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张成福:公共管理》笔记
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与外部评价
公共管理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这决定了公共管理过程必然是追求绩效的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过程。
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是绩效和评估的互动过程。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上)
政府绩效理念的确立和绩效管理的形成,是当代公共管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绩效管理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有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而,绩效管理成为了推进政府部门深入改革,提高绩效的重要策略和工具。
一、政府绩效理念的树立和绩效管理的形成
在当代,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及其相应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绩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新的绩效理念被引入了整个公共部门,落实于管理过程中,形成了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这一发展的基本原因是: 第一、政府部门对绩效理念的重视和引入,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的直接结果。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提高政府管理绩效变成了世界范围内诸多国家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
其原因在于,随着时代的发展,公众在各方面对政府的需求日益增加和提高,使得政府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扩张,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日益增多。
这样,一方面,由于政府为公众所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是由公众通过纳税支付所需成本的,因而政府功能的扩张与强化必然增大政府的管理成本,形成公众负担的加重或政府财政赤字压力;另一方面,随着民主化的进程,公众又要求政府以最经济的手段,花最少的钱,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从而,在不断增长的预算赤字、财政压力和公众的要求下,提高绩效就成为政府管理中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所以,从20世纪70—80年代迄今的世界范围内的政府管理改革中,追求绩效都成了首要的改革目标,绩效管理成为了政府改革的重要策略。
如英国在80年代初展开了以追求绩效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改革,并被认为是政府绩效改革的起点之一,随之新西兰等国也推行了绩效管理运动;如美国专门开展了绩效管理运动,并发布了《政府绩效与成果法》和《绩效基础组织法案》等。
实际上,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专门的管理技术,已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私营部门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因而客观上也为政府部门推行绩效管理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因此,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基本内容有二,一是更加注重绩效,并明确地树立起新的绩效的理念,二是引进私营部门的绩效管理并结合公共部门的需求和特点,形成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技术。
第二、新型公共管理体制的形成,使绩效管理成为公共管理过程的自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