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毕业论文中文摘要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激励机制的作用日渐显著。
所谓“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要出发,针对不同的员工设定绩效标准和奖酬值,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企业目标。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如何;是由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管理的激励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非人力资源的根本特征就是,它依附于员工活的人体而存在,也需要员工或个人的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实现。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否“以人为本”,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决定企业运营绩效优势的关键因素和个人资源管理的战略性问题。
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然能立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会使领导无法确切的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激励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程度,以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
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运用目录一、绪论二、激励机制的作用以及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一)、激励机制的作用1、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舞员工士气2、有利于员工完善自我、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3、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2、激励是以员工需要为基础的3、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激励有效性的保障三、激励机制的内容(一)、物质激励(二)、精神激励(三)、舆论激励(四)、民主激励(五)、监督激励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机制(一)、了解员工的需要(二)、激励方法的选择五、激励机制运用的难点(一)、管理者不知如何下手(二)、员工的需求太个性化(三)、激励的手段像一团云雾(四)、目标不同,激励不同(五)、激励不可忽略有效沟通六、激励的平台(一)、规划体系(二)、岗位体系(三)、绩效考核体系(四)、员工体系(五)、薪酬体系七、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体制(一)、目标激励与过程激励相结合(二)、整体激励与层次激励相结合(三)、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八、结论一、绪论通过写作此论文,使我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中激励机制有所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规模损失,失业问题已经深深地触及到了国家制度层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然而从整体上扭转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恶化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激励机制运用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正确运用,通过强化动机,引导人们不断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的过程. 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激励运用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来刺激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激发上进、肯定下级、防治消沉以达强化信心为职工注入新鲜内在动力.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从而使组织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二激励机制的作用以及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一)、激励机制的作用1、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舞员工士气激励,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意指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行为科学的调查显示,有效的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迸发更多的工作热情,在同等条件下创造更多的价值。
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部分员工会安于现状,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他们认为:应得到的肯定少不了,轮不着的也争取不到;多干多差错,还不如不干。
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导致行为的被动,一般仅能发挥出20%~30%的工作能力。
如果员工受到充分的激励推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士气大振,责任性增强、办事效率提高,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
这一定量分析充分证明了激励在鼓舞员工士气方面的巨大作用。
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
企业要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就要求员工有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
在企业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
可见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
以往我国的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个人能力,认为企业效益完全由员工素质决定。
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
从“绩效函数”(如下)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绩效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激励水平也是工作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
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优良好的行为表现的。
P=f(M×Ab×E)P------个人工作绩效M-----激励水平(积极性)Ab----个人能力E------工作环境2、有利于员工完善自我、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影响员工自我完善的因素很多,内因即自身因素,包括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竞争能力和理想定位等;外因主要是工作氛围、条件和机遇,也包括上司的引导、同事的监督和企业的激励。
如果说员工的自立自强是内因,那么,企业对员工的鞭策、激励则是推动员工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外因。
造就一位优秀的企业员工需要内外相长——良好的自身素质与完善的激励机制相得益彰。
激励是最能发挥人的效用的方式。
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会给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牵引力,从而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例如,对钻研专业技能、努力进修业务的员工进行大力的表彰,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必要的惩戒,无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开阔员工的精神境界。
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不懂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无疑能发挥奖一励百、惩一儆百的作用,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激励既是员工实现自我完善的主观需要和外部推动,又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3、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是由众多个体的员工组成的。
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
激励有助于创造竞争气氛,形成一种人人争先、个个奋进的局面,使企业文化的主流健康向上。
此时,企业的存亡、发展与员工个人的事业、前途有机结合,形成奋发图强的合力,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团结的力量必定推动企业阔步向前。
可见,激励机制对企业凝聚力的推动和企业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挖掘员工潜力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
由此可见,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
索尼公司鼓励每一位员工对产品提出任何意见,由此,便有了随身听的诞生,这便是挖掘潜力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由此可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表现,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
2、激励是以员工需要为基础的需要是指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于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
它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
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
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
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员工才有较高的积极性。
激励之所以有效,原因在于人们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就会对事情的成败分外关注,而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使面临的压力变为动力。
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正是激励的基础。
激励手段必须针对员工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另外,好的激励手段还应该引导员工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
总之,只有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
要建立使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就要立足员工的需要。
3、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激励有效性的保障有效的激励还必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保证。
这里所指的评价体系包括绩效评估体系和对激励手段有效性的评价。
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是对员工努力工作的肯定,是对员工进行奖惩的依据。
以员工绩效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奖惩,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而激励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创造出高的绩效水平。
没有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也就无法评定激励是否有效。
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的需要也会随之变化,通过对激励手段的评价,可以随时把握激励手段的有效性和员工需要的变化,调整激励政策。
达到激励员工的最好效果。
三、激励机制的内容既然激励机制对员工和企业的发展有如此之大的作用,正确认识和理解激励机制的内容,就成为我们对激励机制加以运用的前提。
许多人认为激励无非就是加薪、提职。
其实这种认识是表象的、片面的、激励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物质、精神、舆论、民主和监督等五个方面的激励。
(一)、物质激励员工的物质因素体现为工资、津贴、奖金等劳动报酬。
物质激励的关键是优化薪酬设计,薪酬设计要注重“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外具有竞争力”。
工资不仅要体现职级高低,也要反映同一职级内人员之间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工作成效的大小。
当然,非工资性收入的合理分配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重要激励方式。
目前非工资性收入比例不断提升,因此非工资性收入的分配更应与员工岗位目标责任制直接挂钩,否则无法达到物质激励的目的。
(二)、精神激励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力量的源泉和工作的动力。
企业员工也是一个自然的和社会个体的人,有最基本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更高层次的情感、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
在保障其基本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应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
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中,在重视对员工物质激励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精神的激励,努力为员工平等公正地参与职位竞争、获得晋升的机会和较高的职位营造环境,创造条件。
通过精神激励激发出广大员工踏实工作、创新工作的激情,并使他们对本职工作、对所效力的企业产生更加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舆论激励所谓舆论激励就是通过通报、会议以及广播、电视等手段和途径,对先进事迹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从而达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目的,形成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舆论激励还涵盖了舆论监督的内容,舆论监督虽没有强制力,却在社会生活中极具影响力,通过舆论对不良行为的鞭笞,对那些损公肥私、腐败堕落行为和人物的曝光,促使广大员工提高警惕性,增强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