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1.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经济中的物价总水平:(1)物价水平可看作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当物价水平上升时,人们必须为他们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支付更多的钱。
(2)可以把物价水平看作货币价值的一种衡量指标。
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价值下降,因为每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变少了。
用数学方法来表述上述思想:假设P 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或GDP 平减指数所衡量的物价水平,那么P 也就衡量了购买一篮子物品与劳务所需要的美元数量。
用一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等于1/P 。
换句话说,如果P 是用货币衡量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那么1/P 就是用物品与劳务衡量的货币价值。
因此,当物价总水平上升时,货币价值下降。
2.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s M B M =⋅,它提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因素:基础货币(B )和货币乘数(M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2)货币需求①货币需求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
②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信用的发达程度、市场利率、消费倾向、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心理预期、人们的资产选择等因素。
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下降)增加名义货币需求量。
③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指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数量。
(3)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
如图30-1所示,横轴表示货币量;左边纵轴表示货币价值1/P ,而右边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 。
物价水平轴正好上下颠倒:较低的物价水平接近于这条轴的顶端,而较高的物价水平则接近于底部。
这种颠倒的轴表示,当货币价值高时(用接近左边纵轴的顶端来表示),物价水平低(用接近右边纵轴的顶端来表示)。
货币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美联储固定了可得到的货币量。
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当货币价值低(物价水平高)时,人们需要更大量的货币来购买物品与劳务。
在均衡时,如图30-1中A点所示,货币需求量与货币供给量平衡。
这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决定了货币价值和物价水平。
图30-1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物价水平3.货币注入的影响在经济原来是均衡的条件下,中央银行突然增加货币供给时,会造成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
设想经济最初是均衡的,后来美联储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向公众购买一些政府债券而向经济中注入货币。
图30-2显示了发生的变动。
货币注入使供给曲线从MS向右移动到1MS,而且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
结果,货币价值(用左边纵轴表示)从1/2下降到21/4,而均衡物价水平(用右边纵轴表示)从2上升到4。
换句话说,当货币供给增加使美元更多时,结果是物价水平上升,这使每一美元更不值钱。
图30-2 货币供给增加4.调整过程简述(1)货币注入的直接影响是创造了超额货币供给。
在注入之前,经济是均衡的(图30-2中的A点)。
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人们拥有的货币量正好是他们想拥有的。
当注入货币后,人们钱包里的美元比他们想要的多了。
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货币供给量现在超过了货币需求量。
(2)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
他们可能用所持有的超额货币购买物品与劳务;或者他们也可能用这些超额货币通过购买债券或把货币存入银行储蓄账户而向其他人发放贷款,这些贷款又使其他人可以购买物品与劳务。
在这两种情况下,货币的注入都增加了人们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3)然而,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改变,因为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由可获得的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决定。
货币注入并没有改变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项。
因此,这种对物品与劳务需求的增加就引起其价格上升。
而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因为人们要为每次交易支付更多的美元。
最后,经济在货币需求量又等于货币供给量时实现了新均衡(图30-2中的B点)。
物品与劳务的物价总水平以这种方法调整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平衡。
5.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1)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是指对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
(二分法指分为两类,古典指早期的经济思想家。
)大卫·休谟在18世纪认为所有经济变量应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名义变量组成——名义变量是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第二类由真实变量组成——真实变量是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这种分类称为古典二分法。
特别是名义变量,主要受经济中货币制度发展的影响,而货币制度对于理解重要真实变量的决定因素基本是无关的。
(2)货币中性货币中性(monetary neutrality)是指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
通常认为,在短期中货币变动对真实变量有重要影响。
但在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动对名义变量有重要影响,但对真实变量的影响却是微不足道的。
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1)货币流通速度为了计算货币流通速度,用产出的名义值(名义GDP)除以货币量。
如果P表示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表示产量(真实GDP),M表示货币量,那么,货币流通速度为:()/=⨯V P Y M(2)货币数量方程式⨯=⨯M V P Y这个方程式说明,货币数量(M)乘以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产品的价格(P)乘以产量(Y)。
数量方程式说明,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物价水平必然上升,产量必然上升,或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下降。
(3)货币数量论的本质①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②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名义产量价值(P Y⨯)同比例变动;③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和可以得到的技术决定的。
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货币并不影响产量;④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量价值(P Y)相应的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⑤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是高通货膨胀率。
7.通货膨胀税(1)含义:指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2)通货膨胀税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政府,政府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①扩大货币供应量能直接增加其收入;②通过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为偿还国家债务的实际价值;③直接增加税收收入,因为通货膨胀会使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在名义上增加,纳税等级自动上升,政府可获得更多的收入。
8.费雪效应(1)费雪效应的含义因为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所以货币增长的变动并不会影响真实利率,所以,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称为费雪效应。
其公式为: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可以改写成: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真实利率,而且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通货膨胀率。
(2)费雪效应的适用性费雪效应在短期是不成立的,因为通货膨胀是不可预期的。
名义利率是对一笔贷款的支付,而且它通常是在最初进行贷款时确定的。
如果通货膨胀的变动出乎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意料之外,他们事先达成协议的名义利率就没有反映较高的通货膨胀。
但是,如果通货膨胀保持在高位,人们最终就会预期到这一较高的通货膨胀,而且贷款协议也将反映这种预期。
确切地说,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是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行调整的。
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随实际通货膨胀而变动,但短期中不一定。
二、通货膨胀的成本1.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影响当物价上升时,每一美元收入所能购买的物品和劳务量都减少了。
因此,通货膨胀似乎剥夺了一个人辛苦赚来的美元的购买力,直接降低了生活水平。
但当物价上升时,尽管物品与劳务的购买者为他们所买的东西支付得多了,但同时,物品与劳务的卖者从他们所卖的东西中得到的也多了。
由于大多数人通过出卖他的劳务而赚到收入,所以收入的膨胀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
因此,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
2.通货膨胀的成本(1)皮鞋成本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是指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在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经历过超速通货膨胀的国家中,这种成本就很重要了,物价上升幅度如此之大,货币丧失价值储藏职能,为了降低所遭受的损失,人们会努力寻找各种途径把手中的货币花出去,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此时的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可能相当高,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人们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努力投入到更具生产性的活动中。
(2)菜单成本菜单成本(menu costs)是指改变价格的成本。
菜单成本包括决定新价格的成本、印刷新清单和目录的成本、把这些新价格表和目录送给中间商和顾客的成本、为新价格做广告的成本,甚至还包括处理顾客对价格变动的恼怒的成本。
通货膨胀增加了企业必须承担的菜单成本。
通货膨胀率较低时,一年调整一次价格是许多企业合适的经营策略。
但是,当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成本迅速增加时,一年调整一次价格就是不现实的。
例如,在超速通货膨胀期间,企业必须每天甚至更频繁地变动价格,以便与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保持一致。
(3)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价格自发的变动就越大。
因此,由于在一段时期内价格只变动一次,所以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就比没有通货膨胀时大。
而市场经济是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的。
消费者通过比较各种物品与劳务的质量和价格决定购买什么。
通过这些决策,他们决定稀缺的生产要素如何在个人与企业中配置。
当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其最好的用途中。
(4)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法律制定者在制定税法时往往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往往增加了储蓄所赚到的收入的税收负担,进而抑制了储蓄。
名义资本收益和名义利息收入是税法与通货膨胀如何相互影响的两个例子:①税收对资本收益——以高于购买价格出售一种资产所得到的利润——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