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 介绍 PPT
内江资中文庙
资中文庙在资中县城北门外,北宋雍熙年间始建于县城 资中文庙东 街,清道光九年(1829)迁此重建。主体建筑及布局仿山东曲阜孔庙, 灵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排列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厢房、钟楼、鼓楼、 乡贤祠、名宦祠对称分布两侧。庙中竖有清康熙手书《四书大景》、明 成化年间《重修文庙碑》两碑,字迹清晰,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内江古西林寺
始建于南宋咸淳 五年(1269),明 末焚毁,清嘉庆三 年(1798)重建。 民国二十七(1938) 改住比丘尼众30余 人。寺庙主体建筑 由观音殿、文昌殿 和大雄殿三重殿组 成
内江美食 亲,不要流口水哦
• • • • 内江蜜饯 内江油炸粑 内江串串香 内江珍珠粉粑
内江蜜饯
内江蜜饯是选用优质的白砂糖、水果、蔬菜、 药材为主要原料,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经过十 几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主要品种有:金钱桔 、 梨脯、杏子、寿星桔、枣子、桔红、天冬、桃 子 、苹果、樱桃、冬瓜等。
内江油炸粑
油炸粑为内江民间流行的一种小吃。其制法是将糯米泡 软蒸熟再把糯米饭捏成拳头大的一个个小团,小团包进豆沙。 豆沙以赤豆为主要原料掺进。食盐、花椒粉为佐料然后将糯 米团压成饼状,投进滚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
内江串串香
“串串香”又叫“热锅 麻辣烫”,是草根美食 最大众化的体现,它实 际上是火锅的前身或者 另一种形式,所以人们 又往往称其为小火锅。 麻辣烫以其独特的魅力 和鲜明的特色遍布于全 国众多城市,可以说只 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麻辣 烫的存在,甚至在一定 程度上,麻辣烫已成为 四川味道的代表。
欢迎来甜城内江 享受川蜀文化气息 Thank you!
孔子之师 苌弘
亦作苌宏,人名。字叔,又称 苌叔。周景王﹑敬王的大臣刘 文公所属大夫。刘氏与晋范氏 世为婚姻,在晋卿内讧中,由 于帮助了范氏,晋卿赵鞅为此 声讨,苌弘被周人杀死。传说 死后三年,其血化为碧玉。事 见《左传· 哀公三年》。《庄 子· 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 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 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 年,而化为碧。”后亦用以借 指屈死者的形象。
• 内江地理位置
内江 风景
• • • • 内江圣水寺 内江罗泉古镇 内江资中文庙 内江古西林寺
内江圣水寺
座落于内江市城 郊 .初建于唐代咸通 年间,宋代始名兴慈 禅院,后因寺后山有 泉水流出,终年不涸, 水质清纯,甘甜爽口, 被视为灵泉,故更名在四川仁寿、威远、资中三县交界的深丘中, 隐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闻名得于清朝中叶盐井 的发现,那时罗泉镇商贾云集,热闹异常。而如今只留 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盐神庙透着远古的苍凉。
特约记者 范长江
长江(1909----1970), 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田 家镇赵家坝人。范仲淹家 族三十一世传人。在内江 他曾在田家小学(现田家 镇小学)、内江县立初级 中学(现内江一中)、四 川省立第六中学校(现资 中一中)读书。1927年离 开内江,1933年涉足新闻 界,1935年当《大公报》 特约记者。
四川内江
• • • • 简 风 美 名 介 景 食 人
内江 简介
内江介于104°15′E──105°26′E、 29°11′N──30°2′N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21.5km, 南北最大纵距94.7km;1985年2月11日正式成立;幅员面 积5386k㎡。内江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恰 似一颗珍珠嵌于华夏大地。
内江珍珠粉耙
珍珠粉耙是四川内江的传统著名甜食。产 品特点 晶莹发亮,耙质绵软,香甜可口。
内江名人
• 国画大师 张大千 • 特约记者 范长江 • 孔子之师 苌弘
国画大师 张大千
张大千(1899年5月 10日—1983年4月2日), 中国著名画家,祖籍广 东省番禺县,生于清朝 四川省内江,因其诗、 书、画与齐白石、溥心 畬齐名,故又并称为 “南张北齐”和“南张 北溥”。二十多岁便蓄 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 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曾与齐白石、徐悲鸿、 黄宾虹、溥儒等国内各 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 交游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