技术的进步与合理的利用,加上科学管理与在经济结构上的合理化等途径,采用新颖的保温材料,降低长期使用中的建筑能耗。

一般而言,节能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外墙、屋面及门窗等方面上的提高围护布局的热阻值与严密性,从而达到节约建筑使用能耗的要求。

我国从 1996 年起便开始推行 50% 的节能住宅,2000 年10 月国家更是强制要求采暖居住的建筑必须按照 50% 的节能标准设计来施工。

几年内我国新建的节能住宅向全国推行,取到了很好的效果,极大地增进了我国在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上的快速发展。

但其整体的不足表现为:(1)对节能型住宅真正含义的认识模糊。

开发商不能充分认识到建设节能住宅的紧要性,并且积极性偏低。

开发商往往为了其自身经济的利益,盲目地追求建筑形式的新奇性,在紧随国际步伐的借口下,聘请国外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了大量的拥有欧、美、澳等国风格的建筑住宅,很多住宅建筑设计与中国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结合当地自然优势,从而造成了节能住宅的浪费。

(2)现有的设计单位在体制和管理上存在不足。

我国如今拥有的多半设计单位,于建筑节能的设计这一枢纽关头上存在着体制和管理上的不足。

设计节能住宅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项系统工程,囊括了各个专业,要求各个专业的互助协作,但是现今的建筑节能热工计算一般是暖通专业单独完成,专业之间的协调存在了严重的不足。

建筑风格构造、各个专业的节能要求做法是否能满足节能技术的指标,暖通专业的设计人员一向很难制定,但是其他的专业设计人员,有的不懂热工计算,而有的根本没有此项的设计任务。

2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的速度和发展所带来的满足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

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

我国建筑不但能耗偏高,而且其能源利用的效率很低,建筑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是我国的第一耗能大户,建筑节能也就会成为全社会的节能工作之首。

最近几年,我国正处在建筑高速化发展阶段,大举促进建筑节能,也处在了一个关键的时机。

由于我国幅原辽阔、气候各异,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仅仅依靠墙体保温等的措施是无法解决的,这就有必要在建筑设计、建筑细布的构造处理、环境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等各类技术的集成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建筑能耗不单影响了国家的能源供应、能源使用的效率并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建筑节能与居住环境是互为关联、互为影响的两个问题。

从土木工程建设的角度来看,建筑节能措施的应用是缓解能源紧缺矛盾、改善我国人们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措施。

3 建筑节能的措施土木工程对建筑节能的实施,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通常要求首先从意识上进行转变,然后再结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运用高新的节能技术,紧跟时代潮流。

具体措施有:(1)树立坚持以人为本的概念。

建筑节能并不是片面的盲目节约,而是应该全面性地提升建筑的基本质量。

人们通常误认为建筑节能就是节约,就应该要降低建筑的标准与使用的水平,所以要提防简单化地将节能建筑领会为“低标准”与“简易房”两种。

如今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是日新月异。

社会越是发展迅速,节能的意识就越要加强。

要在全民防卫内增强 21 世纪的能源紧迫感,要全面地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其本身是一种开发的理念与政策的取向。

开展建筑节能不可以单纯地主张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不能用降低建筑住宅的综合性能与牺牲其舒适度为代价从而来换取能源的节约。

其最终的产品要求必须是: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可以充分地体现、满足以人为本的和谐观念。

(2)加快技术的更新,紧跟时代潮流。

建筑节能的开展,就是要凭借科技的进步,坚持技术的创新,迅速地提升建筑的品质与性能,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杜绝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资源利用高效率化;材料的生产积累与使用,要科学地选择节约型资源的技术新途径,降低资源的耗用(下转第136页)也能够被接受了。

4 总结视错觉是在舍内设计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装饰艺术,利用视觉系统的错误感觉,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判断结果,改变室内装饰设计的效果。

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技术不断提高,新材料新工艺得以应用,城市建筑的设计空间感和艺术效果也需要随着不断的提高,因此,不仅需要建筑装饰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研发出新的设计软件,从而不断提高建筑装饰设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从而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1] 冯满.埃舍尔的视错觉艺术——对艺术设计专业透视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6):47-48.[2] 张玉华,方圆,许福运.关于佐尔拉图形产生视错觉原因的探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0,25(1):89-90.[3] 杨周.探讨室内设计中视错觉的合理运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4):203-205.[4] 朱江洁.基于室内装饰设计视角下视错觉的作用[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7):109-110[5] 候世艳,韩丽. 试述视错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纵横, 2011(7):104-106..作者简介:产婵(1980-),女,籍贯(安徽省安庆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学士,主要研究室内装饰设计与家具设计。

一种应用广泛的台背填筑方法,从作用机理看,它也属于刚柔过渡原理的一种。

由于路堤的沉降由路基沉降和地基沉降构成,通过台背回填可以减小路基自身的变形,但其不能消化地基所产生的沉降,因此台背回填方法需结合其它处治方法才能较好地过渡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

3.3 合理设置搭板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常见的搭板的设置方法有这样几种方式:(1)在一定的搭板长度限度范围之内, 路面受到车辆荷载的作用,其弯沉逐渐地变化,这个设置方法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且完美的,不过在实际的施工中困难太大;(2)在克服上面那种设置方法的施工困难的同时, 将解决刚柔过渡的问题作为方法的亮点;(3)采用预留反向坡度,这种设置方法的前提是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这也是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

4 结束语在路桥过渡段, 由路桥结构的刚度差引起的过渡段轨道刚度的变化对高速行车的影响远不及由路桥结构的沉降差或错落式沉降引起的轨面弯折变形显著,必须根据工程实际,进行全过程的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强控制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工序的工程质量,减少路桥结构的沉降差或消降错落式沉降,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刘道前.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处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19.[2]陈果元,唐小弟,魏丽敏.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沉降规律的对比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3]匡志新,梁冰.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变形机制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5,2.[4]张希.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产生原因及处理[J].山西建筑,2008,34,21.[5]辛文军.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设置及施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92-294.(上接第133页)(上接第134页)量,对不可再生资源尽量不用或者少用。

对高性能材料产品的使用,是高效率地利用资源的条件。

建筑的结构材料应当有足够的强度与持久性,围护结构应当有杰出的保温隔热的性能。

杜绝对污染性材料的使用,坚决有效地对有害物质的排放控制,并尽一切可能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

3)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建筑废弃物的可再生利用空间巨大,因此应该加大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扶持和技术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试点,大力在市场中推广使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从设计源头优化方案,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削减废弃物产生量,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

4 结语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现有平均资源的不足和生活环境恶化的困局越来越明显,现有资源量和需求资源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此事实迫使各行业寻找一条节能和环保的出路以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筑业也不例外。

目前,随着时代的推进能源问题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现已被列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

而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耗当中,不管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在总的能耗中所占比重是较大的,约占20% - 40%。

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成为全球节能的重点。

参考文献:[1]叶帮清,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重要性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第6期[2]梁伟,王宗贤,顾琦.浅谈土木工程损伤检测技术[j].科技信息,2009,(06).[3]华虹,陈孚江,国外建筑节能与节能技术新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