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过桥》教案
1、配乐诗歌,理解故事内容。
师:(1)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流水怎么样的?小熊怎么说的?
(3)谁听到小熊的声音?他又是怎么说的?
(4)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看了乐得怎么样?
2、请幼儿跟教师一起看幼儿用书画面,边学习朗诵诗歌。
3、讨论,你们喜欢诗歌中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
2、听儿歌。(一边播放动画片一边放磁带)。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儿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儿歌讲了一个什么事情?
3、再欣赏一遍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再放动画片和磁带)。
师提问:(1)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学一学动作)它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2)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的?小熊怎么说的?
(3)谁听到了小熊的声音?它又是怎么说的?
活动名称:《小熊过桥》
活动目标:
1、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体验小熊在同伴的鼓励下由害怕到勇敢的情感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熊、鲤鱼、乌鸦、图片一套。幼儿有走独木桥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谈话,引出小竹桥的特征。
1、昨天我们在楼下玩了走独木桥的游戏,你还走过一些什么样的桥呢?
要求:
这里面共设有四关,每一关都设有问题,只有小朋友回答出来了,才能过下一关,如果答错了,还能过关吗?我相信小朋友都能闯关成功的。
4、尝试分角色表演。
(1)、教师扮演小熊,带幼儿边朗诵诗歌边表演。
(2)、教师指导,幼儿表演。
活动建议
在表演区投放小熊小鲤鱼小浪花等头饰,让幼儿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如果没有立体教具,也可以用玩具熊替代,以木偶剧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欣赏也可以。
大班字宝宝活动:小熊过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整体到部分的仔细观察图画,并大胆的讲述画面内容。
2、认读汉字“小熊、桥、乌鸦、鲤鱼”。
3、引导幼儿用连惯性语言描述画面,锻炼幼儿连惯性讲述能力。
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作品大范例、大挂图、大小字词卡等。
2、幼儿读本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收到“游戏王国”里寄来了一份礼物,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盒子)
二、提出游戏的规则
师:这不是一般的盒子,它里面装了许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乐意在大家面前讲述,并根据诗歌的内容大胆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立体操作教具一套,幼儿用书,录音磁带一盒。幼儿有走独木桥的经历。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走过独木桥吗?再走得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交代诗歌的名称。)
2、教具欣赏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师:诗歌里有谁?讲了一个什么事?
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这首儿歌虽然内容较长,但这首儿歌富有情趣。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相应的图片,让孩子进行理解。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讲述,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的心情来帮助幼儿学习,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体验的过程来快乐学习。从而让幼儿懂得自己遇到困难要克服,别人遇到困难应鼓励帮助的道理。
(4)小熊怎样过桥的?过桥后它心里怎样?鲤鱼又是什么样的?
4、师分句教幼儿念儿歌几遍。
5、整体跟念儿歌。
6、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中哪个小动物呢,为什么?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呢?
7、尝试分角色表演。
A、师扮演小熊,带幼儿边朗诵儿歌边表演。
B、教师指导,幼儿表演。
C、分乌鸦、流水、鲤鱼等角色表演。
8、勇敢的宝贝们,我们每个都扮小熊到外边去走独木桥吧。
小熊过桥(大班)3
设计意图: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比较娇惯,孩子面对困境的能力与人相
处的能力都很差,小熊过桥这一内容比较生动有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并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困境中的同伴,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活动目标:
1、赏和朗诵诗歌的过程中,体验小熊在同伴的鼓励下由害怕到勇敢的情感变化过程。
3、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遇见困难要勇敢,并能克服困难。
活动准备:
1、小熊、鲤鱼、乌鸦、流水头饰一个。小熊玩具一个。
2、课件(动画片)、磁带。
3、独木桥。
活动过程:
1、出示独木桥:小朋友,这是什么呢?你走过独木桥吗?你走独木桥时有什么样的感觉?心情怎样?(幼儿自由发言)。看,今天也有一只小动物来过桥,是谁?想一想小熊最后有没有过桥?它是怎样过桥的呢?你们想知道答案吗?答案都在儿歌里。
2、问:谁听到小熊的声音?它是怎么说的?
3、幼儿学习朗诵: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熊过桥了吗?它是怎样过的?
5、教师:小熊过桥后是怎么做的?鲤鱼看了乐得怎么样?
6、帮助幼儿学习朗诵:一二三,向前跑,小熊过桥回头笑,
7、幼儿完整地学习诗歌。
8、讨论:你们喜欢诗歌中哪一个小动物,为什么?小熊后来为什么能过桥?
2、教师出示小竹桥的图片,帮助幼儿用语言描述小竹桥的特征。
3、教师出示小熊图片,模仿角色声音有表情的导入活动。
教师:我是小熊,我要过小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下面请听儿歌《小熊过桥》。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幼儿仔细倾听,完整感知儿歌的内容。
三、分段欣赏儿歌:
(一)出示背景图一理解儿歌内容,
1、师说第一段儿歌: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你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2、问:当小熊走到桥上怎么样了?他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头上的乌鸦在干什么?桥下的流水怎么样?小熊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师指导朗读)
3、师:那接下来小熊怎样呢?我们来看看第二幅图。
(二)出示背景图二。
1、教师边出示图片,边有表情地朗诵儿歌的第二段。河里鲤鱼跳出水,对着小熊高声叫:“小熊,小熊,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二三,向前跑,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
9、小结:小熊在小鲤鱼的帮助下,终于勇敢的过了桥。
(进行品德教育,让幼儿理解朋友有困难是需要帮助的,而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
10、活动延伸:分角色表演此诗歌。
语言活动设计:《小熊过桥》设计人:北街幼儿园谭健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了解小熊过桥的情感变化,感知儿歌的内容。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用语言、表情或者动作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