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对宁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
专业:自动化
班级:01
姓名: 朱利华
学号:0804020130
2010年8月20日
内容摘要
最低生活保障,简称低保。
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探索建立城市低保制度。
至1999年9月底,中国668个城市1638个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了低保制度。
特别是2001年下半年以后,由于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持续空前的投入,城市低保制度的覆盖面迅速扩展,保障标准也随之较大幅度提高。
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227余万人,人均月保障标准为162元,1至9月份的人均补助差额为76元。
应当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城市低保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城镇居民,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基本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目录
一.宁夏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 (4)
1. 贫困线及贫困人口的构成 (4)
2. 城市贫困家庭生活状况 (4)
二.贯彻落实相关低保制度的基本经验 (5)
三.贯彻落实相关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6)
1. 医疗卫生条件无法保障。
(7)
2. 子女教育费用难以维系。
(7)
3. 居住条件无法改善。
(7)
4. 低保对象中其他特困人员生活仍有困难。
(8)
四.相关建议 (9)
五.参考文献 (10)
一.宁夏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
1.贫困线及贫困人口的构成
从全区城镇居民生活状况看,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逐步向小康水平迈进,但仍有部分居民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况之中。
全区城镇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全区城市贫困线标准为月人均收入180元以下,全区城镇贫困家庭为6.8万户,居民户贫困率为12.7%,城镇贫困人口为22.9万人,非农业人口贫困率为14.2%。
在贫困人口中,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占27.2%,这几回族和少数民族家庭1.6万,约占6万人口;国营农林牧场人口贫困率277%,涉及约0.4万家庭,2.5万人口;残疾人口的比重占3.5%,涉及约0.66万家庭,0.8万人口。
2.城市贫困家庭生活状况
收入少,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
从收入水平看,2001年贫困家庭人平均收入为1453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73.8%,相当于10%最高收入户的11.7%。
从消费水平看,2001年贫困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800元,比全区平均消费水平低61.1%,仅相当于10%最高收入户的13.9%。
从消费结构看,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低,入不敷出,2001年贫困家庭收支户均倒
挂347元,部分家庭不得不采取举债、赊欠等方式艰难度日,消费支出的70%用于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仅仅是为维护基本生活需求,还有部分家庭无法维护基本生活,只能靠社会救助和亲友接济维持。
二.贯彻落实相关低保制度的基本经验
1998年以来,我区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过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党和
政府的中心工作,树立大民政的思想,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
化管理为突破口,尽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低保功罪柱子体系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低保功罪的监督机制,着力构筑城市神会救
助体系。
截止目前,城市低保共保障城市困难群众7.7万户,20.3万人,累计保障733万人(次),有效的解决了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在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提高救助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全区一半左右的城市、县(区)制定了城市特困家庭医疗,教育救助制度;卫生、教育、司法等部门也出台了医疗、助学、司法援助等方面的救助措施和方法,这些制度和措施有效的缓解了城市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城市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了可靠保障。
通过对五保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困户救助和农村低保也在稳步推进。
随着救助措施的实施,凡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的人员可在遇有重大疾病、子女升学、住房等困难时,可到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指定的街道办事处(镇)或社区居委会申请社会救助。
三.贯彻落实相关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贫困原因的错综复杂,贫困类型的多种多样,贫困的社会救助就不可能仅仅用一阵红方法。
在具体的实践中,如果一个方面的贫困考虑不周到或救助不利,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现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以凑过普遍意义上有效的解决了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
问题,但部分城市低保对象中还存在一些特殊性的问题需要重视和关注。
1.医疗卫生条件无法保障。
由于绝大多数患病人员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巨大的医疗费用开支,使这些家庭不堪负重,他们要么举债累累,要么小病拖大、大病拖死,陷入贫病交加的困境,导致了“越穷疾病越多,疾病越多越穷”的恶性循环。
例如:王纪,大武口人民路工人街居民,靠蹬平板车维护生活,1999年开始享受低保,妻子长期生病,常常是低保金一发,妻子就住院,家中一贫如洗,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孩子曾因营养不良,多次在上学途中昏倒,并且面临高考;孙天伟,银川市崇安区低保户,下岗后靠修车为生,月收入330元,儿子患白血病,每月治病费用700-800元,全家的生活费几乎全部用在了孩子治病上。
2.子女教育费用难以维系。
在一些低保家庭中,难以支付子女的读书费用。
有付不起学费或者借读费而辍学的,还有考取了宁夏外重点大学而因为费用高昂而屈就于宁夏内大专院校的。
例如:赵兰君,青铜峡市小坝镇居民,丈夫病退,月病退工资550元,3个孩子,两个上大学,一个上大专,虽然享受低保,但是既要支付丈夫的医疗费,又要负担孩子的学费,家庭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刘英,大武口青山区居民,摆摊修车月收入195元,妻子患高血压、糖尿病,女儿高考分数达到重点线,但由于家庭困难,只好选择宁夏内大学就读,仍不堪重负。
3.居住条件无法改善。
在我国目前货币住房制度下,有一部分弱势群体陷入了住房难的问
题。
例如:张有良,男,石嘴山南街新村低保户,患有精神病,长期住院,孩子在水利学校读书,无房户,租房住。
4.低保对象中其他特困人员生活仍有困难。
低保对象中的其他特困人员多为“鳏寡孤残”,他们是整个社会中最困难的群体,处于极度贫穷,主要靠社会救助生存。
一方面,孤寡独居的人口生活费用如水、电、房租等相对负担重;另一方面,老弱残病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钱、物的救助,还需要服务类型的救助。
四.相关建议
对于医疗方面,综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解决低保对象中患病人员的实际困难。
如采取医疗减免、临时救济、医疗补助、医疗救助基金和慈善医疗救助等措施,对贫困人群进行医疗救助。
对于教育方面,国家有政策救助和资金救助,对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低保户子女,区外的一次性给予5000元补助,区内的一次性给予3000元补助。
通过申请,教育救助大大的缓解了学生求学压力,但是,并不能长久的解决,在学校,应鼓励贫困群众子女勤工俭学,并优先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使其缓解家中的压力。
对于住房方面,可申请廉租房。
廉租房的产生,大大的减轻了贫困人群的住房压力,同时,可以使他们在地住房压力下,向着脱贫道路稳步进发。
对于“三无”对象及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高龄老人(70岁以上)、危重病人等,可享受全额保障对于或在当地保障标准的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执行。
在对低保户进行财力救助的同时,各地区居委会应对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扶持,使其能够有信心致富,敢于致富,带动其他贫困群众致富。
政府应大力鼓励贫困群众走致富道路,大力实施扶贫政策,帮助他们走
出贫困道路。
五.参考文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政策法规》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文件汇编》
《省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诚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银川市西夏区诚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