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实务与案例_中央财经大学_10 第10章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_(10.3.1) 10.3如何运用重要性判

审计实务与案例_中央财经大学_10 第10章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_(10.3.1) 10.3如何运用重要性判

运用重要性决策审计意见类型主讲老师:李晓慧学习目的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两个问题:•一、如何汇总错报?•二、对比汇总错报与重要性水平后如何判断审计意见类型?运用重要性决策审计意见类型案例•在2018年1-5月,今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项目组负责审计多家上市公司2017年度财务报表,发现并处理了如下错报:•1.审计项目组在审计A公司2017年报时,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是240万元,A公司2017年未审利润总额为180万元,经过审计,审计组查出许多错报,汇总起来与A公司交换意见,最后,A公司对如下3笔错报,认为这些错报均不重大,不予调整。

审计组认同A公司做法。

•甲公司2016年度未更正错报(不考虑税务影响) 单位金额:万元序号错报说明借方项目贷方项目金额(1)2017年的管理费用计入2016年度其他应付款管理费用50(2)2016年末提前确认产品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应收账款1000存货营业成本900(3)少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150•2. 审计项目组把B公司2017年年报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评估为3%。

2017年B公司报表利润为200万元。

2017年B公司推出销售返利制度,并在ERP系统中开发了返利管理模块,审计项目组在对某组成部分执行审计时发现,因系统参数设置有误,导致选取的测试项目少计返利2万元,审计项目组认为该错报低于B公司财务报表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可忽略不计。

•3.C公司2017年末非流动负债余额中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2500万元,占非流动负债总额的50%。

审计组认为,该错报对利润表没有影响,不属于重大错报,同意管理层不予调整。

•4. 审计项目组把D公司2017年年报计划整体重要性水平确定为80万元,实际执行的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40万元,分配到存货实际执行存货的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利用存货计价测试发现存货多计40万元,推断存货总体误差为70万元。

审计项目组建议调整,D公司没有接受调整建议。

•5. 审计项目组把E公司2017年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确定为400万元,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为200万元, 分配到存货实际执行存货的重要性水平为80万元。

利用存货计价测试发现存货少计10万元,推断总体误差为40万元,去年已查出多计10万元也没有调整期初余额。

审计项目组建议调整, E公司没有接受调整建议。

•6.审计项目组把F公司2017年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确定为180万元,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为135万元,分配到存货的实质执行重要性水平为40万元。

利用存货计价测试发现存货少计45万元,推断总体误差为105万元,上年查出多计130万元也没有调整期初余额。

审计项目组建议调整, F公司没有接受调整建议。

•7.审计项目组制定计划时分配到应收款项的重要性水平为90万元,审计项目组审计时发现华兴公司与其出资者晋美公司之间存在没有实质经济内容支持的其他应收款50万元,审计项目组针对该事项实施更加针对性的实质性程序后,认为可以忽略不计。

•要求:•1.针对事项1-3和7请逐项分析审计组的处理是否适当?为什么?•2.针对事项4-6,请逐项指出下一步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针对事项1,不认同。

A公司不同意调整3笔未更正错报,如果按大类汇总后,如按对利润的影响汇总错报为2200万元(50+1000+900+150)已经远远超过报表层次的重要性(240万元)。

就单笔错报,多计收入1000万元也足以让A公司2017年报表盈亏逆转(利润总额为180万元),性质比较重要,因此A公司不同意调整这些错报,审计项目组可能会考虑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针对事项2,不认同。

B公司2017年财务报表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200*3%=6(万元),虽然审计项目组查出的B公司少计返利2万元远远低于财务报表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但由于该错报为系统性错报,不能排除系统参数设置有误引起的其他错报,审计项目组不应当忽视不计该错报。

•针对事项3,不认同。

C公司2017年末非流动负债余额中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2500万元,占非流动负债总额的50%,属于重分类错误,该分类错报虽然对利润表没有影响,但对财务报表的反应影响重大,很可能影响关键财务指标(如营运资金等),应作为重大错报,如果公司不调整,审计项目组应当考虑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也就是说,有些事项在公司平日做账时可以在一个科目归集,但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财务报表编制要求重新分类,这类问题不调整也可能成为重大错报。

•针对事项4,审计项目组下一步应当考虑追加审计程序,因为存货总体错报70万元略低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100万元),审计项目组应当考虑是否追究审计程序;由于经推断没有被审计的存货可能存在错报30万元(70-40)超过存货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10万元),说明审计项目组对存货的审计尚没有把所有重大错报都查证出来,需要追加审计程序进一步查证。

如果追加审计程序查证后,存货所有重大错报汇总起来就是70万元,由于其远远超过报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40万元)但没有超过计划重要性水平(80万元),单独考虑可以发表保意见的审计报告。

•针对事项5,单独考虑可发表无保留意见,因为E公司没有被审计的存货可能存在错报30万元(40-10)远远低于存货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80万元),存货汇总错报50万元(40+10)也远远低于报表层面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200万元)。

•针对事项6,单独考虑可发表否定意见,因为F公司存货汇总错报235万元(105+130)远远高于存货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40万元),也远远高于报表层面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135万元),F公司不调整已查出的错报175万元(45+130)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非常广泛,审计项目组考虑发表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针对事项7,不认同。

原因是查出的问题50万元虽然远远低于应收款项的重要性水平90万元,但接近实质执行的重要性水平45万元(90万元的50%),这说明需要补充证据。

同时,由于这是涉及关联方之间的特殊风险领域,审计项目组不能对此错报忽略不计。

错报及其内容•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审计师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作出的必要调整。

错报可能是由于错误或者舞弊导致的。

•在审计实务中,汇总错报包括:•(1)事实错报,是毋庸置疑的错报。

•(2)判断错报,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而导致的差异。

•(3)推断错报,也称推断误差、可能误差,是审计师对总体存在的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数,涉及根据在审计中识别出的错报来推断总体的错报。

•(4)以前年度查出未更正错报明显微小的错报•明显微小的错报是指明显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明显微小”不等同于“不重大”。

这些明显微小的错报,无论单独或者汇总起来,无论从规模、性质或其发生的环境来看,都是明显微不足道的。

因此,低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不需要累积。

•在实务中,明显微小的错报的临界值确定为报表整体重要性的3%~5%,也可以低一些或高一些,通常不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10%。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师应当累积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除非明显微小的错报,并把审计中发现的所有错报与被审计单位沟通。

重要性(水平)•整体重要性是为了确定一个据以确认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无论是错误还是舞弊)的界限。

•当可以合理预期金额小于财务报表总体重要性的错报,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确定一个(或多个)小于总体重要性的界限,将其运用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称之为具体重要性。

•实际执行重要性是为了确定一个(或多个)小于总体或具体重要性的界限,以确保识别出非重大错报(小于总体或具体重要性的错报),并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安全余地。

•实际执行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总体/具体重要性水平的50%~75%。

•1.错报可能不是孤立发生的,一项错报的发生还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尤其是当注册会计师识别出被审计单位由于内部控制失效而导致的错报,或者被审计单位广泛运用不恰当的假设或评估方法而导致的错报,均表明还存在其他错报。

•2.无论错报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均应当及时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沟通错报事项,除非法律法规限制注册会计师向管理层或被审计单位内部的其他人员通报某些错报。

•一般,为了保持会计账簿和记录的准确性,降低由于与本期相关的、非重大的且尚未更正的错报的累积影响,管理层应当评价并更正所有的错报;如果管理层有异议,则告知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不更正错报的理由,并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时考虑该理由。

•3.审计项目组应当考虑每一单项错报,以评价其对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影响。

累积错报时要注意:将资产类科目、债务类科目、收入类科目与费用类科目的未更正错报相互抵消通常是不恰当的,但对于同一账户余额或同一类别的交易内部的错报抵消,则是适当的。

某些错报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因与这些错报相关的某些情况,在将其单独或连同在审计过程中累积的其他错报一并考虑时,审计项目组也可能将这些错报评价为重大错报。

•4.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审计项目组应当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①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以及错报发生的环境表明可能存在其他错报,并且可能存在的其他错报与审计过程中累积的错报合计起来可能是重大的;②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合计数接近重要性水平。

•5. 审计组应当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提供书面声明,说明其是否认为未更正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不重大。

评价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后的处理序号评价结果处理1 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重大,注册会计师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 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审计组应当考虑通过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果管理层拒绝调整财务报表,并且扩大审计程序范围的结果不能使审计项目组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审计组应当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 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