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织物分析实训实训一透孔组织、蜂巢组织与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2课时+课外)透孔组织织物,其组织表面有均匀分布的小孔,一般用作稀薄的夏季服装面料。
蜂巢组织织物,其表面形成规则的边高中低的四方形凹凸花纹,形如蜂巢,该织物比较松软。
凸条组织正面产生纵向、横向等方向的凸条,而反面则为纬纱大中型经纱的浮长线组织。
这是联合组织中常见的三种组织。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通过小样分析掌握直接观察法和拆纱分析法。
2、通过分析加深对织物外观特征、组织结构的认识。
二、实训仪器、工具和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黑绒板、意匠纸、布样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透孔组织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用直接观察法绘出透孔组织的组织图。
(4)观察织物外观,绘出透孔组织孔隙形成的结构图。
2、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织物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3)确定拆纱系统。
(4)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5)做纱缨。
(6)检查织物组织① 在拆开纱线和检查组织之前,应在纱缨上作好起点的记号,常用方法是在纱缨上剪一个缺口,然后再逐根检查交织情况,逐根进行记录。
② 用组织点直接记录在意匠纸上,直至得到织物的组织循环为止,或者将交织情况首先用数字记录下来,这样连续分析若干根纱线就可以得到织物的组织循环,然后将分析结果绘在意匠纸上。
③ 分析织物时,拆开处的范围至少应不小于二个组织循环,这样可以便于复查分析的结果。
(7)确定上机图。
四、实训报告内容1、绘出透孔组织透孔形成的结构图,简述透孔形成的原因,绘出透孔组织织物的上机图。
2、绘出蜂巢组织织物的上机图,简述该织物形成边部高中间洼外观的原因。
实训二配色模纹织物分析项目一纵条纹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项目二方格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项目三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分析(2课时+课外)利用不同颜色的纱线与织物组织相配合,在织物表面构成各种花形图案,这种花纹称配色模纹。
该织物立体感强,应用很广泛。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掌握配色模纹织物组织的分析方法。
2、对配色模纹织物加深理解。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黑绒板、白衬纸、意匠纸、颜色笔、布样。
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2、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3、确定织物组织。
若试样为变化组织织物,组织较简单,可利用直接观察法确定织物组织图。
4、测定色经排列顺序、色纬排列顺序、色经循环、色纬循环和配色模纹循环。
色经排列顺序重复一次所需的经纱数称为色经循环;色纬排列顺序重复一次所需的纬纱数称色纬循环,配色模纹的大小应等于色纱循环和组织循环的最小公倍数。
分析与填写色纱排列顺序时,任一色别均可作为起点,直至模纹色别达到循环为止。
5、绘配色模纹图和上机图意匠纸分成四个区,如图1所示。
图中Ⅰ区绘组织图;Ⅱ区绘色纬排列顺序;Ⅲ区绘色经排列顺序;Ⅳ区绘配色模纹图。
图1 配色模纹意匠纸分区图(1)根据测定的组织图、色经循环、色纬循环,求出配色模纹循环。
(2)在相应的位置绘出组织图和色纱循环,(为了便于看出色纱效应,酌情将经纬向多画几个循环)。
(3)根据色经、色纬排列顺序,在相应色经、色纬行内的经、纬组织点处,涂绘色经、色纬的颜色,其颜色点构成的配色模纹图仅显示颜色的效应,并非经、纬纱交织情况。
(4)上机图的绘作根据织物组织、经密、纱线号数、原料等特点,确定穿筘图、穿综图,绘出纹板图。
根据织物中色纬排列情况,确定在何种类型多梭箱织机上织造,换句话说,采用的色纬循环必须考虑织机多梭箱机构中梭箱的数目、型号等设备情况。
四、实训报告内容1、原始记录(1)配色模纹色经循环(见表1)。
(2)配色模纹色纬循环(见表2)。
表1 配色模纹色经循环表表2 配色模纹色纬循环表1、采用分析小样的织物组织及色纱类别,另外设计一个配色模纹,试绘出配色模纹图及织物上机图。
1、设计色织物色纬的颜色种类和排列顺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实训三二重组织织物坯布及粗梳呢绒类织物成品的分析(2课时+课外)在分析二重组织时,由于这些织物在某一方面有几个系统的纱线,并且经向或纬向的密度大,如果采用分析单层织物的方法来分析织物的组织时,就很难迅速获得正确的结果,因此要采用分层分析法。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掌握二重组织织物经常采用的分层分析法。
2、掌握粗梳呢绒类织物(成品)的分析方法。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照布镜、分析针、剪刀、镊子、白衬纸、意匠纸、颜色笔、酒精灯、布样。
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二重组织织物的分析(1)确定织物的正反面和经、纬向,并且先在织物的经、纬向各拆开一两根纱以初步鉴别该织物属于什么织物。
(2)如果鉴别结果为纬二重组织,则在布样上以同一根经纱为起点,选定二处准备拆开纱线的地方,其中一处可将里纬抽去而留下表纬和经纱,在另一处则抽去表纬而留下里纬和经纱交织。
(3)用分析单层织物的方法分别求出表纬和经纱、里纬和经纱交织的组织图。
(4)在布端拆开几根纬纱以鉴别表纬纱、里纬纱的排列比和表、里组织的配合情况,然后绘出表、里组织的重合图和织物上机图。
2、粗梳呢绒类织物的组织分析(1)用酒精灯烧去织物表面的毛绒,但仍要保留部分样品毛绒的原状。
烧毛绒时,点着酒精灯,移动布样以烧除部分样品表面的绒毛,并随时避免烧着样品边缘的纱线,用硬片轻轻刮去烧过部位的灰尘,根据烧过部位的组织点清晰情况,反复做二、三次,直至组织规律清楚可见为止。
如果样品是化学纤维织成的,样品上的毛绒不能用火烧,可用剪刀剪掉毛绒,使组织规律清晰可见。
(2)确定织物的正反面和经纬向。
(3)绘出织物组织图和上机图。
四、实验报告内容1、实训的任务与要求2、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3、绘出所分析的二重织物、粗梳呢绒织物的组织图及表、里组织图,附上织物实样。
实训四毛巾织物的组织分析(课外练习)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毛巾织物的形成原理和方法。
2、掌握毛巾织物的分析方法。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照布镜、分析针、毛巾织物(机织).三、毛巾织物的形成原理及方法机织物中的毛巾织物,采用特殊的打纬装置,织物组织和上机张力之间相互配合而得到的机织物。
毛巾织物的组织是比较简单的,而且由于毛巾织物结构较松,因此毛巾组织分析并不困难,一般可以不用放大镜而直接观察分析。
在毛巾织物中,起毛圈的是经纱,称为毛圈经纱,上机张力小;此外就是地经纱,上机张力较大,织造时必须采用二个织轴织造,二者的送经量也不一样,毛圈经纱比地经纱的送经量大得多。
二者的比值称为毛倍,一般面巾的毛倍为4左右,二者的差异为毛圈高度的2倍左右。
四、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毛巾组织的分析虽然比较方便和简单,但若不了解毛巾织物的织造过程往往会发生分析错误。
在分析毛巾织物之前必须正确地定出它在织造时的纳纬方向,分析所得的组织图上的纬纱次序应与织造时的纳纬顺序相一致,如果将纳纬方向搞错,定使分析结果的毛圈经纱组织和地经纱组织的配置发生错误。
由于毛巾织物在织机上通过胸梁、刺毛辊、导布辊等机件的作用,原来直立的毛圈将顺势向机后倒伏,因此在分析毛巾织物时,可以按以上前题条件而确定毛巾的纳纬方向,然后进行织物的组织分析,初学者在分析组织时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分析。
(1)以纬纱做纱缨,分析地组织时将地经置于纱缨之中,然后观察织物组织。
(2)毛巾织物因为毛经纱张力小,且在织物表面已形成毛圈,所以分析毛经纱时,应该用分析针轻轻拔动毛圈,借用照布镜观察毛经纱与纬纱的交织情况,然后轻轻将毛经纱拔到纱缨中,进一步观察交织规律并记录下来。
(3)依次分析地经、毛经与纬纱的交织情况,确定地经与毛经的排列比。
(4)绘出织物组织图及织物上机图。
五、实训报告内容1、实训任务与要求2、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3、绘出毛巾织物的组织图和结构图,附上织物实样。
第二章小样试织实训一1/3↗组织织物试织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了解纹板图与组织图的关系。
2、了解不同穿综方法得到相同组织的纹板图的配置方法。
3、初步掌握试样机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小样织机、绕纱框架、色纱、小样织机配套工具一套。
三、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了解自已所试织的织物的上机条件,包括穿综方法,每筘内经纱穿入根数。
2、根据1/3↗组织,绘出相应的纹板图。
要求每人绘出两种穿综方法和相应的纹板图。
3、二人一组,每人钉植一付纹板,并且要求两人相互检查。
4、由采用顺穿的一块纹板试织10㎝长的织物。
5、调换另一块纹板,换另一人再织10㎝长的织物。
6、检查织物与预期结果是否相符,并要求找出原因。
7、在上机穿综时,可将经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顺穿法,另一部分采用其它穿综方法。
四、实训报告内容1、实训任务与要求。
2、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
3、绘出1/3↗组织的上机图,附上所织造的实样。
实训二斜纹变化组织织物的试织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了解斜纹方向改变的原因。
2、进一步了解组织图、穿综图和纹板图的相互关系。
3、掌握试样织机的使用方法。
二、实训内容、步骤和操作方法1、了解所用织机的上机条件,包括穿综和穿筘条件。
2、要求绘出加强斜纹、经山形斜纹、纬山形斜纹、菱形斜纹、锯齿斜纹及变化组织的组织图、穿综图和纹板图。
3、二人一组,每人钉一付纹板,并相互检查。
4、每人各织10㎝长的织物。
5、检查试样与预期结果是否相符。
6、绘出上机图。
三、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小样织机、绕纱框架、色纱、小样织机配套工具一套。
(2)绘出经二重、纬二重织物上机图。
3、上机试织(1)钉置纹板图。
经二重组织、纬二重组织各钉一付纹板。
(2)经二重组织、纬二重组织各试织10㎝长的试样。
(3)检查试样与预期效果。
三、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小样织机、绕纱框架、色纱、小样织机配套工具一套。
四、实训报告内容1、经二重、纬二重织物的设计步骤。
2、绘出经二重织物、纬二重织物的上机图,附织物小样。
3、通过小样试织,有什么体会与建议。
第三章仿制设计仿制下列面料:来样一:来样二:来样三:第四章创新设计实训一棉麻、毛麻、丝麻混纺或交织织物设计与试织麻纤维种类很多,但用于制作服装面料的主要是苎麻和亚麻。
纯麻织物虽具有粗犷、挺括、透气性好等独特的优点,但由于其纤维刚性大,弹性差,纤维断裂伸长率小等缺陷,使得麻织物手感硬、易皱、染色不鲜艳等。
为此,在产品设计时,可根据产品用途及风格特征。
采用麻与其他纤维,如棉、毛、丝、涤纶等混纺纱织制,或者采用麻纱与其他纱线交织。
在此,仅以麻棉混纺织物为例讲述其设计过程及试织。
一、实训目的要求通过小样设计及其试织,掌握麻及其混纺织物或交织物的设计方法,同时加深对麻混纺织物的感性认识。
二、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多种麻/棉色纱,小样机,绕纱框架,退浆水,一套织样工具。
三、设计方法及其步骤1、混纺比的设计通常由于销售途径的不同,选择不同混纺比的纱线,而纱线的混纺比决定着产品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