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随笔
二、丰富的色彩选择方式,丰富儿童了的色感。
在电脑画图软件中只要用鼠标点工具栏上的颜色,就可以把画面涂上漂亮的颜色,从而感受不同的色彩对视觉的刺激。《金山画王》中还提供了现成的图画作品,供儿童涂色,儿童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美化作品。可以反复使用,一个儿童每次都可以画出不同的效果,不同儿童也一定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加强了儿童对色彩的认识的同时也丰富了儿童是色感。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公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利用电脑绘画后,儿童对电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在从中得到了很多快乐。随着电脑在生活中运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要利用电脑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针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挑选合适的活动,科学的利用电脑提高培训效果。
教 师 教 学 随 笔
姓名
杜玉波
时间
10.25
题目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关心”
运用信息技术这种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的:
(二)对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解。1、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体现出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程关注的重点,知识技能是为实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作用。音乐学科的目标定位:音乐教学是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学科,是唱歌课、演奏课,更是一门文化艺术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生修养的人文学科。内容标准是衡量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达到内容标准的过程中能体现出课程的目标,即贯穿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过程方法中音乐审美体验的实现。2、内容目标的宗旨。 内容目标的宗旨还是音乐审美体验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两者是音乐学科的核心。只有当感受鉴赏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心审美体验时,才能谈学生的表现,只有当学生真正美的东西产生追求的兴趣、欲望时,才能激发其创造的潜力和动力。掌握学习音乐艺术的方法,如何通过表现、创造美的途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成为本次课改的重点。
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教 师 教 学 随 笔
姓名
王晓静
时间
9.12
题目
课堂教学随笔
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课,特别是个别地方更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科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音乐课越来越刮目相看。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教 师 教 学 随 笔
姓名
王春波
时间
9.5
题目
理想的音乐课堂
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是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感受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爱民族、爱人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
我在很多关于识谱教学的文章当中看到了先学歌曲,再进行“听谱”这样的方法,也用在了教学当中。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学唱歌曲都是跟着录音听几遍就能唱会,学生也是一样,在教学中往往听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学着唱词,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肯定很不乐意。这时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
总之,“学会关心”、“力图弥补”、“学会生存”的缺陷,是人们力图建构的一种新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要求学生跳出自我的天地,面对具有全人类、全球性质的挑战与问题。为此,我们希望教育在我们的努力下具有这样的理念教育是不同程度上改善和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内部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的因素,是将那些做值得称道并日趋导向理解他人的观念转变为一种普通的道德之心。
二、扩展教学概念的范围
在艺术课程中同样也有《蚂蚁》这一课,目的是要求学生画蚂蚁。在教师有故事情节的导言中学生进入了“昆虫世界”,然后大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与蚂蚁有关的知识,有从生物角度去介绍的;(蚂蚁有触角,它们用触角交流信息)还有从色彩与形状的角度去讲解的;(蚂蚁的身体是黑色的,它的身体是椭圆形)。接着大家观看网页中的图片,对比欣赏生活中“写实的蚂蚁”与“拟人化了的蚂蚁”;设问:你怎样为蚂蚁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后多人合作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学生会依据自己在自然界中的环境的考察,还会从食物链的角度思考完成这样的作品。教学进行到这里“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的教学理念也在无声息的悄然渗透。
上述对课标的理解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目标及对教材的处理和分析及教学设计,影响教师的教学操作及教学态度。
二、理想的课堂教学操作。理想的课堂教学操作应处理好下面几对关系:1、处理好观念与行为的关系,观念只有通过行为的到位才能具体落实;2、理好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什么样的材料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它们是相对的,也是教师处理教材是应该把握的重点难点的关键;3、处理好课本与教材的关系,课本(原始剧本)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结构性的东西,是教学材料的部分,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有灵活重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音乐教学更为重要,可以说课本资源有限,但材料和教学空间是无限的。
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年片等。比如在学习“把表格修饰得更漂亮”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修饰表格的方法,学会了设置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底纹及对齐方式。对整个课程表进行修饰,通过全体参评,评出了全班修饰得最漂亮的课程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请下课后思考一个问题:在修饰表格的过程中是不是用的字体越多,用的颜色越多,修饰的表格就越漂亮?
音乐新课程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确立,但音乐新课程改革应该如何“走”好?一线的教师怎么办?怎么学?如何尽最大可能实现课程目标?如何创造自己完美的音乐课堂教学?新课程教学的操作体系需要一大批一线的教学实践者孜孜不倦地去探求、去研究、去实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理想的课堂教学吧!
一、理想的音乐课程标准。 新课标作为理想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它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标准,是教师教的标准,也是学生学的标准,它涉及到课程的结构、理念、目标、内容、教材、评价等几个方面。
教 师 教 学 随 笔
姓名
杜玉波
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
10月20日
题目
绘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意义
绘画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儿童掌握电脑鼠标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电脑进行美术教育,会让孩子们感受更多的乐趣。
一、多样的绘画工具,激发了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电脑里绘画和纸上绘画最大的区别,在电脑里你即使刚刚会画一点,只要有好的创意一样可以画得很好。所以在电脑上绘画使儿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在我们活动中心的电脑上都有《金山画王》这个软件,里面有一些现成房子、人物、动植物等的单个独立的物体造型和一些有趣的绘画工具。这些造型都比较形象生动而绘画工具又可以随意选择。有的儿童在里面一时用喷枪,喷出各种各样的树,一时用画笔画出各种各样的球,一时调出各种各样的动物来,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孩子在里面一会儿找个美丽的公主,一会儿找间可爱的小房子,一会儿找来七个小人,一会儿又找来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一会儿又找出各种各样的树木来,最后变许多的美丽图画来。
教师教学随笔
姓名
杜玉波
时间
9月10日
题目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的做法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
教 师 教 学 随 笔
姓名
王晓静
时间
9.24
题目
音乐教学随笔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例如《蜗牛与黄鹂鸟》一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蜗牛和黄鹂鸟》中的歌词意思了解以后,问“黄鹂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学生会回答“讥笑”;教师再问“从哪里看出黄鹂鸟讥笑的态度?”,学生会经过讨论以后,根据学生对歌词中的理解黄鹂鸟说的话看出它们对蜗牛的一种讥笑态度;而蜗牛赞扬了蜗牛坚忍不拔的上取精神。从而告诉学生在学习上要学习蜗牛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