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史教学计划

数学史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主要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历史文化背景,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原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通过教学,学生了解数学发展历史的概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以及相应的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和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处理与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内容处理:
《数学简史》是数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古代希腊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学,文艺复兴前后的欧洲数学,解析几何产生与发展,微积分的发展历史,几何学的变革,近世代数的产生,二十世纪数学概貌以及数学与社会等。

考虑到数学教育专业(09专科)学生的实际(毕业班),本课程将数学的早期发展、古代数学史以及近代数学史作为重点内容,将几何学的变革以及现代数学概貌内容作为选讲内容,由于学生处于毕业阶段,忙于找工作,出勤率较低对于因事假未来上课的学生,教师给出教学要求,由学生自学完成。

2、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培养:
1)学与思的结合:既要了解各数学历史知识,又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2)听与说的结合: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又要勇于单独发表他们自己的见解;
3)知与做的结合:通过对数学历史中出现的数学方法的掌握,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4)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通过本课程理论的学习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中学数学教育之中,同时加深对其他数学专业课的理解。

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1)观看历史资料音像制品;
2)阅览历史图书资料;
3、作业布置与批改:
1)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不少于4次书面作业。

2)作业全批每生不少于4次。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数学简史》张红等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参考书:1、《数学史概论》李文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国数学史》钱宝琮编,科学出版社,1964。

3、《数学珍宝》李文林编,科学出版社,1998。

4、《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汪小勤、韩祥临编,科学出版社,2002。

5、《中外数学史教程》李迪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四.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1、理论知识考查与实践能力考察相结合。

2、课堂内考察(听讲,参与和思考)于课堂外考察(课外作业),各占20%;,期中提交小论文一篇,占10%,作为平时成绩共计50%。

3、期末考核占50%;时间形式为提前开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完成一套试题。

教学进度表
教研组讨论.审查意见:
教研组长签名:
200 年月日补充.修改内容:
执行情况检查记载
第一次:
组长签名
200 年月日第二次:
组长签名
200 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