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二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30×2=60分)1.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
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B.荷兰成为贸易强国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2.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
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3.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
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
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4.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
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A.深圳 B.珠海 C.浦东 D.海南5.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7.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 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8.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② 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③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④ 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9.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措施是( )10.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11.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
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12.“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13.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 )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14.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5.阅读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有( )①此现象的出现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②表明西南西北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③改变了中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格局④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6.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的共同点是(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7.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已废除了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消费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施闭关政策B.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C.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D.鸦片输入大量增加削弱了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18.“19世纪40年代,□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关税,并与法国等签署了□□关税的双边协议。
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关税,开放市场。
”材料中,□的部分应该填上的词是( )A.英,降低,增加,减免B.美,提高,商定,增加C.英,降低,减免,减免D.美,提高,减免,增加19.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A. 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20.“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生产工具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隋唐时期21.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2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3.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24.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 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 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25.英国一家杂志说:“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
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
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
”这说明A.英国担心美国对欧洲的渗透B. 英国反对总统制共和制C.英国反对欧元的问世D. 欧盟的深化和扩大存在诸多分歧和矛盾26.一部回忆录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的工作。
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
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
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
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
”这种差异说明了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B.“福利国家”帮助西方国家克服了经济“滞涨”C.“福利国家”消除了阶级差别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陷入困境27.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28.“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
’”,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29.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0.下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综合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糖料产量1957 19505 164.0 419. 6 1189.3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1960 14350 106.3 194.1[来985.51961 14750 80.0 181.4 506.5—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材料三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