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心得体会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家庭必须要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才行。
家园共育中,主要特点就是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那么,新的时期,新的教育理念下,将如何做好家长工作呢?我在这里总结了以下几点:
1、注重沟通,建立平等和谐、信任支持的伙伴关系
现在,很多幼教工作者都充分认识到,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家园共育的前提条件。
我们只有与家长的感情沟通了,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情感交流的渠道畅通了,才能谈得上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教育幼儿。
2、加强指导,教给家长科学育儿知识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家长只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溺爱娇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等。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师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可见作为幼教工作者,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家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
质的需要。
3、参与互动,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在家园共育中,我们充分发挥家园两种教育的优势,做好家长工作,利用家教的便利之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育活动之前,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活动安排等,让家长参与进来。
现向家长征集家园共育项目实施以来的心得体会几则:刘毅妈妈: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望,家长教育孩子,不需要多么专业的高深理论,需要的是走进孩子的心灵,去陪伴他们,每天十分钟高品质陪伴,是家庭教育的原则。
工作忙不再是借口,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就是教育,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孩子的成功。
在日常的生活中,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能影响孩子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好习惯。
良好的亲子活动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可以让家长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家长的参与还提高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李晨曦爸爸:作为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是孩子们离开父母,独自面对陌生环境的第一个舞台,是孩子们人生之初迈开的第一步,是最关键人生阶段。
他们在幼儿园学习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的社交能力等。
在学校有老师们的指引和陪伴,相同的在家里我们家长也要给孩子起到模范,让孩子感受到,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我们家长要多陪孩子,尤其爸爸妈妈,要知道孩子是最重要的。
王珂妈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就应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
和孩子一齐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
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杨跃跃爸爸:幼儿园作为孩子离开父母,第一个面对陌生而又好奇的环境,在这里,我们要真的感谢老师,在这里,作为家长,我们要深深的向你们鞠一躬,道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是你们,带他们走向五彩斑斓的世界,是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关爱他们,孩子的第一首儿歌,第一句普通话..`等等,都是你们辛勤的结果,作为家长,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是多方面的,在帮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要多陪孩子,和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
感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
董珂儿妈妈: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
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也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
”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作为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就要经常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父母们必做的功课,我自己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和教师应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沟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才去找老师。
2、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
3、通过书信或网络邮箱与老师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4、感情投资,获得老师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爱听的磁带带到幼儿园,或者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儿歌等给老师作为教材,这样的家园互动会让小朋友更喜欢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打印一些网上的育儿资料和老师一起交流,尽量积极参与老师布置的作业。
5、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
6、父母要和爷爷、奶奶多沟通,父母一定要和老人多讲讲老师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不关心孩子,希望老人们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