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成语故事

二年级上成语故事

二年级上成语故事[注音]xuě zhōng sòng tàn[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秋天的一个早上.小狗在家里写作业。

可他才写了一会儿.窗外就电闪雷鸣.接着传来哗哗的雨声.下起了瓢泼大雨。

小狗自言自语;“会不会有小动物没带伞.被雨淋湿呢?”说着.小狗就撑着雨伞出门了。

小狗看见鹅大姐已经被淋成了“落汤鹅”.赶紧走过去说;“鹅大姐.我把雨伞借给你吧.不然你会生病的。

”“谢谢你的好意.可我穿了一身防水衣!我正要去小河里游泳呢。

”鹅大姐说完.一摇一摆地走了。

小狗又看见蜗牛弟弟冒着雨慢悠悠地爬来.连忙跑过去.说;“蜗牛弟弟.我把雨伞借给你吧.不然你会感冒的。

”蜗牛弟弟说;“谢谢你.不用了.我喜欢在雨中散步。

再说.我背上的小房子可以遮风挡雨.如果雨下大了.我会躲进房子里呢。

你还是把雨伞借给有需要的小动物吧!”小狗想.也许没有小动物需要伞.我还是回家写作业吧。

正在这时.小猫妹妹冒着雨匆匆跑过来。

小狗看见了.高兴地说;“小猫妹妹.我把雨伞借给你用吧!”“你真是雪中送炭的小狗哥哥哇!”小猫妹妹感激地说。

2.一日千里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

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

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

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3.对症下药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

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

也作“对症用药”。

4.世外桃源[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遍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5.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

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

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水中捞月[解释]到水中去捞月亮。

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它往井里一看.里面有个月亮.小猴子叫着;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大猴子听见了.跑过一看.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附近的猴子听见了.都跑过来看大家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咱们快把它捞上来!猴子们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倒挂在大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小猴子挂在最下面.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手刚碰到水.月亮就不见了.老猴子一抬头.看见月亮还挂在天上.喘着气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呢!7.画蛇添足[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

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

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

”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

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

”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8.百步穿杨[解释]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

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

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9.盲人摸象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他养了许多大象.有一天,他正坐在大象身上游玩,忽然看见一群瞎子在路旁歇息,便命令他们走过来,问他们:"你们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吗?"瞎子们同声否认道:"陛下,我们不知道."国王笑道:"你们亲自用手摸一摸吧,然后向我报告."瞎子们赶紧围着大象摸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向国王报告.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同簸箕一样."摸到象腿的瞎子说:"大象和柱子一样."摸到象背的瞎子说:"大象好似一张床."摸到象尾的瞎子说:"大象好似绳子."国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把自己摸到的某一个部分误认为是全体。

后来人们便用"瞎子摸象"来形容那些观察事物片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人。

10.所向无敌公元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建都许昌.下令让东吴的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当人质。

孙权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大将周瑜坚决反对送人质.说只要我们东吴军民发奋图强、团结一致.那么就能所向无敌。

孙权坚定信心同曹操对抗下去。

11.志在四方[解释];四方;天下。

立志于天下。

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成语故事];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

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

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

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

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

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

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12.取长补短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不足。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孟子的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很受人们的尊敬。

无论人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懂的.都去向他请教。

他会给人们提供好的建议.从而帮助人们排忧解难。

当时的滕国是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大国都想欺侮它。

滕国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去寻求大国的保护。

滕文公觉得一味让大国保护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让滕国真正富强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可是.他不知如何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

于是.他就和大臣们商量这件事.但讨论了半天.一直没有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办法。

后来.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

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

孟子首先勉励滕文公.要想使国家真正富强.就必须实行仁政。

孟子说;“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意思是说.现在的滕国.如果把长的地方去掉.然后补到短的地方.方圆大概有百里吧!若以仁政来治理.滕国肯定能变得富裕强大。

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13.一曝十寒战国时.有个叫孟轲的人.大家称他为孟子。

孟子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发表议论。

当时.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

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

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

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这个成语源于《孟子》—《告子上》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

另注;“一暴十寒”的注音为yi pu shi han .“一暴十寒”是一个固定的成语.“一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固定的.不能用“曝”这个字。

14.水露石出[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

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

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相关主题