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10-03-10T14:17:02.53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2月上旬刊供稿作者:车新新[导读] 在21世纪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车新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摘要: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
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
网络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世界各地的文献、数据等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在进行着全球性的共享与传播。
世界各国都纷纷启动了自已的数字图书馆项目。
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由于缺少特色信息资源和特色信息服务,造成文献资源利用率低,用户难以查找。
很难满足现代读者的需求。
因此,怎么建立一个有特色化与信息化的数字图书馆、独树一帜的数字馆藏成为各高校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特色化信息化数字图书馆1 走特色化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1世纪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
高校如果没有特色信息资源就无法吸引读者,无法起到让读者认知的过程,就会失去数字图书馆应起的作用。
也就失去了数字图书馆的价值。
在任何时候,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生命力,有了特色就有了竞争力。
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学科建设,科研重点,普及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及本校的资源优势。
把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理念、信息资源,文献资源等,利用技术手段建设成有本校特色的数字图书馆,形面多元化,多学科,多层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资源格局。
开展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服务,更科学、更有效的合理利用文献资源、信息资源以满足读者需要。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
它整合了海量资源、多元化服务,使以往分散的资源和服务衔接起来,使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所以加强对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究是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新技术是数字化的关键,没有它们的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定位、功能要素、内容结构、特点及设计原则等内容入手,可以从数据集成、管理集成和服务集成三个方面探讨1.1 数据集成数字化图书馆对于存储系统的需求是数据集中存储,有较高的可用性、扩展性、便于管理等特点。
可以开发一些新兴的数据集成方式(如长城集团的SAN存储技术,SAN就是采用将信息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开,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直接存取访问,这种通过网络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直接存取,把存储设备当作标准网络设备的新的网络存储方式。
)1.2 管理集成系统依托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基础,实现数据全MARC存储,标准MARC著录功能,实现了全MARC著录和条目式著录并存;在传统的C/S与B/S相结合的系统模式下新增在线流通功能,为系统最终实现纯B/S结构奠定了基础;在馆藏资源数字化集成的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的对特色馆藏图书、期刊及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对特色的馆藏图书进行整合及深层次加工,分析,建立专题性资料库、全文特色安生据库,并提供目录体系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等。
1.3 服务集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的相互渗透、连接,已形成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网络。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只对单一的载体所含的信息感兴趣,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得到满足。
用户关心的不再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是对其获取的结果感兴趣,他们往往要求图书馆能够围绕他们关心的信息提供一系列信息资料,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取决于图书馆能否提供他们所需的全方位信息。
信息资源分布的分散性和信息技术利用的分离状态使图书馆的作用凸现,而集成化图书馆服务可以按个性和客观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集中获取所需信息。
服务要求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的全面、丰富性;二是能满足信息用户对信息类型和信息媒体多样化的需求,如提供包括文字型、数据型、图像视频型、音频型、软件型等各种数据库等。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探讨,足已说明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高新技术所支持下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
对将来知识的大量获取及学术交流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发展好高校数字图书馆是每所高校的重中之重。
2 高校数字图书馆特色化及信息化建设要根据各专业特色进行数字化建设,为达到读者要求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2.1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定位一定要准确,要“因校制宜、因需制宜、因人制宜”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各馆的重点特色化建设中去。
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学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密切围绕本馆资源优势与核心群体实际需要进行考察、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利于本校发展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2.2 统一标准严格规范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实现共享的关键。
标准化建设主要指在数字化文献的采集与一次、二次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通讯格式、数据加工标准和有关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等标准化原则和要求,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符合网上传输与资源共享要求。
只有按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才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才能在网络上流通无障碍,真正实现“虚拟馆藏”的共享服务。
所以学校在建数字图书馆初就要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
2.3 要统筹安排共建共享,统一经费使用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统筹安排,共享共建。
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不断地协调资源建设,走联合之路,互通有无,发挥高校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
建立与社会之间、校际之间、馆际之间的共享通道。
在经费管理使用中,要抓住重点,体现核心。
以满足读者为已任。
2.4 数字化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建设数字图书馆中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有良好的图书馆管理知识及专业知识,又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系统维护技术。
所以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大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以适应数字图书馆对人才的要求。
3 结论特色化的数字图书馆是各高校发展的必然,对高校有深远的意义。
学校应抓住机遇,加强资金投入与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交流互通,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合作,提高信息的认知能力、获取能力、利用能力。
为更多的读者服务。
更好的体现高校的内涵及知名度。
Abstract: Digital library is the library in which a variety of illustrated literature is treated with digital processing and saved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It is essentially a distributed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ystem. To facilitate cross-regional, object-oriented network query and disseminatio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carriers and different geographic lo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integrated and stored in digital library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It involves the processing, storage, search, transmiss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long with informationization, network rapid development. The network digitization library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21st century library development. As the world literature, data and other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shared and disseminated by the internet in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launched their own digital library projects. Now,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services, literature resources are lowly used and difficultly to search in the digital libraries of universities. It becomes a popular topic that how to establish the distinctive and informatization digital libraries in the universities. 参考文献:[1]吴建中,马自卫.图书馆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关于图书馆未来的对话之十二[J].图书馆杂志,1996,(05).[2]高文等.《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杨璐露.略论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04,(11).[4]慎明旭.关于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2,(07).[5]毛玉艳,朱敏,孙中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2).[6]张怀涛,代根兴,张绍仁.新世纪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原则与策略[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0,(03).[7]张怀涛,刘广普.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