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置
——泰州高速公路一大队:马林坤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旅客和货物的运输量增多,特别是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扩大,道路交通事故日益严重,已成为和平时期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历史上空前发展的时期,已建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如何安全管理好高速公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一问题已明显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我大队辖区总长近24公里,在全省高速公路大队管理里程是较短的,但是作为京沪大动脉,全国第一座跨长江高速公路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就在我大队辖区,整条线路在全省车流量是最大的,2011年春运期间单日单向通行量达到83000辆,因此如何预防处置交通事故,避免二次事故发生,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是现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发挥交警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在施救过程中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保障过往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国家财产损失的重要举措。
人、车、路、环境等因素决定了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可以说,高速公路交通量越多,发生交通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驾驶技术已成为人们一项基本技能,短驾龄驾驶员增加,驾驶技术的不熟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一、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下面就以我大队辖区2010年三四季度事故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我大队2010年三四季度发生各类事故291起,其中简易程序事故275起,一般程序事故16起。
(一)事故的主要特点:
1、从发生事故的地点分析:往广陵方向的116起,占总数的40 ﹪,往江阴方向175起占总数的60﹪;
2、从发生事故的时间分析,以白天为主,发生192起占66﹪,
夜晚99 起,占34﹪;
3、从发生事故时的天气分析:雨天发生事故103起,占总数的35﹪,晴天发生188起,占总数的65﹪;
4、从事故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翻车事故、多车连环追尾60﹪造成堵车,导致车辆长时间滞留,单方冲撞护栏一般不影响道路通行;
5、从驾龄分析:2年以内驾龄发生事故占31%,5年以上驾龄发生事故占52%,低驾龄发生事故的比例有所下降。
(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高速公路存在有货车超限超载现象,货车驾驶员夜间行车者居多,存在疲劳驾驶现象,主要体现在货车事故上。
部分驾驶人员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中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超速行驶,特别体现在小车追尾事故,变更车道发生碰擦事故。
2、小型汽车数量增多,短驾龄驾驶人员增加,以及雨天路面湿滑、雾天能见度低、操作技术不熟练是造成小型汽车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3、部分车型存在可能存在的缺陷,如一些爆胎、机件损坏引起的单方事故。
(三)二次事故
在路面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及时撤离现场且未设置危险警告标志,后方来车车速过快,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二次交通事故危害性很大,当车流量大或处于交通高峰期路面交通事故,由于道路疏散通道有限,加之有些驾驶员对事故现场的恐惧,很容易出现慌张导致采取措施不当而引发交通堵塞或新的交通事故。
可以说,车流量越大,车辆疏散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极容易发生二次事故。
二、目前交警部门在道路施救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施救通道预留问题。
高速公路发生险情后,极易造成堵塞,无法预留施救通道供人员车辆进入现场,施救车辆无法快速到达现
场,人员往往得步行几公里赶往现场,极大影响了施救时间,对现场的形势也无法快速判断。
2、施救场地问题。
在翻车等事故的施救中,在堵车的情况下大型清障车无法顺利驶入现场,在施救时间上又失去了宝贵的时间,紧急情况下,清障车操作的空间不够,无法实施作业。
3、交通管制措施手段有限,易发生二次事故。
高速公路的施救应受场地的制约,管制时间长,在相关规定中,实施交通管制应该由交警部门负责,而交警预防事故主要依靠反光锥桶,标志牌等简易设备,在车辆高速行驶,驾驶员素质嵾嵳不齐,路面视线不好,易发生二次事故。
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及事故处置要点
(一)管理建议
1、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机动车驾驶员是道路交通的因素之一,驾驶员的管理工作是交通管理,治安管理,社会管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2、对重点违法行为不定期进行专项整治,尤其是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违法行为,从而压降事故。
2、对重点路段要加大整治力度,一些事故频发点要对安全隐患协调相关部门整改,加强路面巡逻,合理放置指示标志、警示标志。
3、高速公路的日常管理要与控股公司紧密联系包括监控设备维护、故障车辆的前期安全布控、清理路面障碍物等等,相互配合,确保安全。
4、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从源头抓起,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区等便利条件进行宣传。
(二)事故的处置
1、当接到报警时,交警应及时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查,对事故的性质,地点、人员伤亡在第一时间反馈。
2、如需支援,应及时上报,有专业人员配合处置。
3、支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如果已发生车辆堵塞,应立即疏导,
防止二次事故,造成事态扩大。
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分流作业。
4、在现场情况已查明,应疏导一条供施救车辆进入的通道,在交通已管制的情况下,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将允许施救车辆逆向或者倒车行驶,以便争取时间,提高施救效率。
需要进行交通管制,尤其是分流时,对道路通行能力会有大幅的影响,建立一套兄弟路段的联动机制尤为重要。
5、配备较为齐全的设施,包括多功能施救车,指挥车,显示屏,提高现场的警示作用,防止二次事故。
目前我大队在遇有事故或者恶劣天气分流的做法主要以疏导为主,在来车方向距离停车点200米处逆向停有一辆示警车,确保应急车道畅通,并随着车辆积压继续往后推进,这样做对预防事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在事故的处置上也存在差异,上述内容仅是我处理事故工作以来的一些个人看法,如有不妥,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