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常见名词和问题释疑砂和肉砂就是寿山石矿石的围岩,有各种岩石,但大多为花岗岩.硬度比寿山石硬得多,所以被称为砂.* 肉就是寿山石矿石中一般雕刻的部分,也就是常说的寿山石.也有多种成分叶腊石,地开石,伊犁石等等.砂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寿山石的一个依据,当然是在这个寿山石有砂的情况下就这张图可以看出,下面不透明的部分是砂,上面有漂亮色泽和质地的是肉.在这个二号矿上,肉是这部分的,其他自然全部是砂了二号矿的砂是寿山石围岩中,最坚硬的一种,色彩多是带各种颜色的浅灰色。
砂(围岩)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寿山石的一个依据,当然是在这个寿山石有砂的情况下.这里最典型的是,以前一些无流水纹的杜陵石和高山的鉴别,其中一个手段就是鉴别他们的砂,总的来说,他们的围岩是颜色类似,构成也类似,都是表现为由水晶砂构成,但最大的区别是杜陵的围岩水晶砂很密集,而高山系石头的水晶砂会稀疏一些。
杜陵的砂而高山系石头会有棉砂(杜陵很少会有)而且一些高山系的石头,砂中的水晶砂密度没有杜陵高,也没有杜陵的砂坚硬。
如下面这个黄色鸡母窝石。
一些砂的名称砂,指石头中大块的围岩。
砂丁,就是寿山石中包裹的零散围岩颗粒或硬质包裹体,由于很小所以被称为砂丁,也跟随寿山石品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砂丁,因此砂丁也可以作为寿山石石种的一个鉴定依据.芙蓉的砂丁多是一种棉砂。
而高山系和杜陵系的常见的是水晶砂丁,水晶砂丁其实是石英晶体,和沙滩的砂子是一种东西。
本图是杜陵的白色水晶砂丁杜陵系和马背,房拢岩这两个质地很类似杜陵的石种都有紫红色的水晶砂丁,高山没有这种紫红的水晶砂丁,所以这也是一个鉴别的依据。
杜陵的紫红色砂丁。
而高山则有他们特殊的砂丁,黑针。
在寿山石高山,芙蓉系等石头中常见一种黑色小包裹体,俗称"黑针"他的颗粒很微小的时候,并不太影响刀感,呈现黑色,有的时候会有金色反光,这就是为什么称为黑金沙,如果其颗粒较大的时候,会呈现明显方形特征,并有铜状金属光泽,很多朋友以为这是铜矿石,其实并不是铜矿石,这是方铁矿的晶体.这种晶体很坚硬,大粒的会导致雕刻刀崩裂。
细小的黑金沙,比较多石种都常见,如高山系大多石种,一些芙蓉。
此图为高山系坑头石的细小黑针,带有一定方向性的分布是坑头石的特征。
颗粒较大的时候,会呈现明显方形特征,并有铜状金属反光,这是方铁矿的晶体.这颗粒大的一般不叫黑针了,叫砂丁,作为包裹体一般只有高山和坑头这两者才有,以坑头为典型。
方铁矿的砂丁,本图是坑头石杜陵也有小黑点,一般不叫黑针,因为杜陵的黑点,不影响刀感,而高山系的刀刮了会缺口二号矿的砂丁也非常出名,出名的坚硬,金刚砂上去都冒火星。
而且还很密集,不过,如果有这种砂丁的二号矿,性是最稳的,也是最润泽的。
当然,能找到没有或很少砂丁的这种二号矿是最好不过了砂线砂线就是寿山石中呈现条状的砂,一般在松柏岭,二号矿,大山的石头上出现,有的时候会非常细长,其实砂线不是一条线,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砂的薄面,只是从侧面来看就非常像一条线了.松柏岭的大砂线大山的一些斑纹中经常夹杂着砂丁,这些斑纹很坚硬,也被认为是砂线,而只有这些砂线附近的大山质地才特别好,才会有大的结晶。
图中灰黄色并有黑点的斑纹就是砂线。
荔枝也是一种高山呀,所以在黑针上,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他们的区别主要在质地和萝卜丝上砂一般就是寿山石的围岩,由于大多是花岗岩,很硬,所以叫砂,福州话叫墰。
棉砂就是寿山石中硬度比较低的砂,被叫成棉砂的一共有两种,其中常见的一种绵砂是相对寿山石中其他比较硬的砂而言比较软的一种砂,当然既然被称为砂那肯定比寿山石硬的多,小刀无法雕刻.但金刚砂的钻头可以比较轻松雕刻,这种绵砂多是微小石英组成的松散岩石,由于结构比较松散,所以能用机器雕刻。
另一种是硅化叶蜡石,由于硅化叶蜡石比普通寿山石坚硬,这种硅化叶蜡石也经常被称为有绵砂的寿山石,常见的有硅化芙蓉。
绵砂优质寿山石中比较经常出现,有时是围岩,有时是内部的杂质.常见白色或淡黄色的绵砂这个芙蓉石中,白色部分就是棉砂,棉砂作为石头上常见的成分,一般被视为杂质,需要去除,但这不是绝对的,由于棉砂是可以进行雕刻的,如果能充分利用,未必就是废物。
例如这件作品,本身材质并不大,棉砂占到整个石头的一半,如果完全去掉棉砂,其个头也就很小了,换个思维,棉砂也是能雕刻的,如果作为一种巧色看待,表现的器物和棉砂本身的质感类似的话,为什么还要去掉呢?这家作品下半部分的浴缸,椅子,肥皂盒和香波都是用棉砂雕刻的,由于棉砂的质感和瓷浴缸很接近,和其他材料也很适合,用芙蓉的肉雕刻人物,水流,肥皂泡,用红巧表现发色。
作品完成后,棉砂是一种亚光的陶瓷感,更增加了作品的魅力,可以说这件作品的成功,这块棉砂的功劳非凡。
寿山石中砂的雕刻处理同样道理,砂虽然很坚硬,雕刻不了,但其中形状好的,也可以作为作品一部分,这件二号矿的青蛙就是其中的代表,砂用来表现岩石,而剩下的良好肉质可以雕刻动物题材,作品在完成后显得自然生动,也是一种处理手法。
另一种寿山石棉砂还有一种绵砂是隐形的,他是一种微小硅颗粒,它经常和寿山石共生,这种寿山石的名称就是硅化叶腊石,比较常见的有硅化叶腊石芙蓉.整体由于比较坚硬,能达到摩氏硬度6度或7度,远比普通芙蓉石的摩氏硬度2.5来得硬得多.所以也被称为绵砂.老性芙蓉含棉砂的比较常见,按硅化程度不同,这些硅化寿山石硬度也不同,完全硅化的寿山石色彩比一般寿山石黯淡,带有灰气,坚硬.一般不适合作为寿山石雕刻材料使用.硅化叶腊石芙蓉石金沙金沙是寿山石中比较珍贵的一种特殊现象.有金沙的石头价值不但不会降低,还会因为金沙的存在而有所升高.金沙就是寿山石中的白色或金色反光包裹体,其颗粒比较微小,在强光下有明显反光,效果类似日光石,,并不是砂丁,成分是绢云母的晶体,由于晶体形状为薄片,所以有一个晶面比较大而且能反射光芒,强光照射下,某一角度会透过表面的肉质反射出金色和银色的光芒,所以取名金沙,金沙的个体有大有小,对寿山石来说,金沙应该以微小,细密为上品,过大的金沙可以看见晶体形状,由于大,在刀感上会阻碍雕刻(这种大晶体只出现在金沙地善伯上)。
寿山石中有金沙的都是老性品种,有金沙的石头在寿山石中以金沙地善伯最为著名,质地润泽,色彩稳重,内部的点点金沙更是为此石种增加了无尽魅力,其他例如杜凌,迷翠寮,善伯旗,房拢岩等石种也有金沙.在外省石中,昌化的金沙也非常多,而巴林的一些石头红色部分也有金沙。
现在市面有些叫金沙的其实是上篇所说的黑针,方铁矿包裹体,磨光后也能反射金光(铜状反光),多出现在高山系寿山石上(高山系石种未发现有金沙),并不是真正的寿山石金沙。
金沙地善伯金沙善伯善伯歧的金沙朱砂和桃花与金沙不同,金沙如果颗粒较大,还会稍稍影响刀感,朱砂和桃花颗粒无论大小完全不影响刀感,因为朱砂并不是砂,朱砂的砂并不是岩石的意思,是颗粒的意思,朱砂就是朱色(红色)的颗粒.朱砂和桃花的成分其实就是矿物丹砂(氧化汞)的颗粒,和鸡血是一样的。
朱砂与桃花在大多寿山石品种内都有出现.如高山系,杜凌系,善伯系,芙蓉系中的一些石种内都有出现,其中以高山系品种最多.但在一些如旗降,田黄,大山等石种上是不可能出现的。
朱砂相对桃花来说颗粒比较集中。
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朱砂朱砂冻就是透明度较高的带朱砂冻石。
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朱砂冻桃花相对朱砂来说颗粒和颗粒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看上去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红点,颇像盛开的桃花,因此得名.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水洞高山桃花桃花由于大多都生长在透明度高的冻石内,所以大多桃花都是桃花冻本图是寿山石高山系高山桃花冻金沙杜陵一般都是矿洞向山顶延伸的时候开采到的,比如迷醉寮(迷醉寮也是一种都灵,他的矿洞在杜陵山的最高处),所以有金沙,但是很少很少。
格格就是微小的裂絮 ,包括自然形成裂纹和人工开采,磕碰形成的裂纹.一般为白色.一些石种吃油后会在裂纹两边形成透明的一层.格的图片本图是善伯系善伯石的照片,肉中的那条白线,两边微透明的就是格。
皮格就是石头表面的侧向格,一般可以用刀挑掉。
本图是大山石内格一般出现在石头内部,内部有格,而没有透到表面,叫做内格。
本图是田黄石的内格横切面,内部有格,但没有裂到石头表面。
色格色格是早先的格被自然填充物充填过,所以一般不会像裂一样那么容易分开,但是大多山料色格填充的物质结构比较疏松,因此很容易从色格处再次断开,其中也有少部分还保留裂纹,一般色格有黄色,红色,褐色,黑色等颜色.黄格,有黄格的大多都是掘性石,一般来说黄格都是土沁的,沁色时间比较短或在水边的独石一般呈现是黄格。
本图是高山系鲎箕石的黄格,由于是土壤沁入的,土味比较重,也叫土格红格这些色格中,颜色发红的叫红格各种深浅的赭色的色格是山料和独石都常见的。
本图是高山系高山石的赭色色格深颜色的山料色格一般是紫红色的。
本图是高山太极的紫红色色格黑格黑色的色格在山料中是夹着铁砂皮(黑色)的格纹,也是常见的。
本图是高山山料白田的皮格有可能是因为环境里面有淤泥的关系,也会呈现出黑色裂和格格和裂的区别就是,裂是比较大的裂絮,表面已经可以看出裂开的口子了。
格和色格可以通过薄意,衣折等不同处理方法来化解,因为基本上只要是原石,难免有格,不能都扔掉呀,妥善的处理能使那些不很重要的格被化解掉,不成为石病。
裂一般来说,处理的方法就是掰开,分成两个,没有什么好化解的。
色根和色筋色根和色筋就是寿山石中同一种质地,或其他非砂非杂质质地形成的根形,线形的条状物.有各种颜色,如果是红色叫红根,红筋,黄色叫黄根,黄筋等等红筋在田坑独石上指的是红色的色格,其他时候指的是红色的色根.一般来说色筋指的是各种颜色的色根.少数情况下田黄等其他独石的很细小并被填充的非常结实的色格也叫色筋.如果上油后会吸油而且挤压会挤出油的色格是不能叫色筋的. 红根或红筋,本图为寿山石善伯系红花善伯石的红根田黄的红筋而田黄的红筋一般是两种一种是在田黄表皮上的红筋,是氧化铁聚积在田黄表面形成的纹理,其一般只出现在正田上,所以被作为田黄重要特征之一(石皮,萝卜丝,红筋),但这种红筋是很少的,不是每个田黄上面都有。
红筋是色格的惟一情况就是在田坑石上,比如田黄,那些田黄上的红色色格也被叫做红筋。
萝卜丝萝卜丝是一种寿山石内部的特殊的纹理,由石头的内部其他成分构成,能形成各种形状,但大多类似萝卜内部的纹理而得名,但由于非常美观,所以没有人把萝卜丝当杂质看待。
萝卜丝以高山系最为常见,例如荔枝,鸡母窝等石种中就常有,少数的马背,杜陵等石种也有萝卜丝,独石里面,田黄石大多具有萝卜丝,坑头田也有一部分有萝卜丝,而像芙蓉,善伯这些石种基本没有见过有萝卜丝。
田黄的其中一种萝卜丝高山系鸡母窝的萝卜丝结晶线结晶线,也叫水线,水痕,透明线,是寿山石中结晶体形成的线形纹理,由于比较透明,看上去有些类似裂痕,其实中间是结晶体充填的,在寿山石各种石种中均有分布,比较常见的有杜陵,大山,善伯,二号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