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江苏省靖江市高三迎南通二模综合检测语文试题(二)

2021届江苏省靖江市高三迎南通二模综合检测语文试题(二)

2021届江苏省靖江市高三迎南通二模综合检测(二)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

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

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

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

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

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

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

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

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

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材料二:《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

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

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

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

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

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

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

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

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家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老橡树的歌(韩)赵南柱时间应该足够通过人行道,可是出租车就开始减速,没等红灯亮起,就停在了等待线前。

“想听首歌吗?”突然,年纪大概有6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拿起放在副驾驶位置的木吉他,开始演奏。

“我的刑期已满,正要赶回家……”一首常听的歌。

《老橡树上的黄丝带》,这是结束监狱生活回家的男人送给妻子的歌。

他对妻子说,如果你还在等我回家,那么请在村口的老橡树上系一条黄丝带。

我记得很久以前在杂志上读过。

绿灯亮起,司机赶忙把吉他放回副驾驶位置,重新握起方向盘。

“做歌手是我的梦想,以前还谱过曲,现在彻底放弃了。

”“原来是这样啊。

”我喝醉了,只是礼节性地回答。

司机并不介意,继续说道:“我想唱歌,也有想见的人。

如果您不喜欢听,请告诉我。

”我偶尔会以大学生记者的身份在新闻网站上传文章,突然觉得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可以成为新闻主人公。

在交叉路口,在人行道旁,我又听了几段,到达家门口的时候,我正式做了自我介绍,并且说我还想和他多聊会儿。

司机有些尴尬,我决定不关里程表,问他想见的人是谁。

“我那时很不像话,说要做音乐,一分钱也不给家里,还指手画脚……”很长时间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加入组合,前往音乐咖啡厅和活动现场唱歌,可是连零花钱都赚不够。

也曾带着试音带找过多家唱片公司,最终也没有得到机会。

他对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妻子没有丝毫感情。

双胞胎女儿出生的瞬间,他还在和一起做音乐的人通宵喝酒,抱怨这个世界让他怀才不遇。

即使如此,妻子也没有埋怨过他,而是独立抚养着两个女儿。

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妻子当时是怎样维持生计的。

除了这些,他还出过轨。

任何情况下都没发过牢骚的妻子,唯独这件事不肯放过他。

闻味道,翻口袋,不让他换电话。

他外出的时候,妻子悄悄尾随,带着两个女儿去音乐咖啡厅,从早到晚监视他。

有一天,妻子和两个女儿突然失踪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和亲戚朋友联系。

这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

“现在我知道她们在哪儿。

女儿们还是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我也帮不上忙,怎么好意思主动联系她们呢?我盼着她们偶然坐上我的车,曾经在她们附近转来转去。

我在孩子们的学校附近转来转去,一次也没遇到,可能她们不坐出租车。

我应该去开公交车……”他搔着后脑勺,难为情地笑了。

车费持续上涨,我说我想把歌听完。

他又拿起吉他。

我觉得他可能会不喜欢露出自己的脸,就主动要拍摄他弹奏的手和轮廓。

“现在,整车的乘客都在欢呼。

我无法相信我所看到的。

我要回家。

”唱到“老橡树上挂满了上百条黄丝带”的时候,他的眼角含着泪水。

我也有点儿感动。

付他的车费比平时高出3万韩元。

报道反响不错,还上了门户网站的主页。

大部分评论都说自己重新思考了家庭的意义,或者希望得到妻子的谅解,希望妻子幸福。

几家电视台想要采访出租车司机,可我并不知道司机的联系方式。

故事似乎就在余韵中结束了。

傍晚时分,有人留言说见过弹吉他的出租车司机——前面的头发已经花白的出租车司机,副驾驶位置上放着木吉他,每次等信号灯时都会弹唱经典老歌。

不过每段留言提到的故事都不相同:为了寻找因为父母反对而分手的初恋,为了寻找离家出走的儿子,为了寻找贫穷而从小被人领养的小弟弟……有人像我一样,为了把歌听完而多付车费,有的只是想帮助他而随手给他些钱,更多的人不肯收他找回的零钱。

反对留言和抗议电话接踵而至,最后不得不发文道歉,撤回原来的报道。

我感到气愤而羞耻!我给留言的网友发邮件,向私人出租车工会咨询,辗转出租车停车场四处打听,还是没能找到他。

当时为什么没想到记下他的车牌号呢?现在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