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一讲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单项选择题1. (2018·山东日照一模)下图是1925年美国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根据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整理)。
这份统计数据反映了美国( )A. 贫富分化使社会购买力明显下降B. 消费市场孕育着极大不安全因素C.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D. 股票投机过度导致市场虚假繁荣2. (2019·广东六校联考)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
这说明( )A. 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 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C. 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 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3. (2018·山西晋中适应性调研)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
胡佛政府修建水坝的目的是( )A. 运用强制力来提供救济,改善民生B. 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复苏C. 通过法律形式加强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 通过一系列社会立法以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4. (2018·广东肇庆三模)1932年7月,英联邦国家缔结互惠关税协定:英国保证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享受优惠待遇,限制从自治领和殖民地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并征收高额关税。
其旨在( )A. 维护英联邦的集体利益B. 维护自由主义经济体系C. 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D. 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5. (2018·山东日照校际考试)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A. 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 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 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 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6. (2017·河南八市第一次测评)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
这表明( )A. 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B. 国家干预经济逐渐成为共识C. 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D. 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7. (2018·湖北5月冲刺)在新政初期,美国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是大力支持的。
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
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 )A. 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B. 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C. 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D. 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8. (2018·河南安阳一模)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创始而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高达3 556项。
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 )A. 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B. 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C.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D. 分权制衡机制严重削弱9. (2019·安徽六校测试)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这说明当时美国( )A. 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B. 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C. 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D. 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10. (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罗斯福最终根除了“暂时疾病”B. “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销矛盾C. “试验性疗法”借鉴了苏联的经验D. “试验性疗法”就是实行计划经济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罗斯福新政( )A. 最终以失败告终B. 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C. 具有阶级局限性D. 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12. (2017·广东深圳一模)1935年5月27日被罗斯福等人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
到了年底,报纸将“最高法院下达判决,怒怼新政”选为1935年的年度新闻。
这反映了( )A.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受到挑战B. 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总统C. 新政危害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 罗斯福新政之路艰难曲折二、非选择题13. (2018·河北5月冲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
1931年,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
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
二,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以缓解金融危机。
三,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
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
四,同年7月,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
五,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
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
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
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赢得大选。
1932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
——摘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金融改革。
14. (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
六七十年代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成果较为匮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又出现研究罗斯福新政的“高潮期”。
这些前人文字,虽不无可挑剔之处,但更多的仍是相当具有文献价值之作,其中有的还有相当可贵的学术和思想价值。
——摘编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第一讲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 B【解析】据上表得知,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高,未涉及贫富差距和购买力的问题,故A项错误;据上表,日常消费用品分期比例高容易引发经济问题,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市场孕育着不安定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分期付款使用比例高,未涉及科技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分期付款消费,与股票投机过度无关,故D项错误。
2. C【解析】由题干“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可知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信奉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3. B【解析】题干提及的是公共工程的兴建,未提及社会救济,故A项错误;胡佛水坝工程浩大、历时长,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故B项正确;题干提及的公共工程,非工业,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故D项错误。
4. C【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说明,英联邦国家缔结的互惠关税协定,对内双方给各自的产品进入对方的市场提供优惠,减免关税;对外则高筑关税壁垒。
阻止其他国家产品涌入英联邦市场,其主要目的是减轻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冲击,故本题答案选C项。
5.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各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危机的程度,故D项正确。
6. B【解析】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体制,材料中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实行经济计划,但不是都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中实行计划指导,反映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各国在1933年制订经济计划,没有介绍其效果,故C项错误;对经济实行计划指导不属于法西斯专制体制,故D项错误。
7. B【解析】据材料“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可知州长们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州的利益,他们反对的应是对州权造成威胁的举措。
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会对州权造成威胁,故B项正确。
8. C【解析】材料提供了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政治的运作情况。
由材料中国会审议总统提出的法案,这便有利于总统行政命令的及时发布,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
9. D【解析】根据材料“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是创新国家管理体制的体现,D项正确。
10.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情况下,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使美国摆脱了危机,这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经验,是一种“试验性疗法”,C项正确。
11. C【解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成功的改革,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的评价,说明当时罗斯福新政中难以平衡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导致资产阶级对其不满,故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强调对罗斯福新政的不足,并未涉及对其成就的分析,故D项错误。
12. D【解析】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上演帽子戏法,一连将罗斯福的三部新政立法斩落马下”可知罗斯福新政受制于国内政治制度,新政之路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
13. (1)特点:①措施全面,开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序幕。
②力度小且不够灵活。
③受政治环境(大选)影响,推行乏力。
④没有抓住金融问题的关键和民心的向背。
⑤收效甚微,最终失败。
(2)评价:①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一定基础;②是现代西方金融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具有世界意义;③未能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未能抓住美国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受政治局势和改革者自身的素质的影响,导致改革失败。
14. 论题: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的罗斯福新政研究。
阐述: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重视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