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科学(首师大版)1-8册教材简介
科学(首师大版)1-8册教材简介
探究式科学教育 科学解释 几种研究方法及过程技能 目标达成的检测
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 求实证与解释 )
教师的作用 ( 有效地指导探究学习 )
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 ( 求新知的欲望与科学能力的养成 )
对科学的本质是解释的认识,使人们空
前关注科学概念的描述。因为解释是科
(第1-8册) 教材培训 王素英 2013.7.11 wangsuying123@163.co
m
首师大版科学教学内容一览表 共8册 47个单元 156课
贴近生活、生动活泼、有趣味 改革表达模式,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突出实践活动,促进科学能力的发展。
动物
植物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是有其特征的
水
空气
大地
结构与功能、生活与技术 科学探究
第3册 经历科学 植物的叶和茎 电与生活 磁与生活 声与生活 天坛里的声科学
第4册 生活中的空气 共有的家园 植物的花和果实 关爱健康 设计与制作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经历科学(探究 摆 测温 ) 根和茎
学的产物,概念是解释的表达方式。解 释的产生来源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概念是有组织的、有不同覆盖程度的、用抽象 语言表达的、超越主题和事实的一些观念和思 想。
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
发展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比让他们掌握大量 事实性的信息更受到重视。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科学概念、探究能力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同步发展的。
15.小电动机、16.交通信号灯、17.电热器
能源与生活
18.常规能源、19.太阳能、20.风能
活动
*21.中国科学技术馆
机械与工具
热与生活
能的形式与转化
光与生活 设计与制作(转化) 能源与生活
人体的秘密 生物与环境 身边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 科学考察
人的性状、我们的生长发育、脑的保健、 *人类的进化
视觉信息和言语信息的整合促进了对概念的理解 。
概念关系图的关键在于清晰地表示了一个项目与 其他项目的关系。
概念关系图以图表的形式代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的关系。
概念图:用图形化的形式显示概念或多个概念之间 的联系的方式。由节点、连线、连接词、实例组 成。
力
作用于 物体
运动有
速度
有
方向
有 位置
探究式科学教育 呈现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关注教学评价 课文中的评价; 各册中的自我测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形 成性评价(我的科技新闻卡、我的科学探究故事 等)
地域特色 地方资源(如科技场馆、科普基地等)
总之:教师好教、学生好学
物质(系统)(三、四年级)
结构和功能 (四、五年级)
幼苗与阳光、猫头鹰与农田、*树木与 人、*制作生物生存环境的模型
植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人体的运动、 各种各样的运动
地壳的运动、地震和火山、地表的运动、 *变化的星空
有趣的科学考察活动、植物的考察、动 物 的考察、山地的考察、河流的考察
人体的秘密
生物与环境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身边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科学考察
纸张 纺织面料 塑料 合金
月球 太阳 月食和日食 太阳系
北京天文馆
水
蜡
锈
霉
运动与变化
力
材料
星球探索
主 题(单元)
课题
机械与工具 热与生活
1.杠杆、2.滑轮、3.轮轴、4.斜面
5.物体的热胀冷缩、6.勺把是怎么热的、7.暖和的房 间、*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9.保温和散热
光与生活 设计与制作
10.光和色、11.光的传播、12.光的反射、13.光的折 射、*14.透镜
继承和发展传统的科学教育经验。 —关注儿童的年龄特征,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比较、分类、归纳、概
括、分析、综合等); —注重观察、实验、制作等动手实践等。
开发教学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 关注教学评价 注意学科间的联系
科学发展史的教育
设计与制作
……
物体是有结构的 能有不同的形式
电
磁
声 ……
生活中的空气 花和果实 共有的家园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关爱健康
设计与制作(结构)
运动与变化、生活与技术 科学探究
变化的水
生活与技术 力与生活 常用的材料 星球探索 活动
水到哪里去了 给水加热 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冰 云、雾和雨 蜡 生锈 发霉
推力和拉力 浮力 摩擦力 找找身边的力
从发展科学概念的角度,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检 验观念、拓展经验、形成新的观念三个阶段。
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过程将遵循:熟悉事物→小 观念→大观念→更大的观念→理论和原理系统的 顺序,这个过程不会反向而行。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一步一步地拓展他们的观 念,而不要跑到他们经验的前面是很重要的。
从课程内容中提取出来观点和专业术语,将它们 以直观的形式画在图中,显示了它们的名称和相 互间的关系。
变化
位移
力和物体的位置、位移及速度概念图
(一)观察与描述 (二)比较与分类 (三)实验与模型
(一)观察与描述
观察:即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 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 获得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 察。直接观察指通过感官在事发现场对客体的观察 ;间接观察,其一,指以感官通过某些仪器来观察 客体的方法,其二,指对事发后留下的痕迹(如照 片、录像、录音)等进行推测的观察。
能与能的转化 (四、五年级)
运动与变化 (五、六年级)
相互关联
(五、六年级)
设计与制作 (四、五、六年级)
人与自然 (地球系统: 四大圈层) 基本操作
第1册 科学在我们身边 人与植物 人与动物 人与水 人与空气 人与大地 北京自然博物馆
第2册
植物的生活 动物的生活 生活中的水 变化的空气 地下资源 中国地质博物馆
单元 技术与科学 设计与制作 飞行与空间技术
科技探索
课时 8 7 8 7
观察、实验、比较、分类、描述 类比、归纳、概括、演绎 预测与推理、记录数据、搜集证据、
解释结论、应用迁移
控制变量(对比的观察与实验)、使用 工具和仪器、绘图
其他
科学本质 —— 求实证 尊重事实 —— 用数据说话 注重经历 —— 感受与体验 重在应用 —— 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